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动音符,绽放精彩!———济宁市第十五中学2025年春季教学市导初中音乐学科同课异构《阿细跳跃》。

赵玉冉

<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深化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途径,提升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2025年3月5日,济宁市教科院与区教研中心在济宁市第十五中学太白校区联合举办了2025年春季教学市导初中音乐学科同课异构活动。本次活动由济宁市教科院郑振兴主任亲临指导,区教研中心宋丹校长主持。</p> <p class="ql-block">  活动分为三大模块:首先,围绕彝族民歌《阿细跳月》展开同课异构教学展示,两位教师以不同的教学设计和创新方法呈现了丰富多彩的课堂;其次,郑振兴主任随机抽测部分学生的歌唱和节奏能力,检验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教学效果;最后,与参会教师对《阿细跳月》的同课异构教学进行深入评课,探讨教学优化策略。</p> 课堂展示 <p class="ql-block">  在2025年春季济宁市初中音乐学科同课异构活动中,济宁市第十五中学范铮老师和济宁市第七中学魏云老师分别以彝族民歌《阿细跳月》为主题,呈现了两节精彩纷呈的音乐课。两位教师立足大单元视角,教学设计环环相扣,课堂内容完整丰富,展现了扎实的教学功底和独特的教学风格。</p> <p class="ql-block">  范铮老师的课堂则更注重音乐元素的挖掘与创新表达。她通过孩子们学过的《赶圩归来阿里里》的踏歌舞步引导到跳月舞步,立足于音乐元素的改变来体验不同的主题旋律,让学生在学习《阿细跳月》的同时,体验音乐创作的乐趣。教学过程中,范老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表现力。</p> <p class="ql-block">  魏云老师的课堂以彝族文化为主线,通过生动的文化背景介绍和多媒体展示,带领学生深入感受《阿细跳月》的民族特色。教学环节设计巧妙,从节奏感知到旋律学唱,层层递进,既注重学生的音乐技能培养,又注重文化情感的熏陶。课堂氛围轻松活泼,学生参与度高,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p> 抽测环节 <p class="ql-block">  济宁市教研员郑振兴主任的随机抽测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抽测的内容为初三年级上册歌曲《大海啊故乡》与节奏考察。</p><p class="ql-block"> 学生们自信的歌唱和准确的节奏把握,不仅展现了扎实的音乐素养,更折射出音乐教育改革的丰硕成果。这种即兴的互动,让教育回归本真,让学习真实发生。</p> 评课环节 <p class="ql-block">  两节课虽风格迥异,但都体现了大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和连贯性。范铮老师的课堂注重学生互动,细节把控,魏云老师的课堂侧重创新表达,两者相辅相成,为《阿细跳月》的教学提供了多元化的思路。评课环节中,与参会教师对两节课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两节课不仅展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也为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提供了生动范例。</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不仅为音乐教师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也为推动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和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展现了济宁市音乐教育的创新成果与发展方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图片:高雪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编辑:赵玉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审核:范 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