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七十年前老河口的国乐社印象尚存,以前叫国乐,现在叫民乐,就象小学课本以前叫国文,現在叫语文。进化了。我小時还捡漏听说国乐社1958年还到北京参加了民族汇演,再早的事我就不知道了。国乐社主打就是一个锣鼓架子,打击乐器,再加上民族器乐。每到星期六在中山公园西门茶馆内一众群艺爱好精通者玩的不亦乐乎。他们依原始的鼓谱,重捶的锣鼓点变化多变给人以亢奋,或锣鼓点平稳而使人愉悦。再或弹奏优美的曲调。回忆当時聆听感觉就是天籁之音。</p><p class="ql-block"> 他们時而也结合地方宣传巡游街道。那架势独特六七十年后 还有印象。首先前面两个人各拿一根长竹杆,竹梢梆个鸡毛掸子一边走一边上下挥动长竹杆,很有仪式感。现在想起来可能是当時街道窄,驱趕追随乱窜看热闹的小孩以保他们安全而开道。而后一汉子腰扎布腰带背后别根竹片子,利用竹片子的弹性韧性吊着一个大锣鸣道。这些做法我在外地没看见过。</p><p class="ql-block"> 随后,前后二人抬着锣鼓架子鼓师居中,锣鼓架子有装饰花花绿绿,架子一边还掛着大大小小的锣。周边簇拥着吹打锣钹。</p><p class="ql-block"> 辛勤的氛围也需要热闹,他们有意无意间传播着民间传承,快乐自己也把愉悦传递他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周全生 2025年3月4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