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读后随笔

海涛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幸福晚年的秘诀不过是与孤独签下的不失尊严的协定罢了。——摘自《百年孤独》</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历时一个月,我终于读完《百年孤独》这部鸿篇巨著。缓缓地,我长长舒了口气,为书中描写的布恩迪亚百年家族出现的多重孤独心理和多种孤独形态,我一路努力跟随文字,试图去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孤独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从个人的欣赏角度和阅读能力,我最钟情也最理解乌尔苏拉·伊瓜兰,她和中国大多数家庭的老奶奶、老妈妈一般坚韧、勤劳、宽容且大义,就如我的老舅妈、老大姨,宛如定海神针维系着家庭的和谐和稳定。</p><p class="ql-block"> 乌尔苏拉活了115岁,几乎贯穿整个家族六代人的兴衰,是布恩迪亚家族的核心人物,也是马尔克斯笔下最具生命力和复杂性的女性形象之一。她既是家族历史的见证者,也是维系家族命运的纽带,其形象承载着深刻的象征意义。 </p><p class="ql-block"> 她孕育家族、滋养土地,最终却像马孔多一样在风雨中朽烂。她的长寿象征着一种原始而永恒的生命力量,与马孔多的短暂繁荣和家族成员的宿命性孤独形成鲜明对比。她通过贩卖糖果小动物维持家族生计,用双手建造和修缮房屋,甚至晚年失明后仍靠记忆与直觉管理家务,始终试图通过劳动、奉献和对他人的关怀消解家族的孤独。她收留丽贝卡、抚养奥雷里亚诺·何塞、保护阿玛兰妲,却最终发现孤独早已根植于家族血脉。</p><p class="ql-block"> 乌尔苏拉是《百年孤独》中最具悲壮色彩的角色。她既是家族生存的基石,又是孤独命运的共谋;既是清醒的旁观者,又是被历史洪流裹挟的被动者。马尔克斯通过她展现了人类对抗宿命的永恒挣扎:尽管个体的努力终将湮灭于时间的洪流,但那些充满生命力的抗争本身,已然构成了对虚无的微弱胜利。她的存在,如同一盏摇曳的烛火,照亮了布恩迪亚家族百年孤独的黑暗长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