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日上午,观看了北京国际摄影周“冰上丝绸之路”国际摄影巡回展。在一幅展现涅涅茨人吃驯鹿场景的照片前,我与王建男老师合影留念,并听他讲述当时品尝鹿血的感受故事。这些作品展现了亚欧之间远古文明与现代社会的碰撞与交融。它们所记录的生态和文化随时可能消失,用镜头将其记录下来,是为全人类留存珍贵记忆,因为这些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生活方式一旦消逝,便难以复现。</p> <p class="ql-block"> 我看到一幅作品,画面中央是一位骑着驯鹿拉车的人,在雪地里前行。这让我感受到冰上丝绸之路沿线人们的生活状态,他们与驯鹿相伴,在这片冰天雪地中艰难前行。那驯鹿拉车的轨迹仿佛是冰上丝绸之路的延伸,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也连接着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p> <p class="ql-block"> 听作者王老师介绍了“冰上丝绸之路”的深厚历史底蕴。“自古以来,‘冰上丝绸之路’便是人类探索连接亚欧大陆的重要通道之一,见证了无数木帆船和探险队的航迹,承载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如今,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这条古老通道重焕生机,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p> <p class="ql-block"> 听著名雕塑家纪连路老师介绍了摄影作品细节与雕塑的相通与借鉴</p> <p class="ql-block">杜主席对每一幅作品都精心的拍照。</p> <p class="ql-block"> 我看到一个寒冷环境中的场景,一位老年妇女坐在雪地上准备肉食。她身边还有两位成年人陪伴着,周围有车辆和帐篷状建筑。这让我感受到冰上丝绸之路沿线人们的生活场景,他们在这片寒冷的土地上,努力地维持着自己的生活。那老年妇女准备肉食的画面,仿佛是他们日常生活的缩影,充满了生活的气息。</p><p class="ql-block"> 王建男老师介绍说,“这种茹毛饮血的画面可能会让许多人感到不适,这是涅涅茨人吃驯鹿的方式。他们将驯鹿从中间劈开,让血流到腔体中,而后食用生血、生肉和脏器,这是为了摄取维生素。在北极地区,由于自然条件限制,没有水果和蔬菜生长,涅涅茨人无法获取传统的维生素来源,只能从生肉,尤其是驯鹿肉中摄取所需营养,这是他们适应极端环境的生存方式,是对自然的敬畏,也是生命在绝境中的顽强绽放。” </p> <p class="ql-block"> 我与这幅摄影作品的摄影家王建男老师交谈、请教并合影。展厅照片墙上挂着许多摄影作品,它们记录了冰上丝绸之路沿线的风景和人们的生活。我站在这里,仿佛与这些摄影作品融为一体,感受到了冰上丝绸之路的魅力。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过去,也让我们看到了现代社会与远古文明的交融,让我们更加珍惜这片土地上的文化和生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