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 偷粪(童年记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自传体长篇小说第二部《少年情怀》第三十二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整个初中三年,给我印象最深的课程不是数理化,不是当时战备紧迫而且时髦的俄语课,而是系统化、专业化的农业知识,也就是农机课,这门功课几乎每天都有课时安排。</p><p class="ql-block"> 我记得农机老师是位高个子男老师,好像是西北农业大学的毕业生,对农业知识掌握得非常丰富,每节课都讲得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一边讲,一边满满地写一黑板重点和纲要,要求我们细心记笔记,我已经记满一个笔记本了,又开始记第二个笔记本。这位农机课老师经常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说:</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你们要好好学习农业知识,将来你们毕业了,都要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广阔的农村是大有作为的,你们会用到我今天传授给你们的农业知识的,你们也会记住我这个农机老师的,我希望你们学以致用,青出于蓝更胜于蓝,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为我国的农业大发展,做出你们应有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除了上农机课,我们还要经常到校办农场去劳动。我们学校有好几个农场,我们在学校的安排下,去农场修梯田,种谷子、糜子。一边种地,一边学习农业知识。至于数理化的学习,一点压力也没有,都是开卷考试,当时白卷先生张铁生,在全国,在全社会,正是大红大紫的高光时刻,是人人学习的榜样。</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班主任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硬任务,就是给校办果园送肥料,不论是鸡粪、羊粪、牛粪、马粪,驴粪、猪粪,还是人粪尿,两个人一担,一人一筐,要么两个人合作,要么一个人单独行动,规定在某一天,统一送到山上去,送到苹果园里去。任务一下达,同学们就吵吵起来了,因为我们几乎都是城里娃,没有喂养牲口,也很少家户有筐子。所以接到任务,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办,回到家里说给父母,父母也都着急起来,先是从邻里邻居借筐子,好不易借到筐子,又弄不到肥料。邻居倒是有养鸡的,但是鸡粪太少,平时又不积攒,根本无法完成任务。人粪,公共厕所里倒是有,城里的公厕也很多,但是运送不方便,而且味道太让人受不了了。</p><p class="ql-block"> 我和另一位姓尉的男同学一组,他个子比我高,可是他的身体很单薄很消瘦,胳膊像麻柴干一样细,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但是我们都是热血少年,干劲十足。我俩拿着一只筐子和一个小铲子,先是跑到城市附近的农村去拾粪,心想,每天放学应该能拾到一筐,两天就拾够了。谁知农村那些闲不住的老汉,每人胳膊上跨个筐子,一边走一边用一柄铲子拾粪,路上就像有意清理过一样,根本留不下多少畜生粪便。我们只能多跑几个村子。</p><p class="ql-block"> 一天下午,我们来到七里铺的一个大村口,看见一个头上笼着羊肚子毛巾的老汉,赶着几头黄牛,在血红的夕阳里,慢悠悠地走回村里。我们就跑上前去,准备捡拾牛粪。</p><p class="ql-block"> 谁知放牛的老汉,自己胳膊上就挎着一个柳条筐子,拾得满满一筐粪。他看见我们学生模样的娃娃也来拾粪,就说道:</p><p class="ql-block"> “一看就知道你们是城里娃娃,你们不好好上学,来我们农村拾粪干甚哩?”</p><p class="ql-block"> 我们向他说明,学校的校办农场要粪哩。</p><p class="ql-block"> 老汉就骂道:“你们给爷爷修经哩,我们村里的羊粪牛粪,生产队都不够用,所以生产队派人天天到你们城里的厕所去拉茅粪。你们学校把粪要去,能干成什么,不都瞎球糟蹋了,学校不好好上学,让学生娃娃种地,哪里能种好地,把好好的地也糟蹋了。”</p><p class="ql-block"> 旁边有一位提前收工回来的婆姨,肩上扛着一把锄头,她提醒他说:“鬼老汉,可不敢胡说,咱们生产队来的那么多插队娃娃,不一样和咱们一起种地,怎么就说他们种不了地?你不要看不起他们,难道你反对学生上山下乡吗?你是不是想挨批斗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几句话说得老汉不吭声了,他气哼哼看了看那个说他的婆姨,歪歪嘴,“唉,唉……”叹息着,赶着几头牛走了。</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连续三天到农村去拾粪,却没有拾到一筐子。只好请求大人帮忙。离我们家不远处,有一户人家,家里养着驴,好像他们是用毛驴拉架子车运货挣钱的。母亲和他家熟,就拖着年幼的小弟弟,领着我和尉同学,到那家人门上,求情给我们一点驴粪。可是驴主人说他们家的驴粪已经答应给邻居的娃娃了,一点也没有了,我们只好作罢。但是我们还是不甘心,我和尉同学跑到后沟里一个半山上另一户有驴的人家里去察看,发现他家驴圈的角落里,有一堆驴粪,可是谁也不认识驴主人,心想出面要也许要不来,但是我们可以去偷,晚上悄悄来偷,看他能怎样?他知道有人偷金银财宝,有人偷家里的东西,哪有人偷他们家一钱不值的驴粪,估计他做梦都想不到,真有偷粪的人,把他家的一堆驴粪偷走了。</p><p class="ql-block"> 这样,我和尉同学悄悄地商量,不要告诉大人,就说我们晚上去拾粪,然后偷偷完成任务。</p><p class="ql-block"> 等夜深人静后,我们来到这家人的院子,他家没有院墙,也没有大门,只有两孔破旧的土窑洞,一面是个柴炭房,一面是个简易的驴圈,再什么都没有。驴圈垒着不高的土墙,顶上盖着牛毛毡,中间开着没有护栏的很大的窗口,能往里面加草料,也能看清毛驴的一举一动。我俩悄悄来到他家的驴圈跟前,看见他家里的电灯已经熄灭了,肯定他们是睡下了。再看驴圈里的毛驴低头在料槽里吃草,看见我们抬起头来,警觉地睁大两只驴眼,竖起两只驴耳朵,直愣愣看着我们。但是我们知道驴不会说话,只要不动它,不招惹它,它不会主动反对我们的。看见驴圈的门上着锁,我给尉同学悄悄说:</p><p class="ql-block"> “你在外面接应,我跳进驴圈里去铲粪。”</p><p class="ql-block"> 说完,我就爬上矮土墙,一下子跳了进去,里面黑咕隆咚的,一股难闻的驴粪尿的臭味,还有干草料的气味,直往鼻子里钻。我顾不得这些,站起身来,让尉同学把铲子和筐子递进来。谁知这头蠢驴,发现有陌生人进来,立刻感到不安起来,不停地来回捯动蹄子,而且伸长脖子“嗷嗷嗷……”地放声叫了起来,吓得我不知如何是好,赶紧缩在一角,察看主人家里的动静。忽然看见屋里的电灯亮了,灯光透过窗纸,照在院子里,黄灿灿的。我想主人要出来察看他的毛驴了,我该怎么办?我的心砰砰狂跳,正想再跳出土墙去,筐子也不要了,赶紧跑吧,不要让主人逮住了,多丢人啊!忽然电灯又灭了,一切恢复平静。我心里想,主人已经听惯了驴的嚎叫声,知道社会治安比较好,不会有人来偷他家驴的,所以关灯依旧睡觉了。</p><p class="ql-block"> 只见月光照在外面的墙头上,像下了一层白霜一样,我那位同学估计也吓坏了,应该早藏到驴圈背后了,静静地听不见动静。等驴平静下来,我赶紧把墙角的驴粪往两只筐子里铲,一会儿的功夫,两只筐子就装满了,赶紧提起来,递给外面的同学。</p><p class="ql-block"> 这样我们总算完成任务,就等着到时间送到果园里去了。</p><p class="ql-block"> 到了送粪那天,我们班的学生,好像十八般武艺都用上了,反正都弄到肥料了,不知他们是怎么完成任务的,我和尉同学却费了好大劲才弄到的。我们几乎都是用扁担挑着两只装满各种肥料的筐子,先是来到学校附近的集合地点,又统一从集合地点出发,一路上两人轮换着挑。也有个别女同学,两个人一前一后,抬着两个粪筐子慢慢地走。</p><p class="ql-block"> 我发现挑粪的学生排着长长的队伍,一路穿过南关街,穿过中心街,穿过延安大桥,走到清凉山的羊肠小道上。走着,走着,距离就拉开了,女同学一般走得慢,男同学一般走得快。我感觉路上越走,肩上担子的分量越沉重,我们越走越慢。半路上,我们放下担子,歇了又歇,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肥料运到山顶的果园里。</p><p class="ql-block"> 现在是初春的的天气,苹果树还没有开花,没有长出叶子,仔细看,灰色的枝条上长出苞芽,正打着饱满的骨朵,等待着一场充足的雨水,然后开花怒放。农机老师说现在正是给苹果树施肥的最好时节。但是我们只管把粪送到苹果树下,由大年级学生挖沟挖坑施肥。老师说,但愿到了秋天果树能结出又大又多的苹果,到时候,让同学们来采摘苹果,就像朝鲜电影《苹果熟了的时候》一样,同学们都能品尝到甜甜的苹果,品尝到丰收的喜悦。农机老师还专门告诉我们说,被鸟啄过的苹果最好吃,我们问为什么,他说鸟的嗅觉比人灵敏,闻到香味,才来啄食苹果的,所以鸟啄食过的苹果,肯定散发的香味最浓郁。于是他又不失时机地给围上来的同学们,对着光秃秃的苹果树,指手画脚传授了一些苹果剪枝技术。最后他问我们说:</p><p class="ql-block"> “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没有?”</p><p class="ql-block"> “没有!”我们齐声回答。</p><p class="ql-block"> 而后我们就解散回家了。</p><p class="ql-block"> 但是在这一年的秋天,我们没有来采摘苹果,一是我们经过三年的初中学习,要毕业了,毕业时除了个别几名自愿报名参加上山下乡的学生外,大部分都上了高中。二是这一年发生一件大事,非常非常大的事,比天塌了还要大的事。在这件大事发生后,我们那一届上山下乡就成为最后一批,以后再没有上山下乡一说了。</p><p class="ql-block"> 至于学校的农场和果园后来怎样了,我就不得而知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