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惊虫蛰山川醒,风拂田园草木吟]~~齐桥学区大闫务小学二十四节气之“惊蛰”综合实践活动

齐桥学区大闫务小学

<p class="ql-block">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斗指甲,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p> <p class="ql-block">  惊蛰,为干支历卯月的起始;卯,仲春之月,卦在震位,万物出乎震,乃生发之象。一岁十二个月建,每个月建对应一卦,卯月(含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对应的是雷天大壮一卦;大壮卦的卦象就是天上开始打雷了,雷在天上响,非常形象。“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代表着生机;所以卯月(二月)也是万物能量迸发的月份,一年春耕自此开始。</p> <p class="ql-block">  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进入仲春,桃花红、梨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p> <p class="ql-block">  惊蛰时节,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所谓“春雷惊百虫”,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从中国各地自然物候、气候进程看,“惊蛰始雷”仅与中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自然节律相吻合。</p> <p class="ql-block">  惊蛰节气我们大闫务小学各班老师都布置并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们永远不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知识。</p> <p class="ql-block">  惊蛰有吃梨的习俗。惊蛰节气,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就让人感到口干舌燥,身体不舒服。因此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风俗习惯。</p> <p class="ql-block">  响雷,是惊蛰节气的重要特征。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注:“惊蛰,孟春之中也,蛰虫始闻雷声而动;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可见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p> <p class="ql-block">  我们大闫务小学的同学们为了更好的了解民间习俗,让中国传统文化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得到传承,激发自己进一步探究民俗文化的兴趣,加深自己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因此用各种方式进行了表达👍👍👍👍</p> <p class="ql-block"> 惊蛰到来春光媚,</p><p class="ql-block"> 春暖花开柳枝飞。</p><p class="ql-block"> 祝福朋友生活美,</p><p class="ql-block"> 幸福安康快乐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