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研 共学 共芬芳—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蒹葭苍苍 🌾

<p class="ql-block">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p><p class="ql-block">‍教乃研之基础,研乃教之利器。</p><p class="ql-block">‍ 春光三月,东风轻拂,细柳微斜。3月3日,莒县第二实验小学三年级语文组在柴梦洁组长的带领下,老师们怀揣着对语文教育的殷殷期待,相约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里观摩、研讨、学习!</p> <p class="ql-block">  本次教研活动围绕“链接古今,做文化传承人”展开。为了加强三年级语文教师对大单元教学的理解,助推本学期学科教学工作,构建核心素养导向的高品质课堂。</p> <p class="ql-block">  本单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4篇课文,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上午,校领导孙洪波校长、教导处王明娟主任和我们一起聆听了解明娟老师执教的《纸的发明》这节课。解明娟老师将课后习题转化为教学行为,从课文中找出与空格对应的自然段在第二自然段中圈出没有纸的时代,人们在哪些东西上写字。指导归纳第二自然段的意思(为学生示范如何将各种事物归纳在一起)齐读第三自然段,利用现成词语归纳齐读第四自然段。</p> <p class="ql-block">  归纳前三步是老师在教,剩下的是学生在用老师的方法来操练,这样细致的设计,使得教有过程,学有经历。如果今后在测试中遇到类似的题型,学生就知道如何去做,这就是真正学会了。</p> <p class="ql-block">  同时,学习“让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这一语文素养,聚焦三年级下册“中华传统文化”单元,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习任务群为载体,整合语文课程内容,实现“引导真学习,指导深学习,辅导会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提质增效,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p> <p class="ql-block">  教研韵悠悠,其华灼灼。通过上午的观摩学习后,本年级的所有老师们进行了评课交流,达到了取长补短,教学共促共进提高及发展,有助于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p> <p class="ql-block">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教学研讨”活动既为我校语文教师搭建了一个挖掘潜能、展现风采、超越自我的机会,也为其他听课、研讨老师创设了观摩学习、博彩众长、研讨交流的互动平台,我们相信教研之花会越开越艳!</p> <p class="ql-block">  紧接着,老师们根据自己的分工,由主备教师对各自的课文进行汇报交流。老师们一丝不苟,全员参与,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碰出思维的火花。</p> <p class="ql-block">  柴梦洁老师主备《古诗三首》,三首古诗讲的是春节、清明和重阳节的人们过节的情景,由此,引领学生,走入情境,与古人一起过节,分别设置“诵读古诗,一起过节”、“传统节日,我感兴趣”,“分享我家过的中国节”活动,也是将本单元综合性学习——有关传统节日——转化其中,从古诗到节日,从诗中的节日到学生感兴趣的节日,从传统节日的知识到生活中的节日习俗,步步深入,身临其境,现古人一样过节,感受传统节日魅力。</p> <p class="ql-block">  《赵州桥》一课由薄倩倩老师重点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通过朗读指导了解字的读音,了解内容的意思。其次讲清楚“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的句式一般在景物比较多的时候用。因为有很多的情况,所以一定要选出最有特点,彼此各不相同的点。比如说,有的是相互缠绕,有的是前爪抵着,但是头是往后看的,有的是双龙戏珠,全都是不一样。适当地进行讲解的,让学生了解这个点可以帮助他更好地背诵,更好地理解。通过朗读、讲解、辨析、积累这样四步,将读法和写法就融为一体了。学生以后自己写也就会了。</p> <p class="ql-block">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则是关联《赵州桥》进行学习,王心花老师先利用“这幅画因为什么而名扬天下?”引入学习,最后利用同一个问题来解答,验证学习效果。总之,这一单元的学习始终围绕着同一个主题,结合课文的特点,用不一样的形式在不停地给学生施加影响。抓住事物的不同方面的特点,就能够把一个事物写清楚写具体。读的时候是找有哪些方面,写的时候是自己选择各个不同的方面,达到读法与写法相结合。</p> <p class="ql-block">  本单元安排了“综合性学习”,这是部编本教材首次出现综合性学习栏目,本次学习活动主要围绕生活中的传统节日展开,贯穿在整个单元的编排中。这样的综合性学习策略,也符合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观念与操作。丁相芹老师强调三年级的学习要突出自主、合作、开放。在课堂上,学生阅读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章;在课余时间,和小伙伴们一起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了解传统节日,感受身边的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要求学生通过不同渠道,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通过写过节过程和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等方式展示学习成果,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中华优秀传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李学娟老师主备《语文园地》,其中的“交流平台”,通过例子帮助学生体会单元语文要素。从大处着眼,本单元选文组织,实际上也可以看作本单元语文要素的体现,围绕着中华传统文化,编者选择不同的选文,从不同方面,将这一主题表现出来。</p> <p class="ql-block">  教研是一次灵魂的唤醒,也是一次诗意的修行,愿我们于唤醒中迈步,在诗意中同行,抱团成长,共研、共学,共芬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