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过的岁月

于敬芝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岁月如歌,人生如梦。每个人都有青春年华和青春岁月,每个人都会随着岁月的流逝,青春一去不复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岁月不饶人,一晃就老了,我也不例外,不知不觉到了暮年,回头看看,世间沧桑,人间冷暖。想起有过的从前,我只得在岁月的足迹中寻找那走过的痕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1951年农历8月初9出生,跨过72载,历经了快乐的童年,走过激情的青年,熬过艰难的中年,来到了沧桑的老年。曾奋斗过,拼搏过,苦过,乐过。生活让我经历了磨难与挫折,岁月留给我的是成长与成熟,但更多的是美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周岁留影</b></p> <p class="ql-block"><b>  这是我六岁时,在东陵公园拍的唯一的一张全家照。(左侧是我的奶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63年(12岁)春节,穿上妈妈给我做的新棉袄,到生生照相馆留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从我记事起,爸爸因患肺结核住进了东陵疗养院,妈妈支撑这个家,为了抚养我和妹妹,还要供叔叔上大学,给一家单位薄云母片,云母是隔电用的,多层厚厚亮晶晶的,要用刀片一层层的拨,云母片分1.2.3等级,1等是最好的,也是最薄的,拨的等级高数量多,钱就赚的多。我当时才五岁,就帮助妈妈分担困难了,我拨厚的,妈妈在我拨的基础上拨薄的。我手上经常被刀划伤,献血直流,但我从未哭过,用纱布包上继续拨,邻居家叔叔阿姨都夸我懂事。每周妈妈抱着妹妹,领着我,胳膊上还要胯拨好的云母包,到很远的地方送去,无论刮风下雨从未耽误。星期天,还要带我和妹妹去疗养院看望爸爸。这样坚持了三年,爸爸出院了,妈妈也上班了,生活逐渐好转,不知什么原因,爸妈把我送到了农村爷爷奶奶家。爷爷奶奶对我非常宠爱,什么活也不让我干,好吃的都留给我 ,爷爷经常把我放在他的大脖子上坐着,奶奶晚上搂着我睡觉,我感觉到了从未有过关怀和温暖。8岁那年我在海城县望台小学上学了,记得我当时穿了一条绿地红花连衣裙,可显眼了(农村小孩没有穿过连衣裙),同学们用好奇的眼光看着我,连老师也都多看我一眼,可能因为我是城市的孩子,带点洋气吧!老师非常喜欢我,上学就让我当班长,可我说什么也不同意,奶奶说我一点不像大城市的孩子。但我学习不费劲,每学期考试都是全年组第一。大红榜贴在学校大门口,打头的名字每次都是我,奶奶和邻居都夸我聪明,我心里美滋滋的。但在农村是半天上学,有时下午劳动,我一个城市孩子不会干农活,爷爷帮助我干。爸爸知道后,怕耽误我的学习,小学二年级上半年放暑假时,把我接回沈阳了,经考试,来到了南京一校就读,南京一校是市重点小学,全日制(当时沈阳大部分小学都是半日制)。我刚转学不适应城市学习环境和教学方法,尤其是作业多,上课提问多,还经常背课文,有一次,我抽签背课文的其中的一段,因我没预习,到讲台前背诵时磕磕巴巴,一点不连贯,有的地方还背不下来,老师呵斥我,让我到教室外边站着,我趁老师不注意跑到中山公园打秋千去了,晚上老师来到我家,把这事告诉了我爸,我自然逃不过我爸的严厉批评与指责,我可狠那位老师了。我认为老师是瞧不起我是从农村转来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三年级换班主任了,我的班主任杨老师和蔼可亲,对学生有耐心,有亲和力,她对我也很好,我下决心好好学习,不让老师失望。于是,我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放学后按时完成作业,预习第二天老师要讲的课程。在我的努力下,学习突飞猛进,考试成绩一越名列前茅,并当上了中队干部,因我的数学特好,有自己独特的解法,100分满,老师给我120分,并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五年级期末考试全年组第一,老师还让我在全班介绍学习的经验,我有一种自豪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晃小学毕业了,老师让我报考重点中学,可爸爸说女孩子上学还是离家近点好,我家邻居小姐姐在23中学,爸爸为了我有个伴就给我填报了23中学,虽然我不情愿,因年龄小,只能尊从家长的意见,我轻松的被录取了。爸爸可高兴了,因我们那届考生特多,录取率低,我居住的一组大院与我同时考试的有21名考生,考上正式中学的包括我只有2人,其余都上了夜校。姑姑听说后,给我寄来一个新书包和文具用品。上中学后,我更加努力学习,成绩优秀。可事与愿违,对于我们刚上中学的学生来说,本应满怀憧憬,考上一所心仪的重点高中,但历史的洪流却打断了这一切,停学、停课。我们的学业嘎然而止,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大多数同学参加了红卫兵组织,并开始了大串联,我因母亲出身不好, 被拒之门外,只能呆在家里观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我14岁上中学时留影。</b></p> (一)知青篇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我在家呆了两年,1968年7月,学校通知学生回校复课闹革命,我终于可以背着书包走进校园继续学习了,可刚进校门,还没来得及上课,中央下达指示,毛主席发出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毛主席一声令下,同学们纷纷响应,从此大规模的上山下乡运动展开了,从初一到高三全部前往农村参加劳动,我自然在其中了。我从小气管不好,妈妈到学校去找,学校领导说可以照顾,到离家近的郊区劳动,我知道后说什么也不同意,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违背家长意愿,决然和同学走,我开始准备下乡物品,剪掉了头上的大辫子,等待出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68年9月16日,是我终身难忘的一天,我刚满十七周岁,我与同学们告别了繁华大城市,告别了校园,告别了父母,踏上了下乡的征程。那时的我们,或不理解下乡的深层意义,但我们坚信这是时代的召唤,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下乡当天,大部分同学都由父母陪同到火车站,唯独我自身一人,背着行囊就出发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来了到火车站,人员鼎沸,声音嘈杂,前来送行的亲属与孩子难舍难分,在车窗外拉着孩子的手再三嘱托,但孩子们不以为然,有说有笑。当火车徐徐开动时,车厢突然静下来,我们真正意思到要离开家了,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此刻,我心里真是五味杂陈,酸酸的,眼泪在眼眶打转,我正难过时,也不知是哪位女生,突然嚎啕大哭起来,此时,我情不自禁的与同车厢女同学哭成了一片,这时一位男同学调节了紧张气氛,使我们的情绪逐渐平静下来。大约火车开了一个多小时到达了目的地:开原县中固公社。下车后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条写有“热烈欢迎知识青年到我社安家落户”的红色横幅,我心里咯噔一下,难道我真的就要在这个地方呆一辈子吗?成为这里的农民吗?我思绪万千,不敢想象,咳!既来之,则安之吧!也不我一个,就这样我们被大白庙子大队来的马车接走了。坐上马车,一切都忘了,大家有说有笑,问车老板,当地都有什么特产,有地瓜吗?有花生吗?有大米白面吗?有好玩的东西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到大队后早已为我们准备了午餐,我清楚的记得吃的是大米饭,土豆炖茄子,我吃的很香。饭后开始分小队,我被分到了第四小队,并宣布我和三年九班张连斌为青年点点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的青春从这里启航。(这是我们原来的青年点,50年后重返故里时拍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下乡的生活,与城市的生活截然不同。农村的生活是艰苦乏味的, 没有大城市的喧嚣,没有父母的呵护,没有可口的饭菜,每天天没亮就要下地干活,面朝黄土背朝天,小小年纪的我们就背负起常人无法想象的重担。记得,刚下乡时青年点没有菜,我们就用咸盐粒拌饭,给我们熬的实在受不了了,看见社员家窗前挂的咸菜噶嗒,有的同学趁人家没注意就摘了一个,拿回来后吃饭时我们每人咬一小口,真好吃啊,如同吃肉一样,第二天我们又去摘一个,这家的李大娘看见了,把一串咸菜噶嗒全送来了,她说,孩子们你们太苦了,当时感动得我眼泪都要流出来了。咸菜噶嗒吃没了,晚上我们几个女生轮流到生产队用手绢包点马料(煮的黑豆子),饲养员李大爷心地善良,每次我们去,他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当没看到,我们可感激他了 ,让我们度过了那段艰难的生活。(下乡第二年我们的生活就改善了,队里给盖了房子,分了田地,种了菜,又养了一头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下乡半个月同学们就想家了,正赶上过国庆节,生产队准假回家看看,有几个同学要回家,在一名社员的建议下,到附近山上采点山货,准备带回家。一天早上,我们在一名社员的带领下上山了。山上的景色美如画,满山遍野石柱花,山葡萄、山梨 、山里红 ……。同学们边采边吃,走着走着看见满地山楂,我们一会书包就装满了,男同学把外裤脱下来,把裤角扎上,装上山楂,女同学坐在山上休息,嘴里吃着山楂。突然,山下有一个人在喊什么,我们都没听清楚,一会山下来了一帮人,手拿镰刀和鞭子,奔向我们,嘴里喊:抓偷山楂的,来势汹汹,我们都蒙了,撒腿就跑,下山咋那么难啊,我们腿不听使唤,一拐一拐的,男生跑的快,我紧跟其后,其她女生在我后面,有的女同学说,于敬芝我实在跑不动了,我就叫住了跑在前边的男生,这时撵我们的社员赶上来了,除了那个带我们上山的社员跑了,我们都被他们抓着了,让我们站排,并给我们每人一鞭子(打我们的竟是与我们同命运的91中学下乡知青),把我们带到他们的大队部,到大队部后,有一个人让我们“请罪”,我们没太听清楚,以为是“请坐”,我们就坐在大队部的一排排横凳子上,刚一坐,那位知青说:谁让你们坐着,起来!向毛主席请罪,于是我们起来面向毛主席像低头“请罪”。而后这个人又说,你们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还是来偷山楂的?我说,我们没有偷,是在地上捡的,结果,我又挨了一鞭子,其中一个人说让你们大队干部来领你们吧!否则你们甭想回去,此时,我真害怕极了,我是点长,被说是来偷,我们大队领导知道了不知后果如何?我不敢想象。这时,这个大队大党支部书记走进屋,他非常和蔼,笑着说,“学生们,不知者不怪也,你们刚下乡也不知道山楂是我们从树上打下来的,还没来得及收呢,我们的规矩是在山上随便吃,但不能拿,你们把山楂倒簸箕里,山里红可以带走”,我说:什么也不要了,于是,我们把书包里所有东西都倒到簸箕里了,有的同学书包都不要了。很快天黑了,大队书记告诉我们,这里离你们大队有35里,山上有狼,为了我们的安全,大队书记派两名社员拿着手电筒和木棍把我们送下山。至今,我对那位书记感激不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记得下乡第一次在地里干活队长分配我们女同学拔大葱,土地很松软,一下就把大葱拔出来了,很快一片大葱就拔完了,我们都回去了,不一会儿队长来喊我们了,他说:学生们你们还没下工呢!还有活呢!于是我们跟队长又去另一片地干活了,这时我才知道,不到下工时间是不能回去的。 刚下乡时,正赶上秋收,到田里割稻子,我头一次看见稻田,真是麦浪滚滚,美极了。但割稻子可难坏我了,我是左撇子,发我右手镰刀,稻子怎么也割不下来,手上磨出了血泡,镰刀把鞋割出了一道道口子,稻子也割不下来,急得我直哭,社员看见后安慰我,把我的镰刀刃改为左手,并手把手教我,使我逐步掌握了割稻子的技巧。但最苦的是背稻子,白天割完稻子,晚上要把稻子从稻田里背到稻田外边,女生每人背五捆,男生背七捆,湿漉漉的稻子,沉甸甸的,放在背上像一座大山,根本起不来,需要有人在后边帮一把,但起来后压的喘不过气来,前胸部热辣辣的,嗓子痒痒的,有要吐血的感觉,为了给自己鼓劲,我一边背稻子一边在心里默念毛主席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出万难,去争取胜利”,是信念让我坚持下来,直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背完稻子,晚上还要夜战打稻子,一大垛稻子600捆,6人一组,2人脚边蹬机器边打稻子,2人递稻子,2人把打好的稻子传成堆,6人轮换着,稻子转进脖领里痒痒的,非常难受。最难受的是开春插秧,水拔凉拔凉的,骨头拔的疼痛难忍,女生特殊情况照样下水田,而且没有方便的地方。夏天在稻田里拔草,腿上经常让蚂蝗叮咬,那个罪招的甭提多难受了。类似的例子,举不枚举。尽管如此的艰难,但我没有因为困难而退缩,我是个要强的人,别人能干的我也能干,别人不能干的我尽量去做好。苦难也是人生中的一剂良药,它带给我的是坚强,我是青年点点长,处处要起带头作用,下地干活回来就侍弄青年点的菜园。春节期间,同学们回家过年,我留守青年点。当时青年点房子刚盖好,我配合队里给我们屋顶扎棚,我把高粱杆皮扒干净,扎棚师傅一根根固定到棚顶,然后糊报纸,为的是保暖。棚扎好后,电工进来按电灯,电工走后,我一人呆在青年点里,看见灯头特好奇,这灯头怎么就会有电?于是我试探着把无名指伸到灯头里,手指刚触摸,一股电流从指尖通过整个右胳臂,瞬间把我打倒在地,幸运的是我脚上穿的是胶皮捂喽(就是脚底鞋)。想起来真是后怕啊!真是无知啊!此事,我和谁也没提过,怕让人笑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还兼生产队的卫生员,参加过公社赤脚医生培训,学理论,实际操作(针灸)。为有病社员上门打针送药、针灸。定期为小孩接种疫苗,秋天上山采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农村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身体健壮了(我的气管炎从未犯过),脸晒黑了 ,体重增加了,头发晒黄了,手上磨出了一层层老茧,是坚强让我战胜了一切,学会了农活,锻炼了意志,强健了体魄。并受到了社员的好评。大队先后送我去县里文艺培训班、知识青年骨干学习班学习。并在第一批选送我回城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70年7月我参加开原县知青文艺培训班时留影。71年6月又参加开原县知识青年骨干学习班(照片丢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是我19岁留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我青年点亲密的知青战友,我与她(他)们并肩作战了三个年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b></p> <p class="ql-block"><b>回农村时留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青年点刚下乡时7名女生(照片中缺少李薇薇),70年又增加3名开原小妹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1989年9月,青年点同学聚会,李薇薇、秦翠珍缺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18年9月16日是我们知青下乡50周年,我们老知青集聚在棋盘山杏林宾馆,怀念“知青岁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总策划张连斌宣布大会开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与会知青喜笑颜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纪念联欢会上知青们纷纷表演了精彩的节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是我和徐晶表演的舞蹈《心上的罗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是我的发言《难忘的知青岁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戴上红领巾,仿佛回到了童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下乡51周年重返第二故乡。这是在原青年点门前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右排第三位是我刚下乡房东李大爷的小儿子,当年才2岁左右,一晃变成大老爷们儿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我在纪念牌匾前留个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全体知青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岁月伴随我们走过了半个多世纪,我欣赏青春靓丽与美好,亦欣赏老年的睿智与远见,我们虽从青年步入了老年,但我们:“岁月沧桑人不老,万紫千红总是春”。是知青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时间,是酝酿的美酒,岁月,是沉淀友谊的芬芳,我们虽各奔东西,但我们的友谊更加浓厚了,每天微信相约,问候也是种温暖,有时间聚在一起,聊天、回忆,旅游,享受着美好快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是我们聚会时的情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南湖公园她踏春。</b></p> <p class="ql-block"><b>游玩后在好口味酒店聚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恒大文化旅游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深水湾公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世博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盗梦空间</b></p> <p class="ql-block"><b>台北A+A大酒店合影。</b></p> <p class="ql-block"><b>熙古里小镇旅游。</b></p> <p class="ql-block"><b>铁岭莲花湿地观看荷花。</b></p> (二)工作篇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71年9月10日,我从农村知青抽回城了,刚开始抽调人员告诉我们是到中国医科大学上大学。学医,是我儿时的梦想,甭提我有多高兴了。9月15日到中国医科大学报到,负责我们的人事处领导首先领我们学习毛主席语录,“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而后与我们说这次到医大不是上大学,是在后勤工作,当时我听后,脑子都蒙了,这反差太大了,我们被骗了!有的男同学当时就要回农村,医大领导得知我们的思想波动后,为我们办学习班,校领导给我们讲中国医科大学前身工农红军卫校校史,参观医大校园建设,参观校史,让我们谈体会,转变思想,每个人都要表态,写思想认识,“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经过一周的培训,大家情绪逐步稳定下来,只能听从组织分配了。我们从开原抽到医大35人,结果被分配到三个地方:中国医科大学、医大一院、医大三院(就是现在的盛京医院),我和其他10人被分配到医大三院。当时这个医院很偏僻,周围是菜地,医院门前如大车店,第一天回家都找不到家了。我们11人到院后又学习了3天,开始分配工作了,分别分到食堂、电工班、收费处、幼儿园,我被分配到了交换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我参加工作第一张工作登记表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交换台工作相比农村劳动是天壤之别,不用风吹日晒,每天穿着白大衣坐在交换机旁通过我们传送来电话。对这个工作比较满足。但在交换台工作了3个多月,领导找我谈话,要把我调到党委办公室工作,能调到党办是领导对我的器重,也是别人求之不得的事,但我很不情愿,原因是觉得那里的工作神圣,我又不是党员,学历又低,怕胜任不了,有自卑感,但领导很严肃的和我说,这是组织调动,必须服从,我怀着一颗忐忑的心来到了党委办公室。来党办第一天,党办崔主任找我谈话,约法三章:“在党办工作要有保密观念,不该听的不要听,不该问的不要问,不该说的不要说”。我的工作是打字兼文秘、档案管理(73年把计划工作又给了我)。我来到党办大气不敢喘,只闷头工作和学习,办公室金老师对我非常好,手把手教我工作,与我促膝谈心,党办主任送我去中国医科大学党办学习。为了更快的适应本职工作,我从教务课要了一套医学书籍,抽空就看一看,很快掌握了医学术语,打字就顺手了。我工作一身兼多职,白天处理日常事物(70年代文革还没结束,中央频烦下文件,而且学习文件不过夜,我经常白天骑自行车到医大党委办公室去取,晚上要发到各科室,科室学完了,我还要收上来,因为文件大部分是秘密和绝密文件,绝对不能丢失一份)。打字工作只能晚上加班加点工作。机关领导关心我的政治成长,让我担任了机关团支部书记,机关民兵连长,并培养我入党。经过领导的细心培养,加之自身努力,入了党、提了干、晋升了职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是我担任机关团支部书记期间,与部分团员在医院门前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所在的单位即是医疗单位,又是教学基地,人员的文化素质都很高,除大学就是中专学历,极少数为工人,为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工作能力,从七十年末我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补习文化课;参加市科委举办医士培训班、沈阳市外语晋升考试、省自学考试、省委党校……,白天上班,晚间和周末上课和复习,当时孩子小,无奈,只能送长托。考试之前,经常学习到下半夜,甚至通宵达旦,因我文化基础薄弱,就要比别人多下功夫,还要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卓绝的努力,获得了所学的毕业证书。在党办工作期间,连年获得院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八十年代初学习时,我的体重从102斤降到80斤,可见当时学习有多么辛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79年与院各科室骨干学习班人员合影。</b></p> <p class="ql-block"><b>89年7月调到工会办公室任副主任。并兼女工和计划生育工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是我参加中国医科大学工会第三届理论研讨会后合影。(我先后撰写论文10余篇,均不同程度获得省、市、校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和优秀论文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1989年庆新年与赵院长、季院长会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89年参加院中层干部学习班后与李凤留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1991年院工会干部学习班留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92年我与部分女职工参加沈阳市职工健身舞比赛,我院(腰鼓)获得一等奖,赛后留影。</b></p> <p class="ql-block"><b>93年8月与工会干部去普陀山旅游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随机关党员去法库县凌关小学扶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93年10月任信访办主任;此工作主要是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登记、调查、与相关部门沟通,解决和解答相关问题。我院的信访工作主要是本院退职职工历史遗留问题,他(她)们每天到办公室大吵大闹,要恢复公职或相关待遇,为了给他们一个满意答复,我查档,找证人,走访上级政府了解相关政策。符合政策的尽量给予办理,办不了的,耐心解释。但有的听不进去,他们就天天坐在我办公室不走,记得有一名老人,她参加过三大战役,在抗美援朝时耳朵震聋了,转业后到我院供应室做护士工作,因她孩子多,工资低,无法维持生活,她办理了离职手续,到工厂工作了。到退休年龄她认为应该是离休,可她单位给办理了退休,她找这个单位领导说你是工人办不了离休,于是找到了我单位,我接待她,认真听取她的诉求,我听后认为她应该办离休,我跑了省信访办、省政府人事厅、省高教局,得到的答复不符合办理离休,主要国家文件规定退职后重新参加工作为工人不能办理离休,对她的情况我非常同情,但又办不了,她耳聋,与她交流很费劲,她天天与我喊,长达一年之多,后来她原单位变通处理就没再来。类似的事情比比皆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95年调到纪委监察室任纪委检查室主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与医大、附属医院全体纪检监察干部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98年4月参加院春季长跑前,工会主席和同志前来为我助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长跑获女子组第一名,回来后,同志为我鲜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1999年7月1日机关党支部出去活动时我们几名党员与党委孙书记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2001年参加院庆祝“三八”节健身操展示大赛,表演《风云扇》后留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2002年8月机关几个部门联合督导工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2003年7月院精神文明委员会成员去大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参观学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2003年9月我与机关同志整理教职员工赠送的赈灾物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抗震救灾捐款证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2005年院聘请四位退休老科长电话回访,我与宋敏查看和整理患者反馈问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纪委监委、工会、离退休办同志合影。</b></p> <p class="ql-block"><b>2006年10月办理了退休手续。 因工作需要继续留院返聘工作。</b></p> <p class="ql-block"><b>2012年7月参加院党员大会后留影。</b></p> <p class="ql-block"><b>2018年4月去滑翔院区精神文明调查后在院区等通勤车。</b></p> <p class="ql-block"><b>2020年1月正式离开了医院。我同几位返聘科长留影纪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曾经共事的好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并肩工作的好友相聚。</b></p> (三)夫妻篇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我和老伴76年12月28日结婚,从相识、相知、相爱已走过46个春夏秋冬。我们在生活上互相体贴,互相关心,互相照顾,在工作中互相支持,互相帮助。</b></p> (四) 家庭篇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1977年11月我们的儿子出生了,他给我们带来了快乐,看见儿子逐渐长大,我们也随之变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儿子成家了,添人进口了,我们又有了孙子,享受到天伦之乐。</b></p> (五)快乐篇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我是个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人,爱学习、爱干净、爱修饰自己、爱运动、爱跳舞、爱摄影、喜欢花草……。岁月的痕迹淡淡的从我身边滑落,我只在穆然回眸中,捻花,微笑,感叹岁月依然静好。虽然已步入老年行列,但我仍然保持一颗年轻人的心态。</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今昔对比,看我的变化大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跨度44年的工作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不同的年龄,同样的动作,不同的气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运动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跳舞,已坚持20多年,它使我忘记了年龄,强壮了身体,带来了快乐,提升了气质,活出自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我连续三年参加沈阳市民健康10公里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2018年我院运动会,离退休代表队表演节目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我参加了医院退休的舞蹈班,白天到公园舞绸、扭秧歌,晚上去绿地跳广场舞……,每天过得很充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岁月沧桑,无情的将我的双鬓染白,鱼尾纹也悄悄爬上了我的眼角,白头方知青春美,珍惜时光醉余晖,岁月如梭飞逝去,风华正茂再难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回不来的青春,留不住的岁月。人生犹如一场电影,每个人都是电影里的主角,在这场电影里演绎自己的人生,电影可以倒带,人生只能回味。昔日的美好青春年华随着岁月而消失,只有对曾经的岁月感叹与回忆,也是件美好幸福的事情。当下,要珍惜所有美好时光,怎么潇洒怎么活,怎么快乐怎么过。不给自己压力,抛掉烦恼,摆好心态,健健康康,快快乐乐过好每一天!</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