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城古镇

草根猎人

<p class="ql-block"> 土城古镇</p><p class="ql-block"> 被历史青睐的传奇小镇</p><p class="ql-block"> 作者 草根猎人</p><p class="ql-block"> 清晨,土城古镇笼罩在一层薄薄的雾气之中。我沿着石板路走进这座千年古镇,脚步“答答”的声音在寂静的街巷里显得格外的清脆。赤水河在晨光中泛着微光,倒映两岸峡谷的自然风光,犹如一幅水墨丹青画缓缓展现在我的眼前。</p><p class="ql-block"> 土城古镇的石板街有许多巷道,巷道纵横交错,坎坷不平,老态龙钟,像一条条蜿蜒在峡谷里的时光隧道,将我带向了遥远的过去。在这里,每一条石板路都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发亮,记录了南来北往的人历经风霜雨雪的足迹。街边的老房子鳞次栉比,斑驳的墙面上爬满了波纹状的裂痕,木质的窗棂上雕刻着十分精美的花纹,彰显了先人独具匠心的智慧。然而,令我感到惊讶的是,在这条不起眼的石板街道上,竟然有盐帮、船帮、马帮、铁帮、糖食帮、茶帮、丐帮、布帮、戏帮、经纪帮、栈房帮、米帮、药帮、油帮、酒帮、石帮、木帮、袍哥会等“十八帮”的传奇存在,由此可以判断,这座古镇在过去历史的风云中是一个藏龙卧虎的地方,既是川黔渝贸易比较发达的重要物资集散地,也是江湖侠客帮会异常活跃的集结地,热闹过,繁荣过,也寂寞过,但终究还是没有走出历史的局限。</p><p class="ql-block">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结束后,红军四渡赤水,首渡就在土城、元厚,这段历史,为土城留下了一份丰厚的革命历史遗产,也为土城留下了光辉灿烂的长征文化和不朽的红军精神。怀着崇敬的心情,我瞻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土城的居住地和红军总司令部的驻地。参观了土城红军纪念馆和女红军纪念馆,看到了许多红军长征时期的文物。每一件文物都浸透了烈士的鲜血,每一件文物都在为我们讲述红军一路长征,一路征战,一路播撒革命火种的悲壮故事。土城被誉为长征路上的红宝石,地球红飘带上的一颗明珠,被国家授予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称号。</p><p class="ql-block"> 在一处木制结构的老宅前,我遇见了一位正在晒辣椒的老奶奶。她坐在门槛上,熟练地将红彤彤的辣椒穿成串。阳光透过屋檐斜斜地照在她布满皱纹的脸上,她那专注的神情充满了艺术的美感,一时间竟然让我浮想联翩,把持不住内心的狂飙。老奶奶告诉我,她家世世代代都居住在这里,这些老房子记载了他们家几代人的生活轨迹,不管发生什么变化,她依然觉得还是自己的家乡好,因为故土难离,乡愁难舍,亲情难断,乡音难改啊。</p><p class="ql-block"> 转过街角,一道茶香飘来。寻着香味,我走进一家老茶馆。茶馆里摆着几张方桌,几位老人正围坐在一起喝茶聊天。茶馆老板是个精瘦的中年人,他熟练地摆弄着茶具,动作行云流水。我点了一壶当地的苦丁茶,茶汤清亮,入口微苦,回味却带着甘甜。茶馆的墙上挂着几幅老照片,貌似土城很早以前的模样。在这里,我仿佛感觉时光放慢了脚步,故意让我在这里静静地检索,试图找回遗失的往事,唤醒千百年来风起云涌的历史画卷。</p><p class="ql-block"> 告别茶馆老板,我沿着凹凸不平的青石板路,来到红军一渡赤水河的渡口,耳边陡然响起了战马踏碎浪花,枪炮撕裂群山,军号划破长空的声音,泪水止不住地夺眶而出。是啊,赤水河见证了红军四渡赤水,粉碎敌人合围,改变中国命运的精彩华章。她既是土城的母亲河,也是一条中国革命浪漫主义的英雄河。</p><p class="ql-block"> 夜色悄悄的降临,土城换上了另一副模样。红灯笼次第亮起,在夜色中摇曳生姿。街边的店铺里飘出阵阵香气,那是当地特色的苕汤圆和羊肉粉的味道。我伫立在赤水河边,山谷里吹来的晚风,裹挟丝丝湿气扑面而来,给这片静谧的夜晚平添了几分诗情画意,为我的这次行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p><p class="ql-block"> 离开土城,我回头望了望这座沉淀历史风云的古镇,内心被深深的震撼到了。我知道,这座古镇的故事还将继续,内容将越来越精彩。而我将永远记住这次难以忘怀的旅行,铭记这里曾经掀起过的惊涛骇浪,珍惜今天的来之不易。</p><p class="ql-block"> 土城,你是一座有故事的千年古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