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姑的三寸金莲

珊瑚树

<p class="ql-block">  老姑,用洛川的称呼来说,就是父亲的姑姑。我的老姑是一个要强的人,她的一生最引以为傲的应该就是她的小脚,没事了老姑总是用粗糙的手,在她的小脚上抚摸,一双眼睛直勾勾地欣赏着自己的小脚,好像在欣赏一件价值连城的宝贝,时不时还会把那种自豪留露在久经风霜的脸上。</p><p class="ql-block"> 老姑在九十五岁时离开了人间,像她们这种出生在万恶旧社会的人,已经不多了,尤其是生活条件极为不好的农村,能活到九十五基本上都算是老寿星里的老寿星。</p><p class="ql-block"> 记得老姑在世的时候,我每次去看望老姑,老姑都高兴的合不上满口无牙的嘴巴。我虽然是小字辈,但必定是老姑的娘家人,老姑见了我就是见到了自己的亲人,老姑那样的年纪,父母都走了,哥哥姐姐们也走了,可以说是有今天没有明天的人,她依然在思念着自己的娘家,挂念老家门前那棵老松树。</p><p class="ql-block"> 老姑一说起她那三寸小脚和九十多年所经历的往事,就显得特别高兴,人看起来也精神了许多。在人生百年岁月的长河中,老姑的经历如同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承载着时代的沧桑与变迁。老姑的一生,从清末民初的风雨飘摇,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幸福安康,宛如一部活着的历史书,诉说着她们那个时代女性的坚韧与无奈,也见证着国家的蜕变与新生。</p><p class="ql-block"> 老姑出生在清末民初的动荡岁月,那是一个新旧交替、思想碰撞的时代。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她一出生便被卷入了时代的洪流之中。在那个时候,缠脚仍是一种根深蒂固的陋习,是女性人生中一道无法挣脱的枷锁,摧残着女性的身体与灵魂。老姑说那时候三寸金莲被视为女性美丽的象征,和她一般大的女孩子基本上都在缠脚。尤其是穷人家的孩子,家里越贫穷把孩子的脚缠的越紧。梦想着给孩子找一户富裕人家,再不受贫穷的煎熬。于是父母就下定决心,不顾孩子的痛苦,咬紧牙关甚至不惜把孩子的脚骨梁打断,用白布缠紧。血染红了白布,孩子疼的昏迷了过去,母亲看着孩子,想起了自己当年缠脚的情景和没有实现嫁富豪的理想就偷偷的抹泪,母亲的心里或许比给自己缠脚时还要痛苦,流的泪还要多,心想着孩子能嫁个好人家,实现自己一世没有实现的梦想。老姑也未能幸免,在她尚还年幼,对世界的认知还懵懵懂懂时,缠脚的痛苦便如影随形。</p><p class="ql-block"> 清朝被民国推翻后,孙中山先生禁止妇女缠脚的政策如春风般吹向大地,工作人员不辞辛劳,家家户户宣传这一新政,他们挨家挨户地检查,一旦发现有女孩正在缠脚,便会立刻上前解开那紧紧缠绕的裹脚布。老姑说她本来能把脚放开的,但是母亲不让放脚,民国政府的人来了,母亲就把她藏在麦囤里,用草帘子盖住,千叮咛万嘱咐不让她出声,哄骗她说“那些人是来抓不听大人话的碎女娃”。有一次她没有忍住咳嗽了一声被政府的人发现了,把她从麦囤里抱出来,把脚给放开了,并收走了缠脚布。等政府人走后母亲连哭带骂,举事实打比方,说谁谁家的孩子是因为没有缠脚最后嫁了个傻子,谁谁家的孩子因为脚大嫁不出去老死在娘家,谁谁家的孩子脚小嫁给富裕人家吃香的喝辣的。并把她的衣裳撕成条,把脚缠的更紧了,把她藏的更隐秘了,甚至藏在黑暗的地窖里。</p><p class="ql-block"> 在老婩日复一日的坚持下,老姑的脚终于被缠成了玲珑般的小脚。老婩满心期许,以为老姑凭借这双小脚定能嫁入富裕人家,从此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老姑十二三岁时,老婩就到处托媒婆给老姑介绍对象。然而,命运却常常在捉弄人,老姑并未如老婩当初的想的一样,嫁入富裕之家,有享不完的荣华富贵,而是嫁给了一个贫困人家。</p><p class="ql-block"> 老姑婚后的生活,依然缺衣少穿,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每到冬天,凛冽的寒风总能轻易地穿透那破旧的窑洞,老姑只能紧紧地裹着那单薄的衣衫,在冰冷的土炕上瑟瑟发抖。家中的粮食常常是青黄不接,孩子们饿肚子的哭声,成了老姑心中最沉重的痛。为了一家人的生计,老姑父一个人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老姑那曾经被视为最美的三寸金莲小脚,此刻却成了她生活的累赘,别说去田间劳动,就是在家里做一日三餐,到了晚上脚都会钻心的疼痛。</p><p class="ql-block"> 老姑光景的日益艰难,老婩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个人坐在炕上偷偷摸摸的抹眼泪,心里总是想不明白这么小的脚,为啥就嫁不到富裕人家。常常让儿子翻沟越岭给女儿家送粮食,接济老姑一家人。老姑一生中生了七个孩子,五男两女,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含辛茹苦地将孩子们拉扯长大。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老姑从未抱怨,从没有放弃过对生活的热爱,从未停止过对孩子们的养育和关爱,用自己的言行教会了孩子善良、勤劳与坚韧。</p><p class="ql-block"> 老姑在九十五岁那年,病魔无情地夺走了她的生命。老姑的一生,就是那个年代洛川大部分农村妇女的缩影,她们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苦苦挣扎,在贫困中坚强求生,又在新中国得以新生。如今,每当我走进洛川县民俗博物馆,看到清朝妇女穿过的那双鞋子的照片,总会想起我的老姑,想起她的三寸金莲,想起她蹒跚的脚步,想起她慈祥的笑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