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早春二月的西湖,清冷中略带点寒意。群山和白堤几乎淹没在朦朦胧胧的晨雾里,平静的湖面上只有几只鸬鹚在发呆。</p> 沿着北山街悠然踱步,偶尔有三两晨练的人跑过。我大口呼吸着清冽的空气,倍觉神清气爽。 过了西泠桥,进入孤山后山路。无论寒暑春秋,这里都是适宜散步或静坐的。 <p class="ql-block">梅花开放的时候,孤山总是我的首选点,喜欢这里独有的文化氛围和与众不同的气质。而下图不经意间被摄入镜头的孤山后山坡这块草坪上的羊群雕塑,则唤起我童年时代那些遥远而温暖的回忆。</p> 记得有一年,也是在这里巧遇一家电视台记者,被采访时记者问及为何人们都比较喜欢孤山的梅,我说,可能是因为“梅妻鹤子”的故事吧。确实,和靖先生留下的佳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后人传颂至今,而梅妻鹤子的超然脱俗也可能是现代人心中的乌托邦吧。 <p class="ql-block">孤山的梅,风雅,高洁,诗意,灵秀。</p> <p class="ql-block">孤山的梅,美在有个性,依山傍湖,山水加持,则添了灵秀之韵。历史上自唐以来,便有孤山赏梅的习俗。</p> <p class="ql-block">西湖中成双成对的鸳鸯们则是孤山梅林的一抹浪漫色彩。</p> <p class="ql-block">放鹤亭,位于孤山东北麓,为纪念林和靖而修建。最早为元代郡人陈子安所修建,明嘉靖年间钱塘县令王釴又加以扩建。现在的放鹤亭是1915年重建的,面阔8.75米,进深8.85米。平台宽阔,栏杆精巧。亭有楹联:“世无遗草真能隐,山有名花转不孤”。</p> <p class="ql-block">放鹤亭亭东有两株高可参天的大树,浓荫之下,就是林逋的墓庐,四下梅花拥卫。这里曾被誉为“梅林归鹤”,系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p><p class="ql-block">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人,宋代的隐逸诗人,以不慕名利、恬淡高洁著称,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林逋不仕不娶,一生清贫。据说南宋灭亡后,有盗墓贼挖开林逋的坟墓,只找到一个端砚和一支玉簪。而此簪的故事至今是个谜。</p><p class="ql-block">孤山,原址保存的古人墓莹,仅林和靖墓。</p> <p class="ql-block">“几回山脚又江头,绕着孤芳看不休。一味清新无我爱,十分孤静与伊愁。”—— 林逋</p><p class="ql-block">和靖先生传世咏梅八首,细细品味,或能悟得诗人遗世独立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每年探梅时节,孤山林社前的这几株梅树底下,总是人头攒动。但是林社这栋楼里面鲜有人进去。殊不知这里面纪念的林启原是杭州知府。</p> <p class="ql-block">简介一下:林社,又称"林启纪念馆",是一座中西结合、飞檐翘角的小楼。</p><p class="ql-block">林启(1839-1900),清光绪年间杭州知府,刚正廉明,勤于治理,倡导务实之风,杭州市民称他"守正不阿,精明笃实"。史书记载,林启"守杭五年,政平人和"。林启最大政绩是兴办学校,在杭州任内创办了三所新式学校,开创了浙江近代教育的先河。三所学校分别是求是书院(现浙江大学前身)、蚕学馆(现浙江理工大学前身)、养正书塾(现杭高、杭四中前身)。(资料)</p> <p class="ql-block">作为文化人,林启十分仰慕隐居孤山的和靖先生。林启所在的时代,孤山的梅树已减少了许多。林启在孤山补种了百株梅树,让梅香永飘孤山,永伴林逋。</p><p class="ql-block">1900年4月,林启在杭州去世后,其后人欲将其遗体运回家乡福建安葬,杭州人民则要求把他安葬在西湖旁。最后,还是因为林启生前有"为我名山留片席,看人宦海渡云帆"的诗句,林家子孙才同意将林启安葬于孤山北麓。</p> <p class="ql-block">林社附近绿荫丛间的林启铜像。</p> <p class="ql-block">孤山林社附近有一块石头,不留意容易被错过,石上刻着日本江户时代著名学者尾藤二洲画像及其一首五言古诗:“此花花中选,人能俦汝谁,一从孤山逝,风情独自知,吾爱其清高,而未能相随,早晚解尘绊,就汝野水湄”。原来尾藤二洲是和靖先生的海外粉丝。</p> 一塔,一湖,一柳,一鸟,好一幅静谧幽美的画面。 <p class="ql-block">西湖孤山大草坪上的鲁迅先生铜像,<span style="font-size:18px;">1980年为纪念鲁迅诞辰100周年而立,</span>在老杭州们的口中:“是有些年头了”。</p> <p class="ql-block">鲁迅先生安详地坐在高1.3米的底座上,凝望远方,沉思.....膝下时而有孩童嬉闹着,游客也都喜欢跟鲁迅先生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据说,周海婴(鲁迅先生与许广平女士的儿子)看了像后,留下一个“象”字。</p> 除鲁迅、林启像外,孤山还立有秋瑾像、陈英士像、潘天寿、蔡元培与林风眠像等。 <p class="ql-block">二月西湖,碧水波光寒鸬;孤山不孤,暗香疏影与汝。</p> 春光潋滟正当时。莫负莫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