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红颜且为知音舞》</p><p class="ql-block"> 在陕西省西南部,有一个地势与四川盆地几乎相似的地方,这个地方自古人称汉中。若是自陕北南来,翻越秦岭是一件必须为之的过程。若是沿金牛道离川入陕,再转道长安,也同样需要去翻另一座大山,这就是天梯石栈相勾连的大巴山。这样一个场所,在过去许多年里,想轻轻松松进出一趟实属不易。现在就简单多了,无论是选择高铁出行还是自驾走高速公路,再不会发出“蜀道难,难以上青天”那种感叹了。最为惬意的是,在春天里,谁都会被汉中地界的那些茶山、绿水和油菜花海所深深吸引,以至于延迟归期的事也会偶尔发生。还真是这样的,这许多年来,我出入汉中多次,仅为了一些鸟事,而一度延迟过行程。</p><p class="ql-block"> 说起来,大概圈里圈外的人都知道,在汉中地界内,藏着许多宝贝圪塔,就珍惜动物而言,就有金丝猴、大熊猫、羚牛、朱鹮、黑鹳、红腹锦鸡、鹮嘴鹬这一长串名字。只不过,若是单论喜爱程度,我一直都将朱鹮放在首要位置上。为什么会这样,只因为此鸟,似乎都将从地球上灭绝了,却又被人们神奇般拽了回来。谁说不是呢?当我第一次见到它们的可爱面貌时,这种感觉就已固化成铁。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当夕阳渐渐西沉时,我正在一条沟谷中守着一片稻田搜寻目标,不久之后就见到了陆续归巢的朱鹮。它们从远处飞来,沿着沟谷一路向前,最终都降落在稻田之外的那片松林中。个别时候,个别朱鹮也会飞落在田坎上张望一阵,或找点零食吃再飞上树。它们飞临头顶时,往往会不停鸣叫。谁也说不清楚这种鸣叫声,到底是在召唤同伴,还是向羽翅下的广袤大地致敬,兼或是与我们人类在打招呼。及至为了近距离观察它们,我曾蹑手蹑脚抵进到松林旁,那些归巢的朱鹮也大多没有过急反应,最多是嚷嚷几句而已。按理说,突然有人闯入其“领地”,它们应该群起而攻之,或者弃巢而去,暂时回避一下。然而,我确实误读它们了。诚然,许多朱鹮那时正在育雏,保护后代健康成长和不受任何外力的侵害是成鸟的责仼,为此,它们对于人类的过于亲近行为,尽管保持了一定的戒心,但也知道人终归变不成猴,爬不上树,也不敢去掏任何鸟窝。</p><p class="ql-block"> 也许是朱鹮的过于自信远胜于其它鸟类,所以我在洋县的某个清晨,近距离路遇一只蹲守在高树上的成鸟时,它并无一点慌乱之意,甚至还有些不屑,只顾着沐浴朝阳而无意顾及其他。当然,在它离开时,我们都希望其迎面飞来,给拍照提供些许方便。不过,这只朱鹮并不按套路出牌,它是转身离去的,只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清晰的屁版。等再次见到朱鹮时,地点已改换成油菜花地里。有一只朱鹮十分平和,它就在一条田坎上缓慢行走,大约是想寻摸点可口之物,吃到嘴里才心满意足。但对于在什么距离上,是什么人观赏它,朱鹮一点兴趣也没有。还有一只朱鹮就比较羞涩了,它偶尔露个头,就急忙隐身于花海之中,从来不考虑追踪者的切身感受。对于前者的表现,我尽管十分感谢,但依然觉得它还是过于放松了。而一直躲在菜花中不肯示人的那只朱鹮,则让我无话可说。虽然,我一直无法将其记录在案,但我却对它的谨慎并无半句怨言。</p><p class="ql-block"> 去年龙年秋季,我去川西旅游,当途经汉中洋县时,我脑海中又浮现出朱鹮的身影,于是决定在当地住下来,再去实地会一会那些“老朋友”。抵达洋县的当天下午,我们就去汉江边搜寻目标。常言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洋县汉江沿岸,平时朱鹮云集,到处可见它们的身影。但很不凑巧,当我赶到江边并放眼望去时,汉江两岸,大概只有普通鸬鹚和苍鹭比较显眼。即使有几只朱鹮出没其间,也大都隔着远远的距离,看上去并不那么清晰。第二天早晨,我们又去汉江边寻鸟,尽管江面起雾,但有一群朱鹮心随人愿,它们聚在一起,挤站在一片河滩地中歇息。我先是手端着“大炮”对其远拍,之后又支上三角架稳当拍摄。在一位新疆籍鸟类摄影爱好者的提议下,我们不断前移,慢慢向朱鹮靠拢过去,直到离它们十步之遥时才收住脚步。</p><p class="ql-block"> 应该说,这群朱鹮真懂事,估计它们很会揣摩人心。毕竟,我们皆为异乡客,来一趟不容易,不让我们瞅个够,恐怕事后,彼此心中都会空落落的。为此,它们甘愿不吃不喝,一直等到太阳刺穿云雾,也估计我们也拍累了,它们才陆续飞走。或许,正是有了这份礼遇,才让我在接下来的寻鸟过程中更加坦然和自信。可不是吗,自此以后,尽管天气大热,但我劲头不减,一直扛着“大炮”在汉江边来回走动,以期寻找不同版本的朱鹮形象。有沿江飞通场的,也有来临时落脚的,大约还有一些是来岸边吃大餐的,只要它们出现在眼前,我都会刻意追踪它们,关注它们。当然,为了换一个场地去解读朱鹮,那天中午,我们转场来到西乡县,一直守着牧马河,继续观赏展现在眼前的精彩瞬间。</p><p class="ql-block"> 此时的牧马河阳光明媚,河水清澈见底,或许正是基于这种原因,那些听闻此事的朱鹮,一来到这里,就先后沐浴起来。它们将身子浸泡在水里,并不停地拍打翅膀,尽量让膈肢窝也能沾上清水。它们沐浴之后会来到岸边,并开始全身发力,使劲抖动羽毛,以达到将身上附着的水花都抖落下来的目的。应该说,这条河也并非朱鹮独享之处,就在朱鹮自得其乐时,鹮嘴鹬这种视洁水如生命的珍惜动物,也会涉足牧马河。如果说朱鹮一直以红脸、白羽、红腿这种装饰示人的话,那么鹮嘴鹬就是夹杂着红、黑、白、灰这几种主要色彩于一体的鸟儿。偶尔,褐河乌也会来此寻求刺激,因为它与鹮嘴鹬习性相近,都喜欢在急流中觅食。这个习性比较特殊,平时难得一见,若是能在一条河流中同时见证,也可算人生中的一大幸事了。</p><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5日写于北京</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朱鹮(含以下19图)</p> <p class="ql-block">鹮嘴鹬(含以下4图)</p> <p class="ql-block">褐河乌(含以下3图)</p> <p class="ql-block">白颈鸦</p> <p class="ql-block">苍鹭</p> <p class="ql-block">小白鹭</p> <p class="ql-block">普通鸬鹚</p> <p class="ql-block">斑嘴鸭(含下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