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海外滩中央广场的“亲密的奥黛丽·赫本展”,以12个篇章、超过1200件展品,呈现时代偶像、20世纪最伟大女性人物之一奥黛丽·赫本的非凡生命旅程。展览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精美画卷,围绕赫本的传奇一生缓缓道来。(大厅打卡“天使之翼”)</p> <p class="ql-block">展览现场巧妙运用全新视角,借助一件件赫本的私人物品、珍贵影像以及荣耀记录,让公众得以深切感受到她更贴近寻常百姓生活的真实模样。从室外花园悠然步入展览隧道,人们仿佛沿着一条线性的、充满私密性的个人叙述轨迹,逐步走进赫本的生活经历、成长历程、荣耀巅峰以及她对人类与世界问题的深邃思考。展览首次对外展出百张珍贵独家私藏电影海报,生动再现奥黛丽的首个奥斯卡颁奖之夜的璀璨与辉煌。展览呈现出的赫本,不仅仅有星光熠熠、令人仰望的一面,更有如邻家女孩般自然、真诚、善良的一面。步入展厅,就好似走进赫本女士的家:“赫本花园”,在她锦簇的花园里漫步。</p> <p class="ql-block">赫本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父亲是银行家,母亲则是荷兰贵族后裔。 展览从赫本的家谱开始说起,探究她佛兰德和波希米亚的血统,这构成她荷兰家族的起源。据悉,展览名称中的“亲密的”,就是希望突破公众对赫本巨星地位的认知,以独特的私人视角展现赫本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这是迄今为止展品数量最多、规模最庞大的奥黛丽·赫本回顾展,为艺术外滩重点项目,外滩中央玻璃穹顶落成后的首个世界级大展。</p> <p class="ql-block">展览由奥黛丽·赫本长子肖恩・赫本・费雷尔发起,艺术家乔瓦尼・切雷亚匠心担纲策展人,红颜会主办、her young和newage联合主办。奥黛丽·赫本孙女 艾玛·赫本·费雷尔亲任推广大使。诸多影像素材以及展品是第一次来到中国。</p> <p class="ql-block">进门走廊尽头有一个奥黛丽.赫本的倩影。展览呈现数百件照片与展品,都是首次亮相,其中有设计大师纪梵希为赫本专属定制的经典香水 “禁忌” 原瓶,还有多件陪伴赫本出席重要场合的时尚华服礼服,更有难得一见的赫本亲笔图画、信稿以及护照等充满个人印记的物品。</p> <p class="ql-block">赫本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父亲是银行家,母亲则是荷兰贵族后裔。 展览从赫本的家谱开始说起,探究她佛兰德和波希米亚的血统,这构成她荷兰家族的起源。</p> <p class="ql-block">奥黛丽·赫本的父亲约瑟夫·维克特·安瑟尼·赫本-鲁斯顿。他出生于奥匈帝国波西米亚地区,也就是今天的捷克(赫本父亲小时候照片)。</p> <p class="ql-block">赫本的父亲约瑟夫·赫本-鲁斯顿曾担任过英国伦敦的一家银行的高级主管,是一位银行家,这为奥黛丽提供了优越的生活条件和丰富的文化氛围。尽管赫本的家庭背景如此显赫,但她的童年却并不一帆风顺。父亲的工作频繁让她随父母在世界各地辗转,这为她提供了独特的国际视野,但也让她感到孤独和不稳定。而母亲艾拉则经常因为健康问题而无法陪伴在她身边,这也让她倍感失落。尽管如此,赫本仍然在父母的影响下,逐渐成长为一个充满魅力的艺术家。她不仅在演艺事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而且她的优雅风范和慈善精神也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尊敬。她的父母对她的影响无疑功不可没。</p> <p class="ql-block">奥黛丽.赫本的母亲,艾拉.范.希姆斯特拉(Ella van Heenstra)的家族全家福。赫本的家族谱系甚至可以追溯到英王爱德华三世。</p> <p class="ql-block">奥黛丽.赫本的外祖父阿纳德.凡.赫姆斯特拉(Anard van Helmstra)是阿诺德伯爵,拥有荷兰贵族血统,在阿纳姆司法部担任副检察长和助理法官,同时担任该市第一位市长,还担任过荷属圭那亚殖民地,南美苏里南的总督。</p> <p class="ql-block">奥黛丽.赫本在1岁至8岁期间的家庭影像记录。</p> <p class="ql-block"> 奥黛丽.赫本母亲家族的日常影像。</p> <p class="ql-block">奥黛丽.赫本的外祖父和外祖母晚年的日常影像。</p> <p class="ql-block">赫本的母亲艾拉的奖章,她开启了这个家庭的社会工作传统。</p> <p class="ql-block">奥黛丽.赫本的母亲艾拉.凡.辛斯特拉(Ella van Heemstra)在四个不同时期的影像,艾拉是荷兰男爵、苏里南(荷兰在南美殖民地)总督之女,袭有女男爵的封号,她的第一段婚姻是嫁给了一位荷兰贵族荣克.亨德里克.古斯塔夫.阿道夫.夸勒斯.范.乌佛德(Jonkheer Hebdrik Gustaaf Adolf Quarles van ufford),并且生下了两名与奥黛丽赫本,并且生下了两名与奥黛丽.赫本同母异父的兄弟荣克.阿诺德.罗伯特.亚历山大“阿里克斯”夸勒斯.范.乌弗德(Jonkheer Arnoud Robert Alexander “Alex”Quaeles van uffor)(1920年的1979年)和容克.伊万.埃德加.布鲁斯.范.乌佛德(Jonkheer lan Edgar Bruce Quarles van ufford)(1924年-2010年)。</p> <p class="ql-block">奥黛丽.赫本的母亲艾拉.凡.辛斯特拉(Ella van Heemstra)的画作。</p> <p class="ql-block">出生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成长在荷兰佛兰德(Flemish)。</p> <p class="ql-block">赫本5岁以前的影像与生活居所照片。赫本和她的舅舅关系好,舅舅和她讲了很多人生道理,虽然她父母倾向纳粹,但赫本却走在反对战争的路线上,1940年,荷兰宣称中立,但随后被纳粹德国占领,在纳粹占领安恒后,据传赫本母亲的家族拥有犹太血统,原本富可敌国的男爵家族被视作第三帝国的敌人,他们的财产被被占领军没收,可惜赫本舅舅被纳粹处决,赫本母女被迫过着贫困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一个对表演充满热情的小孩,在那个充满战火的年代,赫本早期的戏剧和芭蕾舞训练,为她的未来人生铺设了一条意想不到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奥黛丽.赫本在8岁至16岁阶段,二战期间的生活影像。战争爆发时,她的母亲带着她来到了中立国荷兰,没想到不久后这里也被纳粹占领。她们几个月只能躲在地下室,靠郁金香球根充饥,并靠喝大量的水填饱肚子,这造成了她患有哮喘、黄疸、贫血和身材的纤细。但她从小就对音乐和演艺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为她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二战中后期,赫本16岁,她当志愿者,通过芭蕾舞的表演为荷兰游击队秘密的募捐。由于年龄较小,她利用孩童的身份多次为荷兰地下党传递情报。她还在修道院照顾过一个受伤的英国伞兵。后来,这名伞兵成了导演,拍摄了《盲女惊魂记》,赫本担任女主角。在这期间她从未放弃过芭蕾舞的演出,她立志要成为一名顶尖舞者。没想到的是,由于她个子太高、体型太瘦,被告知失去了成为舞者的机会。1948年,悲伤欲绝之际赫本意外遇见了《金粉世界》的作者柯莱特,就是当年被救的飞行员,赫本成为《金粉世界》的女主角,《金粉世界》大获成功,在美国百老汇连演219场,赫本凭此获得了托尼奖最佳女主角奖。</p> <p class="ql-block">奥黛丽.赫本同母异父的兄弟。荣克.阿诺德.罗伯特.亚历山大“阿里克斯”夸勒斯.范.乌弗德(Jonkheer Arnoud Robert Alexander “Alex”Quaeles van uffor)和容克.伊万.埃德加.布鲁斯.范.乌佛德(Jonkheer lan Edgar Bruce Quarles van ufford)在8岁至12岁阶段的生活影像。</p> <p class="ql-block">奥黛丽.赫本少女时期的生活影像。</p> <p class="ql-block">(和父亲合影)赫本出生于1929年,坐落于布鲁塞尔的贵族家庭。六个星期大的时候,因延误就医差点无辜夭折。然而,不幸并没有止步于此,在她六岁时,父亲选择抛下她和母亲离家出走。</p> <p class="ql-block">(和母亲合影)这段经历造就了她对爱的渴求,使她注定要在星光的下生活。她开始了寄宿学校的学习,学习期间无疑伴随着孤独与冷清。1938年,随着二战的到来,赫本与母亲一同迁往荷兰,她决心成为一名舞蹈家。1940年,荷兰沦陷,赫本的生活也随之陷入苦难。为了保护她的身份,她的母亲为她取了个假名,艾妲·凡·辛斯特拉。</p> <p class="ql-block">(小小飞行员)食物短缺的日子里,赫本的身材越来越瘦弱,然而她依然热爱舞蹈。在苦难中,她利用自己的天赋秘密募捐,帮助无辜的战士。这正是她生命中一个光辉的时期,尽管她身处阴影,却始终没有放弃对梦想的执着追求。</p> <p class="ql-block">1948年,战后初期,赫本与母亲再次寻求生活的新出路,信念依旧。她与母亲用省吃俭用存下的百英镑到了伦敦,立志追寻自己的梦想。在玛莉·蓝伯特芭蕾舞学校的学习中,她发现自己的双脚无法追赶到梦想的梦想舞台。为了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赫本转向模特行业,并参与歌舞团的演出。她的生活看似平静,但心中对梦想的渴望始终未改。</p> <p class="ql-block">1940年1月29日,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奥黛丽.赫本在荷兰沦陷区参拍摄慈善音乐会Tableav Vivant的演出照,这是一种着戏装的无声表演,演员摆出一个个造型,形一幅幅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奥黛丽.赫本儿时的绘画作品,作于20世纪40年代。</p> <p class="ql-block">16岁至18岁的阶段,奥黛丽.赫本练习芭蕾舞的日常照片。</p> <p class="ql-block">从伦敦到纽约。年轻的舞者蜕变成一位充满时尚感的年轻女士。她仍然怀揣着成为首席芭蕾舞者的梦想,然而当梦想破灭后,她在痛楚中经历了巨大的蜕变,梦想出乎意料的振翅高飞。</p> <p class="ql-block">18岁的奥黛丽.赫本在伦敦学习芭蕾舞的日常照片。</p> <p class="ql-block">命运的转机悄然降临——在拍摄电影《前进蒙特卡洛》时,她被一位著名作家柯莱特发现。这位作家开启了她新生活的大门,为她引荐至纽约,获得了演出机会。正因为在多个角色中寻求自我,她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星辰。《罗马假日》成为她成名的第一步,赫本也在与格利高里·派克共演的过程中渐渐被认可。</p> <p class="ql-block">1952年,奥黛丽.赫本早年在电影《双珠艳》(1952年上映)中获得一个角色,主演是塞尔日.雷贾妮(Serge Reggiani)和瓦伦蒂娜.科特斯(ValentinaCortese)。</p> <p class="ql-block">1953年的《罗马假日》首映式上,赫本与她日后的丈夫梅尔·费勒不期而遇。</p> <p class="ql-block">爱情生根,家庭开始展现出另一种温暖。两人结为夫妻,赫本在事业的巅峰瞬间选择隐退,专注于家庭和母职。</p> <p class="ql-block">她在生活中更愿意追求简单,往往在平常中寻找满足感。那段时间,赫本没有忘记对世界的责任,她通过慈善活动温暖了无数孩子的心。2002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为她揭幕的雕像标志着对她无私奉献的崇敬与铭记。</p> <p class="ql-block">赫本的慈善事业从未停止,她在拉丁美洲与非洲的脚步,见证了她无私的爱。她将关爱儿童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以行动继续让爱扬帆。</p> <p class="ql-block">50年代初,奥黛丽.赫本初登百老汇舞台,在参演同时,他还被《双珠艳》导演推荐给威廉.惠勒,参加了其新电影《罗马假日》的试镜,获得非常好的赞誉,从而得到了这部电影的女主角角色。1952年奥黛丽.赫本到美国正式参与舞台剧《金粉世界》(Gigi)的演出。</p> <p class="ql-block">50年代初,奥黛丽.赫本在舞台剧获奖后的一些日常照片。1952年奥黛丽.赫本凭借舞台剧《金粉世界》(Gigi)获得了托尼奖最佳女主角奖。</p> <p class="ql-block">50年代初,有关奥黛丽.赫本的百老汇舞台表演、合影以及片段广告等集锦。</p> <p class="ql-block">奥黛丽·赫本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演员,更是时代的象征。她用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向世界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优雅与坚韧。</p> <p class="ql-block">即使在苦难与挫折的时代,她依然能够优雅而坚定地前行,成为许多人心中永恒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美国剧院世界奖。1951年到1952年年度最具价值的戏剧演员,1952。</p> <p class="ql-block">1952年,不同媒体对舞台剧《金粉世界》(Gigi)进行报道。</p> <p class="ql-block">奥斯卡之夜。《罗马假日》首都荣获奥斯卡金像奖:此单元包括获奖感言、其他获奖作品和Vespa机车。奥黛丽.赫本是EGOT大满贯(即艾美奖、格莱美奖、奥斯卡奖和托尼奖的缩写)历史上的27名得奖者之一。这无疑是一个非凡的职业成就,他对世界电影史的积极影响至今经久不衰。</p> <p class="ql-block">蒂凡尼的早餐海报,1961。</p> <p class="ql-block">《龙凤配》1954。《迷中迷》1963。窈窕淑女海报,1964。</p> <p class="ql-block">大卫.迪.多纳泰罗奖,第6届最佳外国女演员奖,《蒂芙尼的早餐》1962。</p> <p class="ql-block">大卫.迪.多纳泰罗奖,第9届最佳外国女演员奖,《窈窕淑女》1965。</p> <p class="ql-block">1960年,奥黛丽.赫本获得了亚当.夏娃服装艺术奖,信件为当年她的好友约翰.福尔曼的来信。</p> <p class="ql-block">大卫.迪.多纳泰罗奖,第4届最佳外国女演员奖,《修女传》1960。</p> <p class="ql-block">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英国女演员奖,《修女传》1960。</p> <p class="ql-block">美国金球奖,第47届塞西尔.B戴米尔奖,1990。</p> <p class="ql-block">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杰出贡献奖,1992。</p> <p class="ql-block">美国金球奖,第11届电影类-剧情类最佳女主角奖,《罗马假日》1954。</p> <p class="ql-block">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英国女演员奖,《谜中谜》1964。</p> <p class="ql-block">美国演员工会终身成就。1992奥黛丽.赫本病重缺席,奖项由26岁的朱莉娅.罗伯茨代领。</p> <p class="ql-block">奖杯前面是笑脸,背后是哭脸。</p> <p class="ql-block">1993年美国演员工会向奥黛丽.赫本颁发终身成就奖。赫本病重缺席,朱莉娅.罗伯茨代领奖的照片。1993年美国演员工会颁奖礼结束后,朱利娅.罗伯茨写给奥黛丽.赫本的手写信,表达了对赫本演绎成就和投身慈善的钦佩。</p> <p class="ql-block">《罗马假日》是由威廉·惠勒执导,伊安·麦克莱伦·亨特、约翰·戴顿、达尔顿·特朗勃担任编剧,美国派拉蒙公司拍摄,奥黛丽·赫本和格利高里·派克联袂主演的爱情喜剧片。该片于1953年9月2日在美国上映。故事讲述了一位欧洲某公国的公主与一个美国记者之间在意大利罗马一天之内发生的浪漫故事。该片荣获了第2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电影故事编剧奖以及1987年华表电影奖优秀外语翻译片奖等多项殊荣。截至2024年,全球总票房达到22,556美元。</p> <p class="ql-block">美国金球奖第11届金球奖最佳女演员奖,《罗马假日》1954。</p> <p class="ql-block">再现71年前《罗马假日》中的原版VESPA机车,与观众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奇妙互动。</p> <p class="ql-block">《黄昏之恋》1957。《巴黎假期》1964。《战争与和平》1956。</p> <p class="ql-block">瑞士婚礼,1953年底,赫本搬到瑞士的布尔根施托克(Burgen-stock),并在此地度过了长达10年的时光,1954年9月她与演员、舞蹈家、作家、导演兼制片人梅尔乔.加斯顿.费雷尔(Melchor Gasron Ferrer)结为连理。此单元有关她的结婚典礼、婚礼菜单、极简婚纱和婚戒,还有她在贝塔尼亚(Bethania)别墅里的日常生活的一瞥。</p> <p class="ql-block">1954年9月24日,奥黛丽.赫本与梅尔.费勒(Mel Ferrer)在俯瞰瑞士琉森湖的布尔根施托克山顶小教堂举行了婚礼。</p> <p class="ql-block">1954年,赫本与费勒的结婚婚纱由法国时装品牌Balmain创始人皮埃尔.巴尔曼设计。</p> <p class="ql-block">1954年9月,奥黛丽.赫本与第一任丈夫梅尔.费勒在瑞士结婚时的婚戒。</p> <p class="ql-block">154年9月,奥黛丽.赫本与第一任丈夫梅尔.费勒在瑞士婚礼上的菜单,被巧妙的印制在一块丝巾上。</p> <p class="ql-block">1954年,Vogue杂志对奥黛丽.赫本的婚礼进行了报道,其中的照片和文章均出自摄影师塞西尔.比顿。</p> <p class="ql-block">1954年,奥黛丽.赫本新婚期间的媒体报道、圣诞贺卡和夫妻档节目等。</p> <p class="ql-block">1954-1955年期,奥黛丽.赫本与梅尔.费勒在意大利罗马附近的阿巴诺度等地进行蜜月旅行。</p> <p class="ql-block">在奥黛丽.赫本和梅尔.费勒长达17年的婚姻生活中,他们总是尽量不同时去工作,避免长时间分离,两人的美好时光也在每部影片的拍摄间隙展开,这段时间是他们人生中最为幸福的时刻之一。</p> <p class="ql-block">20世纪50年代,瑞士,桑福德.罗斯(Sanford Roth)拍摄,奥黛丽.赫本和梅尔.费勒和他们的约克郡犬-Famous在雪中马车上,圣莫里茨(StMoritz)附近。</p> <p class="ql-block">1959年,鲍勃.威诺比拍摄,在电影《绿厦》前期制作期间,电影中的小鹿一直被养在家里,陪伴了奥黛丽.赫本6年。1958年,奥黛丽.赫本和梅尔用这张照片制成了圣诞贺卡。</p> <p class="ql-block">1954至1955年期间,奥黛丽.赫本以梅尔.费勒的蜜月旅行、夫妻档节目以及会客的部分瞬间。</p> <p class="ql-block">奥黛丽.赫本:“我一直很喜欢孩子,在我还是个孩子时,我经常把其他孩子从婴儿车中抱出,但这一行为遭到了母亲的强烈反对,我梦想着能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1960年7月,她的长子肖恩出生,此单元展示了赫本从怀孕到肖恩出生,接受洗礼还有她在布尔根使托克生活至1963年的部分日常。1960年1月17日,肖恩.赫本.费雷尔(Sean Hepburn-Ferrer)在瑞士卢塞恩医院出生。</p> <p class="ql-block">1962年,于布尔根施托克,卢塞恩,瑞士,肖恩(Sean)与母亲在家,皮耶路易吉拍摄。布尔根施托克是肖恩出生、成长的地方,一直到3岁,房子坐落在山顶上,可以俯览卢塞恩城和湖水,肖恩和奶妈吉娜住在三楼,还有一间客厅用来接待到访的家族成员,赫本夫妇的房间就在二层。</p> <p class="ql-block">1960年,赫本长子肖恩的出生登记卡。</p> <p class="ql-block">1962年,肖恩两岁半,梅尔.费勒拍摄。</p> <p class="ql-block">60年代生活照,肖恩60年代的外套。</p> <p class="ql-block">奥黛丽.赫本与格利高里.派克(Gregory Peck)、柯莱特夫人(Colette)、弗雷德.阿斯泰尔(Fred Astaire),安东尼.博金斯(Anthony Perkins)等朋友的合影。77岁高龄的派克,那个曾经让青春少女赫本坠入爱河的男人,从美国赶到欧洲参加赫本的葬礼。派克在赫本的棺木上深情一吻:你是我一生最爱的女人。他们拍完《罗马假日》后,大家都认为他们是天生一对,他们最终交错失臂。但是他们之间那种深厚友谊,陪伴了一生。</p> <p class="ql-block">纪梵希“禁忌”原瓶,1957年纪梵希为奥黛丽.赫本度身研制了一种香水,名为“禁忌”,她是纪梵希的第一瓶香水。香水含有辛辣的胡椒粉香调和木质醛香,如同少女的曼妙和清冽,非常符合赫本的气质,从此以后赫本也只用“禁忌”香水。</p> <p class="ql-block">晚年的奥黛丽.赫本在“和平之邸”(LA PAISlBLE)。</p> <p class="ql-block">奥黛丽.赫本与服装设计师们沟通服装的信件,绘有文字和图画。</p> <p class="ql-block">1965年赫本和他的第二条约克郡犬Assam在农庄“和平之邸”(La Paislble)。长子肖恩在30岁左右与母亲的合影。“和平之邸”室内陈设,总体的设计风格更偏向于田园之风,主色调是浅色调,而在材料选择上主要采用了自然元素。</p> <p class="ql-block">在赫本人生的最后五年里,她把自己最有价值的职业定位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大使。她所获得的第二个人道主义奥斯卡奖,让-赫索尔特人道主义奥斯卡奖(UNICEF ambassador)是在她去世之后颁发的。奥黛丽·赫本之所以32年过去还念念不忘,是因为她不仅外在美,更散发着内在的气质和修养。她在演艺事业上成就斐然,无论在喜剧、悲剧还是爱情片中,都能凭借自己的演技深入人心。晚年,她将更多精力投入慈善事业,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亲善大使,为全球处于战争、饥饿与贫穷的儿童带来希望。她说:“当你长大时,你会发现你有两只手,一只用来帮助自己,一只用来帮助别人。”</p> <p class="ql-block">奥黛丽.赫本为慈善事业准备的演讲稿。</p> <p class="ql-block">奥斯卡吉恩·赫尔肖特人道主义奖,赫本拿到的第二座奥斯卡奖杯,1993。奥黛丽.赫本与伊丽莎白.泰勒同获此奖。这位伟大女性所留下的人道主义光辉遗产,至今仍如明灯般激励着无数人沿着她未竟的事业道路奋勇前行。</p> <p class="ql-block">肖恩·赫本·费雷尔对母亲的回忆不仅是一段令人动容的追忆,更是对人性之美的深刻反思。“我认为,我母亲留下的精神仍在这里闪烁,提醒着我们:追求梦想的同时,切勿忘记爱与责任。”这一段母与子的关系让我们更加珍惜亲情的力量,展现出生活对爱的尊重。奥黛丽·赫本的故事将继续伴随我们,激励着无数心灵在追梦的途中闪耀。</p> <p class="ql-block">国际儿童协会人道主义奖,1990。</p> <p class="ql-block">1987巴黎,法兰西共和文化和传播部文学艺术勋章证书。</p> <p class="ql-block">联合国儿童慈善基金会亲善大使证明,1990。</p> <p class="ql-block">奥黛丽.赫本的n.3护照。</p> <p class="ql-block">奥黛丽赫本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工作牌。</p> <p class="ql-block">奥黛丽.赫本与不同人种孩子的合影。晚年是奥黛丽.赫本在伴侣罗伯特.沃德斯的引荐下,怀着最大热忱的投身于公益事业,作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亲善大使,她走遍了非洲等贫困地区。</p> <p class="ql-block">展区里有很多个小放映厅,我来不及多看,出口有一个电影机也是打卡拍照的好地方。出口处还有盖章点,图章有很多颜色图案的,要带好本子才行。展览日期从2024年12月15日直至2025年3月8日妇女节闭幕。</p> <p class="ql-block">最后复制百度介绍: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1929年5月4日—1993年1月20日),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英国女演员。1948年,出演了银幕处女作《荷兰七课》。1952年,主演了音乐剧《金粉世界》,凭借该剧获得了托尼奖最佳女主角奖。1953年9月2日,主演的爱情喜剧片《罗马假日》上映,凭借该片获得了第2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1954年9月9日,主演的爱情喜剧片《龙凤配》上映,由此获得了第2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提名。1959年6月18日,主演的剧情片《修女传》上映,凭借该片获得了第3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1]。1961年10月5日,主演的喜剧电影《蒂凡尼的早餐》上映,凭借该片获得了第3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1963年12月5日,出演的悬疑电影《谜中谜》上映,由此获得了第1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电影奖最佳英国女演员奖。1967年10月26日,出演的惊悚电影《盲女惊魂记》上映,凭借该片获得了第4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4。1975年,出演了爱情冒险电影《罗宾汉与玛莉安》。1980年8月14日,出演的爱情喜剧片《哄堂大笑》上映。1987年2月23日,出演的电视电影《窃贼之爱》上映。1989年12月22日,客串出演的奇幻爱情电影《直到永远》上映。1993年,出演的纪录片《世界花园和奥黛丽·赫本》播出。1993年1月20日,奥黛丽·赫本因结肠癌在瑞士洛桑病逝,享年63岁;同年,获得了第65届奥斯卡金像奖吉恩·赫肖尔特人道主义奖。1999年,被美国电影学会评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3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