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Qyf</p><p class="ql-block">美篇号:431969148</p> <p class="ql-block"> 合肥徽园位于合肥市经开区繁华大道,占地面积约20公顷,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合肥市重要的文旅地标。始建于199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而建设的大型安徽纪念园。自2001年开园以来,徽园经历了多次改造和扩建,不断丰富其文化内涵和旅游功能。</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绿水青山藏秀色,粉墙黛瓦映朝霞”</span> 2025年2月20日,我游学来到合肥徽园。踏入徽园,仿佛来到了一个充满古韵今风的世界。改造后的徽园,以“拆墙透绿,还绿于民,开放共享”的理念,与城市无缝融合,让自然的绿意与人文的底蕴相互交融。漫步其中,随处可见的徽派建筑与现代景观设计相得益彰,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和谐之美。</p> <p class="ql-block"> 徽园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徽派建筑的传统美学,尤其是以明清时期的徽州民居为蓝本。这里的建筑风格典雅、古朴,青瓦白墙、马头墙、雕花窗棂等独特的徽派元素随处可见。园内景观布局精致,融山水、花木、楼阁、亭台于一体,是欣赏徽派园林艺术的理想场所。在历史的长河中,安徽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孕育了无数璀璨的文明瑰宝。“白壁黛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而合肥的徽园,便是这片土地上一颗耀眼的文化明珠,它宛如一幅精美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花戏楼,这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其精湛的建筑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每一位游客的目光。花戏楼的建筑风格典雅庄重,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徽派建筑的精致与考究。戏楼的舞台上,仿佛还能听到当年戏曲的余音袅袅,让人不禁沉浸在这段历史的记忆中。</p> <p class="ql-block"> 花戏楼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还以其精美的砖雕、木雕和彩绘而闻名,这些雕刻多以地方戏曲折子戏为主要内容,因此俗称花戏楼。原花戏楼位于亳州,始建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最初是山西、陕西两省在亳州的药商集资兴建的大关帝庙,亦称山陕会馆。院内修建了一座华美的戏楼,当地人称为“花戏楼”。在合肥徽园中,亳州园内的花戏楼是复制品,也备受游客青睐。</p> <p class="ql-block"> 不远处的振风塔,以其千年的悠久历史,静静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塔身古朴而庄重,砖石间镌刻着历史的痕迹。登上振风塔,俯瞰整个徽园,绿树成荫,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之中。振风塔,原名“万佛塔”,座落在安庆迎江寺内,该塔为八角七层楼阁式砖石结构,呈圆锥体形,高60.86米,数百年来,风雨苍桑,“长江日浩荡,塔影流不去”。而合肥徽园内的振风塔是按照安庆迎江寺内的振风塔1:2的比例仿制的。</p> <p class="ql-block"> “曲径通幽探古意,琉璃瓦上写流年。”徽园的魅力不仅在于其古迹的保存,更在于它对安徽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展示。改造后的徽园打造了徽南集与淮风集两片安徽文化体验区,通过定期举办各类主题文化活动,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深入感受安徽文化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徽南集以徽州文化为主题,集中展示了徽州的建筑、民俗、艺术等多方面的文化特色。“徽州山水画中游,粉墙黛瓦映眼眸。”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徽州的古村落之中。白墙黑瓦的民居,古朴的石板路,还有那充满生活气息的街巷,让人感受到徽州文化的质朴与真实。在这里,还看到了徽州的木雕、砖雕、石雕,这些精美的工艺品展现了徽州工匠的高超技艺。每一幅雕刻都栩栩如生,仿佛在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淮风集则以淮河文化为主题,展现了淮河两岸的风土人情与文化特色。“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在这里,我看到了淮河的船模、渔具等传统工艺品,感受到了淮河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淮风集还设有淮河民俗博物馆,通过实物展示、图片介绍等方式,生动地展现了淮河两岸人民的生活方式与文化传统。这里可以品尝到各种地道的淮河美食,如蚌埠的烧饼、阜阳的枕头馍等,让人在舌尖上感受淮河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徽园不仅是一个文化展示的平台,更是一个充满自然美景的休闲胜地。改造后的徽园在提升硬件设施、优化环境的基础上,继续保留了将安徽自然风貌与地域文化相融合的特色。黄山之奇、九华之韵、天柱之秀、琅琊之意,这些安徽的自然景观都在徽园中得到了生动的呈现。</p> <p class="ql-block"> 园内的山水景观设计巧妙,湖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四周绿树环绕,花香四溢。沿着湖边的小路漫步,可以看到各种水生植物在湖水中摇曳生姿,还有小鱼在水中欢快地游动。湖边的亭台楼阁与山水相映成趣,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水墨山水画之中。“听风沐雨栖山水,隐绰炊烟飘入云。”</p> <p class="ql-block"> 园内还设有多个小型花园,种植着各种花卉与植物,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色。春天,园内繁花似锦,桃花、杏花、樱花竞相开放,香气扑鼻;夏天,荷花盛开,荷叶田田,微风拂过,带来阵阵清凉;秋天,枫叶红了,银杏黄了,整个园子被染成了一片金黄;冬天,白雪皑皑,园内的建筑与山水在雪的映衬下更显古朴与宁静。</p> <p class="ql-block"> 在徽园的自然景观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天女散花雕塑。这座雕塑是为了纪念黄梅戏表演家严凤英而建,雕塑造型优美,姿态飘逸,仿佛一位仙女正从空中撒下花瓣。雕塑周围种植着各种花卉,四季常开,与雕塑相得益彰。每当微风吹过,花瓣随风飘落,仿佛严凤英在舞台上翩翩起舞,让人感受到艺术与自然的完美融合。“梨园春色黄梅香,韵味悠长绕梦乡”。</p> <p class="ql-block"> 徽园,这座充满诗意的园林,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展现出徽风皖韵的独特魅力。在这里,我看到了安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感受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徽园,不仅是一座园林,更是一本生动的教材,让我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安徽文化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 “徽韵流芳,园藏锦绣。”徽园,这座充满魅力的园林,已成为我永恒的记忆。它让我对安徽这片土地有了更加深厚的感情,也让我对文化传承与创新有了新的思考。虽然离开了徽园,但我深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徽园将继续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更多的游客,成为安徽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