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双休,几家欢乐几家愁

明月清风

<p class="ql-block">  近日,浙江、江苏、山东等地部分高中开始陆续实施新的作息安排:取消早读和晚自习,周末双休。一石激起千层浪,支持者与反对者各执一词,学生欢呼雀跃,老师热烈欢迎,但是相当一部分家长却忧心忡忡。</p> <p class="ql-block">  作为曾经的高中生和高中生家长,忍不住说说当年经历的感受。高中三年,印象最深的就是:睡不醒。我们上高中时,是住校生。那个时候每隔一个月才能回家一趟,换洗一下衣服、带些零钱和吃的;吃不好。在校的这一个月里,前半个月吃自己从家里带来的饭菜。说是“饭”,其实就是沂蒙大煎饼。说是菜,其实就是几瓶母亲炒的咸菜。后半个月吃学校食堂的馒头和漂着油花的素菜,基本没有营养可言;学习累。那个时候的教学也是书山题海满堂灌,不管你吃不吃的消、也不管你学不学的会,用老师的话说,学不会是你自己的事,不能因为你影响教学进度。那时高中三年的课程一般到高二下学期就学完了,剩下的一年就全部用来进行一轮、二轮、三轮的复习、考试。经历过睡不醒、吃不好、学习累的三年,那份折磨可想而知,现在想来仍心有余悸。犹记得毕业两年了听到铃声还头疼。</p><p class="ql-block"> 时光飘过二十年,轮到孩子上高中了,高中阶段的教育模式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除了生活条件有所改变、吃的好了,其它基本还是老样子。每天唤醒孩子的不是闹钟,而是父母一遍又一遍的催促声。孩子每天早上五点多钟起床,晚上十点多钟回家,每天在校的时间长达16个小时,成了标准的“特困生”。如此漫长的学习时长,严重压缩了孩子的休息、锻炼与放松时间,使孩子身体素质每况愈下,近视、睡眠不足成为常态,心理问题也随之而来,焦虑、暴躁、抑郁等负面情绪时时困扰着孩子。取消晚自习和双休,能让学生拥有充足的睡眠,有时间参与体育锻炼,重拾对生活的热爱。从这一点上来看,值得鼓励和提倡。</p><p class="ql-block"> 还有,不可否认的是传统应试教育下的填鸭式教学、疯狂刷题,虽然能在短时间内能提升学生成绩,但也导致高分低能现象频发。像我们农村出来的孩子到了大学,基本上没有爱好和特长,就是个书呆子。其他同学唱歌、跳舞、演讲、交际、弹钢琴、打篮球,各有特长,没有特长的我们就显得笨拙和自卑。现在,素质教育倡导全面发展,双休制为学生创造了广阔的空间,他们可以投身社团活动、参与社会实践、发展个人兴趣爱好,为未来适应社会、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从这一点上讲,高中双休也值得提倡。</p> <p class="ql-block">  但是,凡事有利也有弊,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持有这种观点。高考作为人才选拔的关键机制,升学竞争异常激烈。所谓“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在一分压倒千人的现实面前,多一分便可能在录取中占据优势。他们认为,只有拼时间、多刷题,学生才能在高考中脱颖而出,进入理想的大学。一旦取消晚自习和双休,学习时间减少,成绩下滑风险增加,学生的未来便可能因此改变。</p><p class="ql-block"> 也有的家长对能否一刀切的执行双休政策存在焦虑。现在,有的高中实行双休,有的没实行双休,这明显不公平。记得2008年,山东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但是不同高中对素质教育政策的落实存在差别。部分高中积极响应,削减了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减少了作业量。而另一部分高中则基本没有落实素质教育政策,依旧延续了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补课、刷题。到了2011年高考,令人意外的现象出现了:那些落实了素质教育的学校高考成绩普遍较差。这一年我们县的高考成绩也相当糟糕,高分率、升学率达到了历年来的最低。这一结果引发了大家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普遍认为,素质教育再好,但是进入不了大学这个门槛,一切都是空谈。 </p><p class="ql-block"> 除了以上的担忧,学生的自制力问题,也是部分家长关注的重点。“双休”政策一出,最兴奋的是学生。同学们兴奋,不是因为双休成了学习的加速器,更多的是对自由和放纵的追求。部分学生缺乏自律意识,若取消晚自习和双休,面对更多自由时间,很可能难以合理规划,沉迷于电子产品或其它娱乐活动,荒废学业。疫情期间居家学习便是例证,许多学生因缺乏学校和老师的监管,自主学习能力不足,成绩大幅下滑,学科成绩十几分甚至个位数的大有人在,这让家长和老师对双休后的学习效果忧心忡忡。</p><p class="ql-block"> 也有的家长认为,这样一搞只能让家长更悲催,周六周日不在学校上课了,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只能上各种各样的补课班、辅导班。现在高中阶段的一对一辅导每小时动辄200、300块钱,这对一个家庭来说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p> <p class="ql-block">  在笔者看来,只要高考指挥棒存在,升学压力就不会消失,家长和学校为追求高升学率,可能会想方设法延长学习时间、增加教学强度,双休政策的推行目前会遭遇很大阻力。虽然说高考“一考定终生”有失偏颇,但它的重要性还是不言而喻。现有体制下好专业意味着好工作、高学历意味着高就业。在“不孝有三,无编为大”的山东,高考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是那块材料”的孩子,高考和考编都不在话下,对于“不是那块材料”的孩子,那就拼时间,刷题、满堂灌,先别管孩子吃不吃的消,考上大学再说。等到大学毕业了,上辅导班考编,还是老办法:拼时间,一年不行两年,两年不行三年,目的一个:端上铁饭碗。家长们不求孩子大富大贵,只求饭碗稳当。或许,新政的出台,既是出于对学生健康成长的考虑,更是对现有格局和人才培养的考量,这是一盘大棋,我们拭目以待。</p> <p class="ql-block">  总之,双休是块试金石,有人会被它绊倒,有人却能踩着它攀得更高。希望每一个孩子们都能成为后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