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游学】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卧雪听松

<p class="ql-block">昵称:北京卧雪听松</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8734320</p> <p class="ql-block">  韩愈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至此《跟着书本去旅行》诞辰3周年之际,回顾自己参与其中的心路历程,深感在游学路上,勤奋是根本,书本是引领,榜样是动力。去年8月份与老伴一起参观齐白石故居,老人的勤奋及敏锐的观察力<span style="font-size:18px;">对我游学有诸多启发。</span>老伴随学拍摄随教我,是我游学的第三只眼。</p> <p class="ql-block">  齐白石旧居纪念馆,位于北京东城区雨儿胡同,建于清代,坐北朝南的一进四合院,<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硬山顶合瓦过龙脊屋面。</span>1955年齐白石曾在此居住,1986年,列为北京市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对外开放。齐白石晚年在此创作了许多重要作品,步入了艺术的辉煌期。</p> <p class="ql-block">  步入大门,太湖石和竹林映入眼帘,体现“<span style="font-size:18px;">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民俗。沿左侧门进入院内,</span>由中国美术院院长吴为山先生雕刻的齐白石像矗立院中,老人家手持古藤拐杖,胡须飘然于胸,以慈祥面容迎接着每一位拜谒者。</p> <p class="ql-block">  齐白石旧居是周总理亲自安排购买赠予齐白石的,为其晚年生活、创作及作为文化大使接待外宾用。小院以抄手游廊连起四面的房子,房屋两边有吉门,门上分别刻着“长寿”、“富贵”,<span style="font-size:18px;">吉祥文化遍布小院。</span></p> <p class="ql-block">  正房三开间,中堂挂着齐白石的画,东西两边由落地罩隔出卧室和画室。屋内购置了旧式家具配有齐白石生活照片,按齐老生前居住时室内陈设进行了还原。</p> <p class="ql-block">  旧居的东西厢房改为齐白石生平与艺术展室,陈列齐白石画作高仿复制品、图片文字展板以及多媒体播放等,以展示齐白石的创作生涯。</p> <p class="ql-block">  1864年齐白石诞生在湖南湘潭县一个贫苦农民家。1870年,他开始读私塾,祖父每天朝夕接送。从《上学图》中能联想到他儿时上学的身影,那时他常常偷裁习字本上的纸来画画。少年时他去放牛,祖母买了一个小铜铃系在他脖子上,暮归时闻铃声家人便知其安然归来,他念及此事作题画诗道:“星塘一带杏花风,黄犊出栏西复东,身上铃声慈母意,如今亦作听铃翁”,令人感慨。</p> <p class="ql-block">  1889年,齐白石正式拜胡沁园与陈少蕃为师学习书画诗文。老师为其取别号“白石山人”。自此,齐白石勤习诗书画印,逐渐成长为有名的地方画家。</p> <p class="ql-block">  上图《沁园夫子50岁小像》是其为恩师所画,齐白石曾说“(胡沁园)不但是我的恩师,也可以说是我平生第一知已。我今略有成就,饮水思源,都是出于他老人家的栽培。”齐大师的话深深的感动了我,让我想到我入游学圈以来诸多的老师。</p> <p class="ql-block">  我初入游学圈,文章字数严重超标,陈青老师耐心等待我修改,指导我如何巧用历史资料;还有妮妮、悠闲篱笆院、冬天里的春及游学圈的审稿老师们,责任心极强,及时指出我文中的瑕疵;悠悠老师的鼓励让我觉得很开心;特别是云舒老师,一直给予我倾心的帮助和指导,助力我摘星成功!淡泊人生老师的信任和鼓励、老罗等老师的榜样力量,助力我在游学路上不断进步!</p> <p class="ql-block">  齐白石<span style="font-size:18px;">“五出五归”的远游,对我有很大的启发</span>。1902年起,齐白石受朋友之邀先后五次外出远游,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时间长达十年,期间,齐白石见识日广,一路上饱览名山大川,增强了对现实山水的真切感受,构成了其山水画的现实依据。齐老的远足之获启发我游学中把自然山水与书本知识相融合,为文章增色。</p> <p class="ql-block">  1919年齐自石定居北京,并与陈师曾成为莫逆之交,开启职业画家生涯。他笔耕不辍,“不教一日闲过也”。在陈师曾的鼓励与指点下,年过六旬的齐白石以“饿死京华,公等勿怜”的决心,扫除凡格“衰年变法”,放弃“冷逸”画法,自创“红花墨叶”风格,其画法之变在他的虾、梅、荷等画作中均有体现,衰年变法顺应了新文化运动的“求新”趋势,获得了以陈师曾为代表的北京文化精英的认可,逐渐在主流艺术圈获一席之地。1922年,陈师曾携齐白石画作参加中日联合绘画展,大获成功,自此齐白石声名远扬。</p> <p class="ql-block">  齐白石擅长画虾,代表作为《墨虾》。画面上的虾呈半透明状,灵动富有质感,虾的眼睛活灵活现,虾的数目虽多,却穿插有致,毫不零乱,通过水墨浓淡的变化,营造出丰富的层次感,生动再现了每只虾的结构和姿态,精准而不繁琐。令人敬佩的是他画虾同样经历了五次变法,最初仅画单一墨色的独虾,后期他简化虾腿,省略虾头,突出竖起的虾眼,通过描绘虾透明质感及长须在水中漂动的动感,从而达到不似之似的画面效果。由此启发我,今后的游学文章也要几易其稿,反复斟酌方能成佳作。</p> <p class="ql-block">  齐白石自小体力不济,不堪重活,便学会了雕花木工手艺。1928年,齐白石被聘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span>教授,其自谓由木匠成为教授,成画坛佳话。</p> <p class="ql-block">  齐白石曾言:“用我家笔墨,写我家山水。”他将北京“异乡”变“故乡”,把北京的风土人情、一花一草,都融入画作。他曾照着地上石浆印子勾勒出一只小鸟,人称“傻鸟”却有天然之题;他画梅兰芳家的牵牛花,以花为媒成就了“齐梅之交”的佳话;到北海观荷他称:“北海青荷动影凉”;他爱吃白菜并将白菜入画,寓意“清白传家”。观展我被齐老善于观察的作风深深打动,启发我在游学路上也要善观察,从中发现别样美。</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老人心情舒畅,保持旺盛精力,每天作画不止,他勤奋超越,终成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最具创造力的时代艺术巨匠之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1946年,中华全国美术会在南京举办齐白石作品展,大获成功。</span>1950年,毛主席邀请齐白石到中南海做客,赏花并共进晚餐,白石老人感慨万千。1953年,北京文化界著名人士二百余人在文化俱乐部为白石老人举办寿宴。文化部授予齐白石“人民艺术家”荣誉奖状,周恩来总理出席活动,并与白石老人亲切交谈,其声名日重。</p> <p class="ql-block">  步出白石老人旧居,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欣慰的是他晚年终享太平,受到了新中国的优厚礼遇。感叹他不平凡的一生,<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民间画师成为人民艺术家,</span>衰年仍勇于变法,令人敬重。其艺术生于民族属于世界,感恩先生带着中华民族的艺术传统参与国际艺术交流,使历史悠久的中国画傲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他用绘画祝福世界和平,并大量绘制和平鸽向世界和平理事会献礼。我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献给先生,感恩他予我的启发。</p> 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