徒步阴那山玉皇顶,观赏粤东第一名山

周隆和

当看到龙岩环健户外发布的“3月1日,登粤东第一名山——梅州阴那山、玉皇顶,主峰1298米,全程9千米,爬升约700米”的消息的时候,想着春节长假后的每个周末都参加了徒步活动,加上天气预报阴天,本想歇歇脚,可想着未曾去过,经不起美景诱惑,在等坑前的最后一个名额(第50名)上接龙报名。<br>3月1日,早起,天气阴转晴,新罗区最高温度高达25℃,想着梅州大浦的温度更高,于是轻装出发。7:09许,因为最后报名人数远超一部50座左右的大巴,于是改成了两辆38座的大巴,全队73人从龙岩人民广场乘车出发。<br> 9:23许,大巴抵达梅州大浦万福寺门前的广场,大家下车稍作整理,领队便不断催促大家赶紧到万福寺山门前的台阶处合影,合影完毕便匆匆开启登山旅程,沿着寺庙左边的水泥土一路向上,说是返回后,有需要的徒友再烧香拜佛。<br>尽管领队再三催促,但看着万福寺背后周边被雾气笼罩,时隐时现,像笔架山似的山峦,倍感惊喜,免不了多拍几张,于是成了收尾的一员,几乎走在了队伍的最后面。<br> 从万福寺寺庙群大坪的左边走进万福寺,除了右手边天王宝殿、财神庙两座庙宇,相关配套正在建设中。 朝着大雄宝殿后面的茂密森林,沿着尚未硬化的泥沙路缓缓向上,本以为进入深林,暂时告别了万福寺,没想到向右拐弯向上,柳暗花明又一寺,左手边的圆形水塘和其后面规模宏大的寺庙群展现在眼前,才深深感到,万福寺的规模真大! 水塘背后高出一层的一排寺庙,是青砖灰瓦、悬山顶的,规模这么大的没有见过,让人耳目一新,左右厢房,前后二进式,屋脊琉璃装饰,十分艳丽。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左:大雄宝殿/右:藏经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藏经阁斗拱</p> 水塘背后高出两层的第二排,是一个没有完全硬化的平地,尚在施工中;第三排是木瓦结构的藏经阁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大雄宝殿。上坡的水泥路右手边山坡上还有一群寺庙建筑。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进入阴那山古道</p> 9:42许,从大雄宝殿门前经过,沿着其边上的水泥路向右向上进入山林。随后,上到阴那山古道,沿着古道平缓向上。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离开古道的三岔路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四指细齿覃树</p> 10:01许,上到第一个三岔路口,我们不再沿着石砌古道拾级而上,而是朝着左手边的山路走进竹木林。刚刚进入,路口右手边一棵挂着身份证细齿覃树映入眼帘,靠近一看居然树林高达128年,是一棵名副其实的百年老树。覃树不单年龄上百,在一米多高的树身处,居然一分为四,四根树干粗壮挺拔,可谓“四指覃树”,耐人寻味。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过溪石”</p> 10:08许,过溪石,说是溪石,其实是下雨天泄洪的山沟,进入了坡度不断提升的山路,沿着山沟乱石边沿向上、向上。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杜鹃老树</p> <p class="ql-block">10:16许,上行到杜鹃坡段,放眼看去,成群结队的老树杜鹃,坑坑洼洼的枝干,极具骨干和沧桑,要是五月份前后开花时节,将是满坡红遍,万紫千红。</p> 随着不断拔高,徒友们按照自己的节奏,有的持续向上,有的歇脚喝水、走走停停,队伍前后渐渐拉开了距离,散落在漫长的山坡上。 我们就这样时而走在山沟的乱石边沿,时而走在山沟绿色的乱石堆上,不断向上、向上,坡度越来越陡。还好仅仅是小雨过后,要是雨后潮湿,可就苔滑难行。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金毛狗脊</p> 10:33许,身边的徒友发现一株“金毛狗脊”,说是二级保护植物,只见长着三颗金毛“果果”,非常不一般。 10:36许,告别乱石沟,进入铺满落叶的泥土山坡路。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一次出现“堵车”</p> 10:44许,第一次出现“堵车现象”,原来坡度太大,又有些湿滑,加上有两个小孩在勇敢攀爬。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上到垭口</p> 10:56许,终于上到垭口,终于春风拂面,顿觉凉爽起来。上到垭口,看到几位徒友席地而坐、稍息喝水。从面孔看,好像不是我们团队的。听身边的徒友说,可能是永定的或者是大浦的徒友,原来还有大批其它团队的徒友。这时从另一条山路下来几位徒友,甚感奇怪,原来也是其它队伍的,他们走的是另一条山路。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雾气笼罩的阴那山</p> 我们沿着垭口右手边的山脊山路继续上行,面前基本上都是其它队伍的徒友,反正和其它队伍混合在了一起,热闹了许多。10:59许,上到了看得见天空和背后大山的地方,回望身后的大山——阴那山,紧紧相邻的两座山顶被大雾包裹,朦朦胧胧,宛若仙境,以及其身后连绵起伏的山峦,还看到了本来走在我们前面的领队,居然是从另一条山路上来的。 11:15许,上到看见壮丽石山的山脊,左前方上半部被时浓时淡、犹如曼妙轻纱的雾气遮掩的石山,壁立千丈,尤如刀削;白色层状石块垒积而成的石山,被绿色的灌木和枯黄的草叶点缀,向我们展现出一幅美丽的山石图画。身边有位徒友惊叹道:像南太行!南太行尚未去过,但眼前的石山的确很美,很不一般。 随着不断向上,石山画面越展越大,此起彼伏的峰顶,有点像书画人用的笔架。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武士山”</p> 11:18许,雾气散去,巍峨的石山,好像由许许多多铁骨铮铮、威武不屈的武士集合而成,只要你用心观赏,就是一座“武士山”。 11:27许,上到一个看得见对面山头正在缓慢向上攀爬的徒友和山顶建筑一角的地方。我们沿着山脊下到垭口。垭口是一个乱石岗,我们沿着乱石岗向上。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即将登上第一个峰顶</p> <p class="ql-block">11:47许,上到手脚并用路段,后面的徒友一直提醒:不要拍照,注意安全!很多地方是垂直向上的,因为只有长在石缝里的一些小灌木,所以向上攀爬的时候,要么借助于小灌木,要么借助于结实的石头,对于有恐高的徒友可就麻烦了,前后都需要有人帮忙。对于一些强驴来说,真叫一个惊险刺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玉皇顶</p> 12:01许,终于登上第一座峰顶。峰顶上有五六位先于我们登顶的徒友,正在不停地拍照。峰顶对面的峰顶,应该就是我们的目的地——玉皇顶,其它团队的徒友已经以胜利者的姿态看着我们。居高临下,山下粉红色樱花烂漫的茶园一览无余,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12:08许,观赏拍照完毕,向近在眼前的玉皇顶进发。上山不易,下山更难,特别是面对八九十度的坡度,有的徒友干脆屁股贴地而下,有的徒友干脆面朝石壁背朝天。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星堆”</p> 小心翼翼地往下走,不觉下到了“三星堆”(身边的徒友说),是由多块石头堆砌而成,最上面的一块方形石头,像一位带着平顶帽子、眼睛微闭、嘴角上扬的王者;其实其帽子的前沿也是一位目光炯炯的智者形象;下一层石头,是一位慈眉善目、神情自若、小嘴微张、笑容可掬的长着形象。三星堆在一起,真是栩栩如生,巧夺天工;为了好记,就称为福禄寿三星吧。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隔壑招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龙头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卧龙</p> 12:11许,隔壑招呼,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继续向下,来到“龙头石”,正看护者对面的玉皇顶。当从垭口上到平出路段,回头望向刚刚下行的山路,龙身龙尾直上峰顶,一条卧地飞龙栩栩如生、跃跃欲飞、气势恢宏。 下到两座石山的垭口,抬头仰望,吓一大跳,原来山路如此崎岖陡峭,要贴着龙尾龙身忽左忽右、手脚并用才能顺利下到两山的垭口,心里暗暗佩服自己。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上到山路与栈道交汇处</p> 12:16许,从黄草坡上到崎岖山路与栈道连接处,然后沿着栈道拾级而上,顿觉轻松了许多。 12:20许,登上玉皇顶,前面到达的各路徒友,席地而坐,有的正在开吃午饭了,有的尚在休息一会,有的在观赏风景。站在玉皇顶,环视四周,居高临下,视野开阔,一览众山小,一览星罗棋布的村镇乡村,一览蜿蜒奔流的韩江,一览山下粉红色的茶园樱花,一览碧绿山林中的丛丛白色花朵,一览白墙红瓦的旅游设施和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真是极目“粤”天舒!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玉皇庙</p> 玉皇顶建有小寺庙,白色的墙面,金色的琉璃瓦,歇山顶式的屋顶,装饰有双龙戏珠和其它小动物,还是很精致的;小寺庙叫做“玉皇庙”,供奉着玉皇大帝。据介绍,玉皇庙香火旺盛;玉皇庙在道教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视为与神灵沟通的桥梁。 玉皇顶有一块棋盘石,无论围棋,还是象棋,要是有闲,邀约棋友,杀上几局,定将痛快!玉皇顶弈棋,我想跟华山论剑有异曲同工之妙。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将军石</p> 午饭和休息等待,花了一小时左右时间,是参加徒步以来,难得花这么长的时间吃自带午餐和饭后休息。13:23许,开启了下山徒程。这时候,后进徒友,有的正在吃饭,有的刚刚上来,于是全队分成两批次下山,正在吃饭和刚刚上来的徒友被安排在第二批。我和身边的徒友不急不慢地沿着石砌栈道拾级而下,当下到右手边“将军石”指示牌的地方,朝着指示牌指示的方向看去,一位头戴金盔、雄壮威武的将军,正带领卫队守护着玉皇顶的隘口(山路和栈道交汇处)。上山经过的时候,当看到“将军石”的时候,因为错过观看角度,还真没有看出来。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深山含笑</p> 13:30许,栈道边一棵满树绽放的深山含笑伸手可摘,幽香袭人,让人嗅出了春天的味道。原来玉皇顶上看到的翠绿山林中星星点点的白色花朵,居然是洁白的深山含笑。 随着不断向下,玉皇顶上看到的石头山,变成了黄草山,向我们呈现出温柔的一面。 13:42许,下到“上福亭”。先行到达的几位徒友和两位小朋友正在亭中稍息,于是走了过去,乘机帮两位小徒友拍了几张脸上洋溢着春天般灿烂的照片,让人看罢徒程劳累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从亭中远望,青山绿水、新村新景尽收眼底。 13:51许,下到游客服务中心。才知道,从游客服务中心共有999级台阶通往玉皇顶、仙子峰等,称为“九九云梯”。 下到长廊,长廊边上坡地上粉红与白色相间的杜鹃花开了,顿时一片春色扑面而来。 从长廊开始,我们沿着石砌古道一路下行,继续一路下行。越往下,越能体会到上山不易,下山更难,按照自己的 节拍,一边观赏古道风光,一边通过路旁树上的挂牌认识各种乔木,从而增长植物方面的知识,反正时间宽裕。最有趣的树名叫“老鼠矢”,最响亮的树名叫“千年桐”,真是长见识。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赶上了走在前面的一群徒友</p> 14:27许,不知不觉赶上了走在前面的落单徒友,随后赶上了走在前面的一群徒友。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下到上山时的第一个三岔路口</p> 14:42许,终于下到上山时的第一个三岔路口,走在了相对平缓一些的下行古道上。 14:59许,下到万福寺大雄宝殿和藏经阁。有的徒友继续下行,有的徒友洗刷休息一下再继续下行。虔诚的徒友,进入一个又一个大殿,膜拜一番。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天王宝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财神庙</p> 15:30许,下到天王宝殿水塘前面的大坪,先行下山的徒友,很多都在这里休息等待。天王宝殿左侧是财神庙,门前的一个又长又大的原木非常震撼。<br>16:00许,最后一位徒友下到万福广场,全队乘车回岩。<br>徒步阴那山玉皇顶,全程只有9千米,但连续拔高800多米,中间没有平缓的缓冲地带,加上石山陡峭,还是有些难度,特别是对于恐高的徒友。从阴那山登顶玉皇顶不容易,从玉皇顶下到“万福寺广场”更不容易,连续下降800多米,中间也没有平缓的缓冲地带。从一些徒友下山时的行走姿势看,有不少徒友腿脚多少有些受伤。对于我来说,也是头一次攀登这么陡峭的石山,感觉路险,但山美,值得一徒。<br>(据介绍,万福寺始建于唐大和八年(834年),最初名为“万福禅室”,由开山祖师潘了拳(俗名惭愧祖师)创建。潘了拳是福建沙县人,十四岁出家,十七岁行脚参学至此,垒石室,刻苦参禅。万福寺几经扩建和改建,明天顺八年(1464年),由历德法师主持改建为砖瓦房,并正式定名为“万福寺”。民国23年(1934年),福来高僧扩建了“福余精舍”,使得万福寺声名远扬,被誉为梅州“第一寺”。……)<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