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镜头记录下世界的美好

浪迹天涯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的小视频创作也就是最近两三年才开始的。以前外出旅行主要是写文章记录,就是图片加文字的形式。随着小视频的广泛运用,我感觉无论是信息量还是视觉冲击力都有其独特的优势,能更好的记录和展示一段旅程的所见所闻,也能更好的表达作者的收获和感悟,因而渐渐地爱上了小视频的创作。</p><p class="ql-block"> 回看这几年的作品,技术手法有了很大的变化,摄影设备也在不断更新,但有一点一直没变,就是自始至终坚持了最初的创作信念:精益求精地做好每一个作品,让每一个作品都具有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我认为一个好的作品不能过于为了追求点击率而降低艺术要求,一些短频快的模板式作品确实能吸引一部分人的眼球,特别是在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中,很多人喜欢这种几秒十几秒的文化快餐,但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肯定会大打折扣,因为十几秒的视频很难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也很难把一段行程比较完整的交代清楚。所以我一直坚持把视频的时长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让作品尽可能的把时间、地点、人物、事物、感触等方面讲述明白,而不单单只是给观众带来视觉冲击和感观刺激。在维维老师的提示下,我又根据视频的需要加入相关的文案作为视频表述的补充,使作品的思想性更加完整。我也明白在快节奏的的生活中这样做可能会损失一些完播率,但从艺术性和思想性上来讲是值得的,一个好的作品留给观众的除了视觉享受,还应该有回味,我把这叫做不忘初心。</p><p class="ql-block"> 热爱是创作的源泉和动力。日常中的一切都可以用来推敲如何用光、怎样构图、如何运镜等等技巧,看电影电视剧更是学习提高的训练营,时时处处都是提高创作修养的好机会,这些对创作都是很有禅益的,也成了我不自觉的创作习惯。当然,对电影电视剧的学习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以其艺术感染力来为自己的创作服务,最终产生自己既有艺术性又有思想些的作品才是目的。有时为了一个镜头的切换方式或一个音乐节拍的卡点精度能反复修改好几次,直到自认为满意为止,即便这样,很多视频发出后还是会发现留有许多遗憾。这或许就是艺术的魅力所在,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完善提高。有了热爱,视频创作就不会是枯燥无味的事了,而是成了一种乐趣,这种状态下,眼睛就成了镜头,大脑就是储存器,走路也好,购物也罢,当我看到每一个美好的瞬间,眼睛就会迅速地调整焦距,迅速地构图取舍,大脑也会迅速地记录储存,再配上大脑中存有的合适的背景音乐,一条小片段就形成了,我把这叫做乐在其中。</p><p class="ql-block"> 在创作中,人的主观能动性永远是第一位的,但适当的器材配置也是很有必要的。最初我纯粹只靠手机和双手,但画面的稳定性和视角就会不足。后来有了长短不一的自拍杆,运镜中的稳定性就有了很大提高,有些情况下也能制作出航拍的效果。再后来有了平衡器,摇、移、起、降、进、退等拍摄手法就运用的更加自如了。现在又有了无人机,那感觉更是如虎添翼了,高空、低空,特写、全景都不再是困扰,航拍加陆拍,应有的技术手段就基本上都具备了。但这些只能算是外在的技术条件,加强艺术修养,包括文学、艺术、音乐等等方面的陶冶和提高才是拍摄制作出好作品的前提,我把这叫做优化人的主观能动性。</p><p class="ql-block"> 新春伊始,我会继续投入到热爱的生活中去发现、挖掘美好的瞬间,制作出更多能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的视频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