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条爆炸消息在村子不胫而走。朱家老二黑子去南江打鱼,下午未归。亲友们迅速赶到江岔子的河道寻找,在大坝上发现了黑子的摩托车和衣物。大家沿河道上下寻找均不见人影儿,大家分析人很可能是溺水了。黑子的妻子小丽哭着沿着河道呼喊,撕心裂肺的声音在河道上空回荡,听了叫人心痛。天渐渐暗下来,大家无奈只好坐车回家了。</p><p class="ql-block"> 晚上,村长和前来的亲友们在一起商量。村长说:“我们这样盲目的找也不是办法。江岔子水深,我们又都不会水。我来之前和乡长通电话了,乡里非常重视,说可以帮助雇打捞船,以前出事儿都是打捞船捞到尸体的,要是溺水身亡的一定能找到。如果家属需要,乡里可以帮着联系。”大家认为这是眼前最好的办法,经黑子的父母同意,雇船打捞,明天人找和打捞船双管齐下。村长又去看望了黑子的妻子小丽,说了几句安慰的话,大家才散。</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早,村长和亲友们就来到河道继续寻找。不到九点打捞船就来了。问明情况后,就顺着河道向下打捞。河道不足百米宽,船放下地沟约20米宽,一直到下半晌,已经捞了两个来回儿,也没有发现人影。打捞船的负责人对村长说:“河道水流速度缓慢,照理说人如果溺水,不会离事发地太远的。怎么就没捞到呢?有些奇怪。”很快天慢慢暗下来,大家只好回村了,船也停了下来。中午大家在江边儿垫吧了一口,晚上家属安排酒菜招待亲友们。</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第三天继续找人,陆地上的人和打捞的船都扩大了寻找范围,但是仍然未果。因为打捞船每天2000元,再加上亲友们吃饭等费用1000多,三天下来就花了一万来块钱。大家商量已经找了三天了,再这样找下去也没有啥意义了,因此就通知打捞船明天不用来了。就这样,黑子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好像在人间蒸发了。</p><p class="ql-block"> 黑子的爱人小丽半个多月才缓过劲儿来。渐渐的村里人也不再议论此事,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一天,小丽整理衣物,打开电脑桌黑子平时放贵重东西的抽屉时,没有找到丈夫的身份证和银行卡。小丽觉得不对劲儿,谁去打鱼还带这些东西?小丽又回想事发当天,黑子说自己去打的情形。小丽问:“你和谁一起去打鱼?”黑子支支吾吾的也没说清楚,而且穿戴也不像是去打鱼。出事那天,小丽在坝上看到黑子的衣物时,也觉得地上的鞋不像是黑子走时穿的那双鞋。再说按常理,手机和衣物不该放在有行人来往的坝上,应该放在河边儿下水附近的地方。后来小丽又打听常和黑子打鱼的那些朋友,人都没有听说江边儿出鱼的事,也都没有人和黑子去打鱼。奇怪的是出事第35天,小丽问婆婆:“妈,今天是五七,用不用去河边给黑子烧点纸?”婆婆说:“烧什么烧,他都不管你们娘俩了,给他烧什么纸。”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事后不久,公公婆婆就像没事儿人似的,一点儿看不出丧子的悲痛,这样小丽觉得事情有些蹊跷。于是,小丽拿出黑子留下的手机。手机没电了,她就给手机充了电,但是密码锁屏了打不开。小丽想:只要打开手机就能找到些蛛丝马迹,小丽决定找人打开手机调出通信记录,就能解除谜团。第二天,小丽和谁都没说,一个人带上结婚证和身份证就进了城。来到市里最大的移动公司,小丽找到负责人介绍了事情的大概情况,拿出了证明说明来意,公司负责人同情这个农村妇女,就叫技术员解了锁,并调出最近两个月的通信聊天记录。小丽接过来还没看到一半,整个人就瘫痪在地上,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顿时昏了过去……</p><p class="ql-block"> 小丽傍晚才坐车回村,她直接回到娘家,一进屋一头就扎在炕上。母亲问:“你这一天都去哪儿了,这是怎么了?”小丽没有回答,只是失声痛哭。晚饭时,弟弟叫小丽吃饭,她也没吃,叫家人不要打扰她,想一个人静静。夜深了,乡村的夜晚格外的静,除了偶尔传来一两声狗叫,什么也听不见了。小丽陷入了沉思:小丽和黑子是邻居,当时处对象时,父母不太同意。因为黑子长得又瘦又黑小眼巴几的,担心他的体格担不起农村的重活。可小丽铁了心了,她认为长得丑俊不重要,只要她真心对我好就行。当时黑子拍着胸脯海誓山盟的发誓,说这辈子一定对自己好。婚后,黑子没有让小丽失望,家里的钱让小丽管,有什么事儿都和小丽商量,关心体贴,照顾得无微不至。夫妻恩恩爱爱的,小丽挺知足的。女儿出生后第三年,小丽就得了皮肌炎。这种病属于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是很难治愈的。一犯病就得到省城大医院治疗。开始黑子还说,不管花多少钱也要把小丽的病治好,犯了病他就陪小丽到省城去治疗。可时间长了,黑子的态度变了,夫妻的感情也不如从前了。小丽也没多想,毕竟自己的病连累了家人,她能理解。</p><p class="ql-block"> 几年前,黑子趁农闲到城里学了修理摩托车的技术,回家后就在家开了摩托车修理店。生意不错,因为那个年代小轿车没几辆,村里的年轻人几乎人人都有摩托车,这里离城镇又远,维修不方便。后来黑子在村子中心街租了一间门市开修理店,为了方便顾客,他又进了汽油,谁来了缺汽油了,随时可以加油,生意越来越好。这样不耽误农活,一年还能挣一两万多块钱贴补家用。黑子的同学的妻子玉凤常到黑子的店修车,一来二去,两个人就搭个上了。开始时小丽的同学就提醒小丽,说黑子和玉凤眉来眼去的关系不正常。小丽不信,说黑子不是那种人。今天看了通话记录才知道两个人儿早就好上了,早就预谋好了这次一起私奔。还有让小丽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老实巴交的公公婆婆也合伙一起欺骗自己,上演了雇船捞人的一幕。真应了那句“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的诗句。小丽现在明白了,在这个世界上,谁也靠不住,只能靠自己。小丽此时也想开了, 不再相信什么爱情了,看透了人性的丑恶,为了抛弃一个生病的妻子,一家人煞费苦心的演出了金蝉脱壳的闹剧。小丽想为了女儿也要坚强的活下去。等秋后卖了粮,小丽决定就去北京治病。</p><p class="ql-block"> 秋收结束了,今年是个丰收年。小丽家的四垧水稻和两晌玉米总共卖了14万多。一天晚上,小丽来到婆婆家,把钱递给婆婆,说:“爸、妈,这是种你们地的承包费,这也是我最后叫你们一次爸、妈了。自从我嫁到你们家,你们对我不错,我很感激。可是从打我生病以后,你们的态度就变了,开始疏远我,嫌弃我了。为了甩掉我这个包袱,几个月前你们和黑子演了这出闹剧。”婆婆还想狡辩,小丽把通话记录放在公婆的面前,接着说:“看在我们相处一场的份儿上,也为了你们能在乡亲们面前抬起头。这事儿到今天为止除了我,没有第二个人知道。希望你们好自为之吧。”说完,小丽转身离开了。</p><p class="ql-block"> 过几天后,小丽到县里和办理了黑子离婚手,又把房子过户到女儿的名下。因为丈夫溺水以经超过半年了,办的很顺利。安排好这一切后,小丽就来到北京最大的医院看病。入院后,小丽亲自找科主任,介绍了自己的遭遇并说明来意后,主任非常同情这个淳朴诚实的患者,把小丽想要知道的一切都交代的清清楚楚。小丽了解情况后,战胜疾病的信心更足了。半个月后,小丽出院了。临走时,小丽去和去主任告别,感谢主任对自己的照顾。主任也和小丽留下了联系方式,嘱咐她回去注意的事项,说有什么事及时和他联系。</p><p class="ql-block"> 回到家后过了个安心春节。节后小丽就把自己家的地包了出去,签了10年合同,地价随行就市。在孩子开学前,小丽来到管局中学附近租了楼。因为今年九月,孩子就该上初中了,所以才在中学附近租楼陪孩子上学。孩子开学不久,小丽熟悉了周围的环境后,就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打了一份工,一个月2000多。虽然苦点累点,但小丽不在乎,因为这笔钱基本够娘俩的生活费了。水到绝境是风景,人到绝境是重生。小丽经历了一些事情后,逐渐成熟了,也变得坚强了。小丽懂得母为子刚道理,就是为了孩子自己也要战胜疾病,顽强地活下去。晚上孩子写作业,小丽找来初中课本学习,她想把初中知识捡一捡,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对孩子也是一种激励。下学期孩子就上初中了,或许还能在学习上帮帮孩子,何乐而不为。换了生活环境,小丽重新找回了自信,开始了新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黑子和玉凤来到南方的大都市生活。刚开始觉得新鲜,有一种如胶似漆,相守恨晚的感觉。可新鲜劲儿过了,真正的生活在一起,才都发现了对方身上的毛病。住家过日子,免不了油盐酱醋茶,岁月静好只是片刻,多半都是一地鸡毛。黑子没有学历,没有技术,只能干些出苦力挣钱少的活。每月入不敷出。高昂的房租和生活费,压得黑子喘不过气来。出来时带的钱也都快花光了,玉凤不愿出去出去工作,好吃懒做。后来两个人经常吵架,玉凤开始早出晚归不知道在外面干啥,甚至有时还夜不归宿。最后和黑子一样玩起了失踪,黑子知道是去找有钱的人了。不久黑子丢了工作,最后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他只好让哥哥给寄来路费才回家。</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黑子自导自演的这场金蝉脱壳的闹剧草草的收场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