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四月四日,是公公离开我们三十周年忌日。三十年来,无时无刻脑海里总浮现出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款款举动以及他生前十分热爱生活、勤劳助人善学八门手艺、为乡里乡亲排忧解难做好事的情景。尤其是每逢过年,家人们大团圆,便是回忆缅怀他老人家的最好时候。</p><p class="ql-block"> 我与他在世十几年的儿女亲情相处,他的为人品格、教子方略、勤俭持家以及勤劳善良、悟性好学等等,都给我们后人留下了一笔无比厚重的精神遗产,令做儿女的我们感到骄傲不已。今天,为纪念远去的公公逝世30周年,索性小文一则,以表次子儿媳妇对他老人家的怀念之情。</p> <p class="ql-block"> 公公大名刘汝玉,小名海生。今年的十月十四日是他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公公出生在沙洋县李市镇蔡嘴村一个农民家庭,1952年农村土地改革划分成分为下中农。听家人讲,公公童年八岁过早失去了父亲,自幼由30岁就守寡的母亲拉扯成人。十分艰难窘迫的成长经历,使公公从小就懂得了怎样做人、做事,怎样面对人生。</p><p class="ql-block"> 公公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他性格开朗,为人真诚,对生活充满热爱。如今,他那在田间辛勤劳作的模样依旧清晰,干农活时的利落与专注令人难忘,他动作娴熟,仿佛与土地融为一体。尤其是夏季,在绿油油的粟谷苗田间锄草时,那身姿在阳光下格外挺拔,他一边熟练地挥动着小巧锄头,一边亮开嗓子与社员们对歌儿,歌声在粟谷苗田间回荡,充满了活力与欢乐。夏收时节收割麦子(大麦、小麦)他也是边打连盖边对歌,丰收的喜悦在歌声中传递。兴建新房垫基打硪时,他领唱号子,即兴发挥,带领大伙齐心协力加油干。那高高举起的大硪又重重落在了台基,步步稳进夯实可喜。欢快的号子声不绝于耳,堪称一道靓丽风景。下河架船捕鱼,他也不在话下,捕回的鱼经他的手变成一道美味佳肴,厨艺堪称一绝。他还自学民间偏方,为乡民问病解痛,逐渐成为小有名气的乡民医生。他那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乡亲们赞誉有加。公公的品德如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p><p class="ql-block"> 公公他承担着多重责任,却从无怨言。母亲体弱多病,常常因头晕头疼卧床难起,他拉扯五个儿女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温暖的家。他持家管理有方,家庭和和睦睦、蒸蒸日上。公公用他的勤劳与智慧,书写着属于他的精彩人生。</p> <p class="ql-block"> 公公与大凡长辈们不尽相同,干农活他是一把好手,可他年轻时纺纱织布一手绝活真让人钦佩。他为了家人、也为了他人,常常通宵达旦的织布,直到鸡打鸣。不仅如此,还有他那一双不凡之手,养蚕、抽丝、织出来的丝绸布,真让人叹而观止。至今,次子时有回忆起当初那件由公公精心织出来的丝绸面料做成的褂子。殊不知,那是城里乡下人都不可企及的。</p><p class="ql-block"> 中壮年时期杀猪宰羊、烹饪掌勺一把好手。他曾拜师学艺厨子手艺,热心为十里八乡乡民家中红白喜事奉献所能,受到广泛尊重。</p><p class="ql-block"> 公公活到老、学到老从不消停。至今,公公的拿手好厨艺“纯瘦肉卷齐、粉坨子、油登子、红薯丸子、粉蒸肉、蒸扣肉、蒸砍粑、锅烙子等等,只要是提起,就好不觉得使人有些嘴馋。</p><p class="ql-block"> 公公的善良、勤劳和无私奉献,永远烙印在我们的心间。如今他虽远去,但他的精神如同璀璨星辰,照亮我们人生之路。</p> <p class="ql-block"> 公公在他不惑之年起就有超凡的悟性,自学成医,为乡民问病解痛,已在家乡小有名气。乡邻乡亲们小病痒痛,只要是公公对路的,他们都慕名而来。殊不知,是公公他举手不凡,即便是现实医学也觉棘手的疑难杂症,如出血热、脑膜炎、喉蛾、牙痛、小儿疳积、脱肛等,他均以挑“阳毛丁、打瓦子、火爆痛牙、捉寒痉、拔火罐”等绝招对症处置。乡里乡亲多少危重病人都经他妙手回春。就连夏季高温频发走猪瘟时刻,公公也是随叫即到。经他神手一般的给猪耳朵放血后,立马上见效。他从不计报酬乐意助人,乡亲们总是对公公怀有一颗十分信赖、感恩的心。常以当地习俗一块红布、两包香烟、一盒(两筒)酥饼、十个鸡蛋等,以其表达感激之情。</p> <p class="ql-block"> 曾记得公公在世时,我们回家过年的日子里,每每他满脸都堆满了笑容,手里的活儿忙个不停。在厨房里开炸锅,熬砂锅,饦蒸笼,做年饭。全都是为了一大家子人有我有,欢欢喜喜过大年。白天忙碌了一天的他,晚上还有一群欢天喜地、十分淘气的孙儿孙女们前呼后拥、绕膝环抱。这时的我正好撒手不管(孩子),赶快抓紧去享受这份难得的清闲好时光。</p> <p class="ql-block"> 儿女们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公公结束了无尽的操劳,开始享受幸福的美美时光。他肩宽高大、魁梧的身材,着上整洁大方的中山装和西裤,一双闪亮的皮鞋,一只铮亮的手表,使人一眼看上去真有一番大将风度的感觉。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他一件军大衣,一顶军棉帽,一双里毛外皮唯独雪域高原享有的大头鞋,这一行头,真让人看起来非一名鼎鼎军人指挥长不可。每当他从乡下款上一个旅行包来城里几个儿女家,就是他最最快乐幸福的时候。不难看得出,他那爽朗的笑声,欢畅的话语,无不代表了他对新生活的赞美之情。</p><p class="ql-block"> 辛劳一生的他,哪怕是该好好歇息了,而他还不停的帮我们烧火做饭洗碗洗衣,扎拖把修补小东小西。是他老人家带了长孙儿又带次孙儿三孙儿功不可没。在老家会上乡里乡亲们一起坐在屋前晒场,晒晒太阳、拉拉家常,谈古道今、再玩上几盘儿戳牌三棋子,好不惬意。开心时刻,哈哈笑声也响过隔壁三家。公公幸福的晚年,老家乡亲们无不感到羡慕至极。</p> <p class="ql-block"> 公公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尤其是他多才多艺。哪怕是晚年在一家公司干门卫时,也利用空闲时间将废物包装编织袋变废为宝。经过他一双智慧勤劳的手,一个个花型别致、大大小小的小篮子,大簸箕、豆篓子等纷纷亮相。直到现在,这些精美的作品都妥妥地定格在了我们的记忆里。公公为刘氏家族创造的精神、物质财富、勤俭持家养育五个儿女做出的巨大贡献,为人处事的优秀品格已经载入了刘氏家族的历史卷宗,让其后人久经传颂。</p> <p class="ql-block"> 人生来去匆匆,正当公公进入古稀之年,罪恶的疾病夺走了他宝贵的生命。那个日子,我们备受打击。为了寄托哀思,我们采取了城里安葬祭奠故人的形式,为远去的公公操办了在家乡绝非有偶的、既显庄严肃穆又显排场的追悼仪式。将公公好好的安放在了那绿树成荫、平坦幽静、家对面那个十分向阳的岗坡上,就让他老人家静静的安息吧!</p> <p class="ql-block"> 遗憾的是,公公生前没有留下一张照片。但公公慈祥的面容,温暖的话语,稳健的步履等等,却永久永久留在了我们的记忆里,定格在我们的心中。</p><p class="ql-block"> 在这清明之际,我等刘氏家族祖孙、曾孙五辈等36人,静静的缅怀公公父亲、爷爷、太爷、太上爷,愿他在另一个世界安息。他的优秀品质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在生活中延续他的美好,坚定的走下去。</p><p class="ql-block"> 30年后的今天,天高气爽,阳光灿烂,我在想,必定是公公在九泉之下又扬起了他的笑脸。此时他的儿女子孙们一起来了,一起来到了他老人家的墓前,向他老人家祭拜。</p><p class="ql-block"> 经久不息、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震耳欲聋、直冲天空的礼炮声,清明吊高悬,阴府钱传送,香火延绵不断……。如此壮观景象,又是一个与众不同。</p><p class="ql-block"> 此情此景,30年来,我们风雨无阻,从无间断。往后,一如既往。</p> <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 公公他老人家虽已远去我们多年,但他的根脉传承血浓于水。岁月的流逝并未冲淡对他的怀念,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思念愈发浓烈。</p><p class="ql-block"> 每当想起公公那些曾经的点点滴滴,便如潮水般涌来。他的勤劳、善良、智慧过人,成为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他在故土老家的每一个身影,都仿佛还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而在那片故土老家,承载着我们太多的回忆和情感。它是刘家子孙成长的摇篮,是公公生活过的地方。对故土老家的眷恋,也在与日俱增。那里的一草一木,都让我们魂牵梦绕。</p><p class="ql-block"> 尽管公公已不在,但他的精神和根脉传承,将永远指引着我们前行。如今的我们大家族:小家,家家幸福美好。个人,人人健康向上。都在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贡献。我们感恩老人家的养育之恩,我们会带着对他的怀念和对故土老家的深情,继续书写属于我们的故事,让这份情感永远延续下去。</p><p class="ql-block"> 回家,回老家。那方故土,是我们永不忘怀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注:①本文创作于2005年4月清明,后于近日修改整理发布;②本文素材来源于家人、亲友和乡邻提供以及作者本人的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