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游杜甫草堂(手机摄影)

行者(老王)户外运动

<p class="ql-block">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p> <p class="ql-block">杜甫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仍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它附属建筑。</p> <p class="ql-block">草堂内珍藏有各类资料3万余册,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1961年3月4日,杜甫草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唐肃宗乾元三年(760年)春,杜甫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春,茅屋落成,称 “成都草堂”。正门匾额的“草堂”二字是清代康熙皇帝第十七子果亲王爱新觉罗·允礼所书写。</p> <p class="ql-block">杜甫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因各种变故,只得携家带口告别成都,两年后经三峡流落荆、湘等地。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倾毁不存。</p> <p class="ql-block">杜甫草堂在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已演变成一处集纪念祠堂格局和诗人旧居风貌为一体,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的著名文化圣地。草堂完整保留着清代嘉庆重建时的格局,是独特的“混合式”中国古典园林。</p> <p class="ql-block">大雅堂原是草堂寺的大雄宝殿,因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的《大雅堂记》而名,门上匾额“大雅堂”三个字是集的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字。</p> <p class="ql-block">大雅堂内陈列着迄今为止国内最大面积的大型彩釉镶嵌磨漆壁画和12尊历代著名诗人雕塑,形象地展示了杜甫生平和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p> <p class="ql-block">李杜堂的展览主题为“李白与杜甫——中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该展览聚焦李白和杜甫的千古友谊,通过展示他们的家世、求学、理想、仕宦等人生经历和诗歌创作,展现了这两位伟大诗人的生活和创作。</p> <p class="ql-block">盆景园是杜甫草堂的一个重要景点,也是川派盆景的发源地之一。川派盆景技艺作为中国传统盆景四大流派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地域特色。</p> <p class="ql-block">园内的盆景作品充分展现了川派盆景的艺术魅力。这些盆景以四川的山水、树木为创作灵感,集幽、秀、险、雄、高悬、陡深之造型于一体,展现出鲜明的技法与艺术特征。</p> <p class="ql-block">园内亭台林立,环境幽雅,是品味盆景艺术、领略自然之美的绝佳之地。</p> <p class="ql-block">花径,是连接杜甫草堂纪念建筑群与原草堂寺的一条红墙夹道小径,花径尽头是“草堂影壁”,清末四川劝业道道尹周善培用青花碎瓷镶嵌的“草堂”二字于此,数度毁损又几经修复。</p> <p class="ql-block">1958年毛主席视察草堂时,曾对着这两个字久久凝视。作为草堂标志之一,来往游人多在这里摄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浣花祠</p><p class="ql-block">杜甫离成都后,冀国公崔宁将杜甫旧居的一部分辟为别墅让其妻冀国夫人(又称浣花夫人)居住,后冀国夫人舍宅为寺。</p> <p class="ql-block">冀国夫人死后,寺中立专祠并绘像纪念她。祠几经变化,到明末已不存。直到清光绪年间,才建造成如今所见的浣花祠。</p> <p class="ql-block">工部祠</p><p class="ql-block">因杜甫曾作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工郎,故称杜工部,祠由此得名。祠堂一屋三楹,封山亮柱,高台石阶,花窗格门。祠内有明、清两代石刻杜甫像,其中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石刻杜甫半身像是草堂遗存最早的石刻像。</p> <p class="ql-block">诗史堂</p><p class="ql-block">杜甫被后世尊为“诗圣”,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 “诗史堂”也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大厅的正中陈列着一尊由中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先生以写实的手法来刻画的杜甫塑像。</p> <p class="ql-block">茅屋</p><p class="ql-block">杜甫草堂依据杜诗描写和明代格局恢复重建了“茅屋景区”,重现了诗人故居的田园风貌,营造出浓厚的诗意氛围。</p> <p class="ql-block">少陵草堂碑亭</p><p class="ql-block">少陵碑亭是杜甫草堂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它是一座以茅草作顶的亭子,内树有一石碑,镌刻“少陵草堂”四个大字,是果亲王允礼所书。雍正十二年(1734年)果亲王送达赖进藏,经过成都,特拜谒草堂,留下此手迹。</p> <p class="ql-block">梅园,位于草堂的西北角,占地数十亩,原是一处私家花园,也是建国后划归草堂管理的。过诗史堂折而向西,经水槛,穿月洞门,便是梅园。</p> <p class="ql-block">站在月洞门外,可见一座四层砖塔耸立湖畔,一座曲桥横跨湖上,塔名“一览亭”。取杜甫《望岳》诗"一览众山小"的句意。</p> <p class="ql-block">兰花文化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