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昔日奥匈帝国之五-先游威尼斯再访朱丽叶

孙铭

<p class="ql-block">  漫游昔日奥匈帝国的自驾旅行进入意大利区域。接上一篇《<a href="https://www.meipian.cn/5b2i1fsm"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漫游昔日奥匈帝国之四-克罗地亚的时空穿越</a>》,出斯洛文尼亚皮兰Piran约30公里就是意大利东北部边境港口城市的里雅斯特(Trieste)。它曾是<b>奥匈帝国的第四大城市</b>,也是唯一的重要出海口。但是一战结束奥匈帝国解体后,的里雅斯特被意大利吞并,逐渐沦为意大利的边缘城市。没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里雅斯特停留,</span>13日下午到达威尼斯的卫星城梅斯特雷Mestre。在这里住两天,14日威尼斯岛上一天,15日游玩维罗纳(Verona)和加尔达Garda湖,当天到达阿尔卑斯山的明珠多洛米蒂。</p> <p class="ql-block">  从历史上看,<b>威尼斯曾是奥地利属地但还真没有隶属过奥匈帝国</b>。威尼斯的历史相传开始于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衰落后,意大利北部居民为躲避哥特人、伦巴第人等蛮族入侵,逃至亚得里亚海潟湖的岛屿群,建立早期定居点。通过木桩加固沼泽地基建造房屋,形成独特的“水上城市”雏形。9世纪起,凭借潟湖天然屏障和航海技术,威尼斯发展为地中海贸易枢纽,垄断东西方香料、丝绸等商品贸易。14~15世纪为<b>威尼斯全盛时期,成为地中海最强大和最富有的海上“共和国”</b>。1463-1718年间与奥斯曼土耳其爆发七次战争,逐渐失去地中海贸易主导权,港口功能被的里雅斯特取代。16世纪始,随着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新航路开通,欧洲商业中心逐渐移到大西洋沿岸,威尼斯逐渐衰落。1797年5月,威尼斯屈从于拿破仑的统治,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威尼斯共和国从此灭亡;10月,<b>威尼斯被割让给奥地利,成为哈布斯堡王朝的属地</b>。1805年拿破仑击败奥地利后,威尼斯短暂回归法国控制的意大利王国;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奥地利再次获得威尼斯。1848年爆发了反对奥地利统治的起义,于1849年取得胜利,<b>1866年威尼斯合并到意大利王国。1867年奥匈帝国成立。</b></p> <p class="ql-block">  威尼斯非属奥匈帝国旧域,何以仍将其纳入“漫游昔日奥匈帝国”的行程?因为,威尼斯有着独特的魅力,我<b>虽从未实际到访,却又感到无比熟悉</b>。从莎士比亚笔下的《<b>威尼斯商人</b>》初识芳名,到拉斯维加斯与澳门“<b>威尼斯人酒店</b>”的复刻景观——圣马可广场的拱廊在赌城霓虹灯中重现,错落有致的房屋倒影摇曳在人工运河之上,贡多拉游船载着游客穿梭于虚拟的潟湖风光——这些<b>碎片化的体验早已在心中拼凑出朦胧的水城印象</b>。这次漫游奥匈帝国自由行,途径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的<b>两个“小威尼斯”</b>都没有停留,却特意绕道专赴威尼斯,只为完成一场酝酿多年的时空穿越:<b>将往日“威尼斯人酒店”精心营造的沉浸式幻境,升华为双脚真正踏在潮湿石板路上、双手触到斑驳墙垣的实境朝圣。</b>当咸涩海风取代空调冷气,几百座桥梁连接起千年岁月,这场从镜像世界到本真存在身临实境的认知蜕变,终将记忆中的水城剪影镌刻成立体年轮里的城市记忆。</p> <p class="ql-block">  进入意大利,第一次在边境看到有配枪的军警。2019年曾经开车从摩纳哥经意大利到阿尔卑斯山主峰勃朗峰,因途中没有什么有名的古镇,忽略了意大利的交通限制问题。这次可是在意大利名城、古镇、著名景点好几天,不得不特别关注<b>意大利的交通限制问题。</b></p> <p class="ql-block">  意大利的交通管制应该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没有之一!在意大利开车,除了道路比较狭窄,市内路口繁杂外,特别区域还有众多的<b>ZTL标志</b>牌。如果不是很了解ZTL的范围,或者没有看清楚路口的标识,若误闯进入ZTL区域,就会遭遇高额罚款。</p> <p class="ql-block">  <b>ZTL</b>(意大利语:Zona Traffico Limitato),又称<b>城市交通限管区域</b>。所谓<b>ZTL</b>是意大利特定城市内划定的<b>有限制流量区</b>,只有本区域居民、特定车辆和持有许可证的车辆才能进入,这些区域通常都位于历史悠久的古城、文化遗产丰富的古街或交通拥堵的城市中心。<b>ZTL的标志为:</b>白底的牌子上有个红色的圆圈,一般在圆圈上方会标有<b>ZTL</b>或者写着“<b>Zona Traffico Limitato</b>”,在圆圈下方,会找到有关该 ZTL 特定限制的更多信息。例如禁行的时间段、限制的车型……。</p> <p class="ql-block">  之前我们自驾导航一般用谷歌地图,也使用过探途地图和华为地图,这些导航地图精确度没太大区别,但是都没有ZTL限制提醒或标注。在意大利开车,最好使用<b>Waze地图导航,此系统在输入导航目的地后,会自动标注出途中可能会有的ZTL限行区提醒</b>,这样可以很清楚的确定旅行驾驶路线。<b>进入梅斯特雷不久</b>,就看到主路边的ZTL标志,这个有点过分,一下子三个红圈,好在我们租住的公寓就在电车站边上,不在ZTL区域内。</p> <p class="ql-block">  威尼斯,这座举世闻名的水上之都,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意大利的东北部熠熠生辉。这个<b>外形像海豚</b>,面积不到7.8平方公里,由177条运河蛛网一样密布而割裂为118个小岛的“群岛”,是一座由水塑造、因水而生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  这座水城禁止任何陆地机动车行驶,而位于威尼斯主岛对岸的梅斯特雷(Mestre)距离主岛仅5公里,是自驾游客进入威尼斯前的理想中转站。我们在梅斯特雷的公寓房,出大门就是有轨电车站,到威尼斯主岛十几分钟,往返车票3欧元。</p> <p class="ql-block">  从电车终点站下来,不远处就是威尼斯宪法桥(Ponte della Costituzione),它是威尼斯穿城而过的大运河上的四座名桥中最新的一座,也是全城唯一一座现代风格的桥梁,两边连接着有轨电车站、长途汽车站和威尼斯火车站(与赤足桥之间)。</p> <p class="ql-block">  威尼斯旅游比较简单,车站出来不是跨桥顺着运河岸边逛景点,就是坐船或“贡多拉”沿河之旅。不管怎么游览,我先<b>推荐一个可360°俯瞰威尼斯主岛全景的</b><b style="font-size:18px;">观景平台</b>。</p> <p class="ql-block">  威尼斯DFS免税店顶楼观景平台(T Fondaco Rooftop Terrace)位于里亚托桥(Rialto Bridge)旁的DFS免税店顶楼。一般需要提前一个月通过DFS官网选择一周内的观景时段,填写个人信息、邮箱、人数(≦5人)后,会生成<b>免费的电子票</b>。每15分钟一批,每批限80人,需要提前在楼顶大厅等待验票进入。<b>最佳时段是日落前</b>,此时段光线柔和,落日余晖将威尼斯大运河染成金色;夜晚灯光亮起后更具浪漫氛围,都是拍摄全景的黄金时间。</p> <p class="ql-block">  观景平台高度约7层楼,可拍摄大运河S型弯道、红砖建筑群、教堂钟楼等标志性景观,被誉为“<b>威尼斯最佳全景拍摄点</b>”。</p> <p class="ql-block">  蜿蜒的水巷波光粼粼,橙红色屋顶的房屋错落有致地沿水而立,似在诉说着岁月故事,船只悠悠划过,泛起层层涟漪,远处山峦如黛,与渐染绯红的云天相映成趣,宛如一幅绚丽且充满诗意的画卷,尽显威尼斯水城独有的静谧与浪漫 。</p> <p class="ql-block">  跨过宪法桥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赤足桥(Ponte degli Scalzi)上的风景。赤足桥位于大运河的东端,该地段附近有一个火车站。该桥是连接圣十字塞斯蒂耶里和坎纳瑞吉奥两个地方的主要通道。赤足桥南边的圣十字塞斯蒂耶里,是一个靠近罗马广场巴士站的地方。赤足桥的名字由来和该桥北边的坎纳瑞吉奥有关,在那里有一座赤脚才能进去的教堂,名字叫斯卡尔齐教堂,所以将这座桥称为赤足修士桥,简称赤足桥。</p> <p class="ql-block">  过赤足桥后的游览,最为简单的办法就是跟随大流。威尼斯桥和小路太多,什么导航都不能精准定位,跟随有众多游客的路必定会带你到主要景点,到了那里,很容易再定位,重新出发,找到你要去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威尼斯人酒店”的贡多拉船夫全都哼唱着意大利民谣,这里仅有个别船上有音乐。</p> <p class="ql-block">  大水道是贯通威尼斯全城的最长的街道,它将城市分割成两部分,顺水道观光是游览威尼斯风景的最佳方案之一,两岸有许多著名的建筑,到处是作家、画家、音乐家留下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  威尼斯整座城市建在水中,水道即为大街小巷,船是威尼斯唯一的交通工具,当地的小船贡多拉独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  数百条纵横交错的水道,犹如城市的血脉,蜿蜒流淌于古老的建筑之间。</p> <p class="ql-block">  码头上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  背景是圣乔治马焦雷教堂。据说这些密密麻麻的木桩不但可以固定贡多拉,还有防洪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威尼斯的圣玛利亚荣耀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Gloriosa dei Frari) ,是威尼斯最重要的哥特式建筑之一。教堂外观由红砖砌成,带有高耸的钟楼。</p> <p class="ql-block">  要不是已经预定了一个五折的餐馆,在这样的小餐馆吃点东西是否也挺惬意的。</p> <p class="ql-block">  在《<a href="https://www.meipian.cn/5a8qcohz"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漫游昔日奥匈帝国之一-布达佩斯自由行攻略</a>》的出境前准备中,推荐了TheFork,前面的旅行中因为午饭地点/时间难以确定,所以一直没有用到。现在威尼斯岛上游览,地点固定,则早早就用TheFork约定了一个餐馆,可以五折优惠。中午逛到定好的餐馆试试五折的餐饮。</p> <p class="ql-block">  英语不好,意大利语不懂,点餐困难啊!尽管有翻译软件,可翻译出来的菜名,仅仅明白是什么主材,其他味道之类全不明白。烤三文鱼、披萨最容易,其他乱点。啤酒比布拉格可是贵好几倍。</p> <p class="ql-block">  大吃大喝一顿,结账时发觉不太对啊?一问,人说酒水不打折,原来“天下乌鸦一般黑”啊!</p> <p class="ql-block">  吃饱喝足穿小路去圣马可广场。</p> <p class="ql-block">  圣马可广场在历史上一直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节庆中心,是威尼斯所有重要政府机构的所在地,自19世纪以来就是大主教的驻地,它同时也是许多威尼斯节庆选择的举办地。</p> <p class="ql-block">  广场边上拥有一圈精美的文艺复兴风格建筑,圣马可大教堂、造币厂、总督宫位于广场的东侧,南侧是钟楼及新、旧议会大楼,登上钟楼可以俯瞰整个广场全景。西面是科雷尔博物馆,背面则是一排精品店,出售金饰、玻璃、服饰、家居装饰等等,店面不大,但是橱窗设计很是夺人眼球。</p> <p class="ql-block">  当真正站在圣马可广场时,才明白再精美的复刻也无法替代海风掠过钟楼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  威尼斯最著名的地标之一,圣马可大教堂,它位于圣马可广场。教堂外观融合了拜占庭和哥特式风格,有精美的雕刻、彩色镶嵌画以及多个圆顶和尖塔。</p> <p class="ql-block">  威尼斯·总督宫(Palazzo Ducale),位于St. Marco大教堂东南侧。它于公元9世纪作为威尼斯共和国总督的官邸和防御性城堡而建造,现存主体大约于1309年至1424年期间建成,以哥特式风格为主,并点缀些许伊斯兰特色。1574年总督宫遭遇了大火,修复时又融入了古典主义元素,形成今天的样子。在总督宫精美的正门上方,雕刻有St. Marco和飞狮图样。由30级大理石构成的“巨人阶梯”建于16世纪,上部竖立战神和海神的巨大雕塑,是总督就职之地。</p> <p class="ql-block">  总督宫与河对岸的威尼斯监狱之间隔着的是叹息桥,广场与大运河之间隔着的是圣马可小广场,两根立柱,左侧圆柱的顶端立着有鳄鱼相伴的神圣的圣蒂奥多雷的雕像,右侧顶端则立着展翅欲飞的圣马可狮子雕像。</p> <p class="ql-block">  街道由石板铺就,却时常与水相邻。桥,成为了连接陆地的纽带,形态各异,有的小巧精致,有的宏伟壮观。站在桥上俯瞰,河水悠悠,载着船只和人们的梦想缓缓前行。</p> <p class="ql-block">  威尼斯大学(又称威尼斯卡福斯卡里大学 )“UNIVERSITÀ CA' FOSCARI”。</p> <p class="ql-block">尼科洛·托马塞奥(Nicolò Tommaseo)雕像。尼科洛·托马塞奥是意大利语言学家、词典编纂家、作家和政治家 ,在意大利语言文化发展方面有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  里亚托桥上的人太多了,两侧开设了许多商铺,售卖珠宝、纪念品等,跟中国的一些景点一样,熙熙攘攘的人挤人,不过在桥上不仅能欣赏大运河的美景,还能在桥上购物、感受浓郁的威尼斯风情。</p> <p class="ql-block">  DFS观景台在威尼斯里亚托桥Ponte Rialto旁边,我们定了好几个时间段,4:30和5:30的,看看天气不好,云层较厚,则选择4:30的来到DFS。</p> <p class="ql-block">  <b>从“威尼斯人酒店”的幻象走进真实的威尼斯</b>,如同掀开一幅油画的保护膜:褪去商业化的光鲜,触摸到斑驳砖石下的历史肌理。水城的魅力不仅在于贡多拉与面具,更在于它作为人类文明与自然博弈的活态标本。这种虚实交织的体验,让人既怀念酒店营造的浪漫乌托邦,又珍视现实威尼斯的脆弱与真实。临别之际突然感觉我这综合体验都到了<b>第四维度</b>:<b>文学想象、影视记忆、商业复刻、现实场景</b>。</p> <p class="ql-block">  9月15日告别威尼斯,目标是这次旅行最重要的目的地之一:多洛米蒂!直插过去路程只有260多公里仅需3个多小时。不过,我们选择绕道,先到维罗纳verona拜访罗密欧与朱丽叶,然后再绕Garda湖,沿西岸游湖。因为西岸的道路,弯多路窄山洞多,开车时间要比走东岸多3个多小时。</p> <p class="ql-block">  在Waze地图上查询了几个目的地,马上显示好几个地方都需要ZTL通行证。据说可以网上办理通行证,或到烟草行Tabacchi购买,将通行证的标识码和车牌用手机短信发送给车部门即可。太复杂了,咱还是老老实实的避开ZTL区域好了。</p> <p class="ql-block">  维罗纳(Verona),隶属于意大利,威尼托区维罗纳省首府,位于阿尔卑斯山南麓。维罗纳也是历史悠久的城市,曾先后被埃乌加内人、高卢人、罗马人等统治,在中世纪后由斯卡拉家族统治,1404年被威尼斯进占,1509年归神圣罗马帝国马克西米连一世统治,1797年拿破仑将威尼托地区(包括威尼斯和维罗纳)划给奥地利。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成为奥地利帝国的一部分,隶属于伦巴第-威尼托王国(Lombardo-Veneto)。这一时期,维罗纳因其战略位置(扼守阿迪杰河与阿尔卑斯山南麓)成为奥地利在北意大利的军事要塞。1866年普奥战争后,奥地利将威尼托地区割让给法国,后转交意大利王国。所以,维罗纳跟威尼斯一样,都不曾是奥匈帝国的属地。</p> <p class="ql-block">  城市内保留的军事防御工事(如城墙与堡垒)多为当年抵御奥匈帝国的驻军修建,融合了日耳曼与意大利建筑特点。</p> <p class="ql-block">  管他是否隶属过奥匈帝国,反正顺路,还是要进来逛一逛。进入维罗纳,连续几个路口都看到ZTL限制标志,有些地方在距ZTL区域几百米的路口也出现ZTL标志提醒,提示前方即将进入ZTL,让不小心进入的车辆可以选择掉头或者转向。</p> <p class="ql-block">  开始试图过桥看看桥头附近是否能找到停车场,连续两个桥,过桥就是ZTL区,有的桥必须掉头返回……。</p> <p class="ql-block">  最后在“朱丽叶之墓”的城墙边找到了两个停车场,可是所有收费机只能收硬币,找了2-3个机子的信用卡收费都已损坏。我们翻遍全身,所有硬币紧够两车各支付1小时的停车时间。</p> <p class="ql-block">  维罗纳,这座古老的城市,每一块砖石都仿佛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城中心狭窄的街道蜿蜒曲折,两旁是古老的建筑,墙壁在岁月的洗礼下略显斑驳,却更显韵味悠长。</p> <p class="ql-block">  维罗纳的圣泽诺大教堂,是一座罗马式风格的教堂。它始建于12世纪,以其精美的建筑细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闻名。教堂外观由红砖建成,带有白色大理石装饰条纹,正面的钟楼高耸,建筑上有许多精致的雕刻和装饰元素 ,展现了当时高超的建筑技艺。</p> <p class="ql-block">  这是有什么节日吗?怎么这么多人啊!</p> <p class="ql-block">  莎士比亚笔下的朱丽叶是艺术虚构的典型代表。她首次出现于1597年出版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作为凯普莱特家族的贵族少女,与罗密欧的悲剧爱情故事完全出自莎士比亚的文学构思。戏剧虽以意大利维罗纳为背景,可莎士比亚本人却从未到过此地。可这里到处都是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有关的元素。</p> <p class="ql-block">  位于意大利维罗纳的Casa di Giulietta是一座中世纪建筑,而朱丽叶的阳台实际是1930年代为迎合游客想象而增建的。尽管如此,很多人还会前来朱丽叶的阳台。一旦步入Casa di Giulietta,你就能看到小说中所描写的阳台和朱丽叶雕像。据说,抚摸朱丽叶雕像右胸的人,会得到爱情和婚姻方面的幸福,至今,这座雕像已被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摸得十分光亮。</p> <p class="ql-block">  离开“朱丽叶”去寻找“圆形剧场”(准确的说应该是“圆形竞技场”)。这里看到有单独一个红圈,却没有ZTL的标识牌,有车停在路边,主路是标有“TAXI”,是只能出租车进吗?没搞清楚是什么意思,不敢随意闯入。</p> <p class="ql-block">  开始还以为这就是著名的维罗纳“圆形竞技场”,可看着不对啊?这也太新了吧?或者就是地图上的“<b>圆形剧场</b>”(有时名称误人)?</p> <p class="ql-block">  感觉这个也太新了,继续前行寻找,哈哈,真的出现了。不由得想起,几年前在法国南部旅行,路过阿尔勒时,导航上看到一个建于公元1世纪末罗马帝国时期的竞技场(Arènes d'Arles),竟然比罗马斗兽场还早约100年,开车直奔而去,因为事先没有做功课,看到几座破旧的角斗士房间,就以为就是“古罗马遗迹”了。距竞技场仅仅百多米,竟然扬长而去……。</p> <p class="ql-block">  维罗纳圆形竞技场,位于意大利维罗纳市中心的布拉广场,它建于古罗马时期,也是意大利第三大圆形竞技场(仅次于罗马斗兽场和卡普阿圆形剧场)。该剧场拥有上下两层建筑,每层各有72个拱门。此外,观众席亦使用石头砌成,呈下往上阶梯式升高。如今,这里不仅是重要的历史遗迹,还常举办歌剧、音乐会等大型演出活动 。</p> <p class="ql-block">  选一张网上的俯瞰照片。</p> <p class="ql-block">  意大利维罗纳的马费伊宫(Palazzo Maffei),建筑风格为新古典主义,以其宏伟的柱廊和对称结构著称,常作为举办文化活动和展览的场所 。</p> <p class="ql-block">  已经超时很多了,赶紧回停车场取车。</p> <p class="ql-block">  即将进入加尔达湖Garda地区。加尔达湖位于意大利北部,其北岸地区(如里瓦Riva del Garda)在1815年至1918年期间属于奥匈帝国管辖,是蒂罗尔地区的一部分。南岸则长期处于意大利控制下,形成南北分治的局面。我们将开车<b>从南岸经西岸穿行到北岸</b>。</p> <p class="ql-block">  加尔达湖(Lago di Garda),是意大利面积最大的湖泊,约在威尼斯和米兰的半途之间,坐落于阿尔卑斯山南麓,在阿尔卑斯山地区,只有日内瓦湖和康斯坦茨湖(Lake Constance)的面积超过它。</p> <p class="ql-block">  四周被阿尔卑斯群山环抱的加尔达Garda湖南北狭长,东部较为平缓,高山集中在西部,造就了它傍于群山之下一望无际的“海之气魄”。而且相较于变幻莫测的海面,这里的湖水常年是蓝光莹莹、清澈透底,宛若镶嵌在波河平原和阿尔卑斯山之间的一颗耀眼明珠。</p> <p class="ql-block">  向大海一样的Garda加尔达湖,岸边冲上来好多小龙虾。</p> <p class="ql-block">  沿湖边扫荡了一些小龙虾,晚上加个菜。</p> <p class="ql-block">  在德国工作生活多年的丁师弟一再跟我说,一定要沿西岸的悬崖公路走,风景特别美!那就必须沿西岸穿行。</p> <p class="ql-block">  加尔达湖西岸的景色优于东岸,湛蓝的湖水与天空相接,水天一色,让人分不清是湖水映照着天空,还是天空融入了湖水。西岸的沙滩细腻柔软,阳光洒在上面,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远处的山脉连绵起伏,郁郁葱葱的植被覆盖着山坡,仿佛是大地的绿袍。沿着湖畔漫步,感受着微风的轻抚,聆听着湖水轻轻拍打岸边的声音,内心的疲惫与烦恼渐渐消散。</p> <p class="ql-block">中间路过柠檬小镇limone或者riva del garda可以停一下</p> <p class="ql-block">  西岸的山洞很多,有一些像“挂壁公路”,非常漂亮,可惜路边停车位置比较少。</p> <p class="ql-block">  <b>穿过这个山洞估计就进入了昔日奥匈帝国的领域</b>。突然发现路边的停车位,可是没有准备,车速太快一下冲过去了,本想掉头回来,可是还有后车,两车同时掉头回来有点麻烦,只好继续前行。继续往北就进入特伦蒂诺(Trentino)地区。</p> <p class="ql-block">  路边有很多这样的小葡萄园。</p> <p class="ql-block">  进入昔日奥匈帝国的多洛米蒂,那是阿尔卑斯山脉中遗落人间的梦幻明珠,以其壮丽的峰林、澄澈的湖泊和绚烂的光影,为世界勾勒出一幅永恒的山水绮卷 。这里是我这次旅行最期待的目的地之一,9月15-18日在多洛美蒂山中小镇selva di val gardena连住三天。</p> <p class="ql-block">  <b>多洛米蒂我们来了!</b></p><p class="ql-block">  点击《<a href="https://www.meipian.cn/5b2i1fsm"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漫游昔日奥匈帝国之四-克罗地亚的时空穿越</a>》可参阅前一篇内容。</p><p class="ql-block"> 下一篇:《<a href="https://www.meipian.cn/5bmfs4k7"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漫游昔日奥匈帝国之六-阿尔卑斯明珠多洛米蒂</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