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阆中大佛寺位于阆中东南,嘉陵江对岸的大像山麓,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p><p class="ql-block"> 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 - 寺院始建于唐代,初名大像寺,宋时敕名永安禅院,宋徽宗时改为福昌院,明代恢复旧名大像寺,清代称大佛寺并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建筑与造像特色</p><p class="ql-block"> - 大佛:寺内靠山有坐抛石佛一尊,为阆中人何居士于唐代宗末年、德宗初年所凿,是释迦牟尼坐像,高9.88米。佛身着鎏金仙衣,胸口袒露,衣褶流畅逼真,仪容严肃温和,端庄慈祥。 </p><p class="ql-block"> - 阁楼:佛像上部建有三层阁楼,檐飞角挺,顶盖筒瓦。</p><p class="ql-block"> - 小佛:五代龙德元年(921年),在大佛身后添刻高10.2厘米小佛四千余尊,整齐排列,工艺亦精。</p><p class="ql-block"> - 观音像:大佛旁有南海观音和送子观音两尊观音像。</p><p class="ql-block"> - 摩崖石刻:大佛右侧有石窟两龛,内有经幢和佛像,为唐、宋摩崖造像5尊、陀罗尼经幢一处,另有唐、宋、元、明、清历代石刻24处。</p><p class="ql-block"> 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 - 文物价值:寺内保存有唐代《东山大像精舍何居士记》、宋代《阆州永安院新建千部法华经藏记》、宋徽宗御批敕牒碑等诸多碑文题记和摩崖题刻,对研究佛教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价值。</p><p class="ql-block"> - 艺术价值:大佛寺的佛像雕刻和摩崖石刻,展现了古代高超的雕刻艺术水平,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其建筑风格融合了唐代以来的多种元素,体现了不同时期的建筑艺术特色。</p><p class="ql-block">旅游信息</p><p class="ql-block"> 主要活动:每年佛历二月初八的大觉会最为热闹,此外四月初八佛的诞生日、二月二十五的下发出家日、腊月初八的得道成佛日以及二月二十五的入涅槃日等,都是大佛寺的重要会期。</p> <p class="ql-block">阆中状元洞位于四川省阆中市大像山上,所属东山园林,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p><p class="ql-block"> 历史渊源与背景</p><p class="ql-block"> 北宋左谏议大夫、阆中人陈省华为避城市喧嚣,将长子陈尧叟、次子陈尧佐、三子陈尧咨安置在此读书,后来尧叟、尧咨高中状元,尧叟、尧佐官至宰相,尧咨官至节度使,此洞因此得名“状元洞”,也被称为“读书岩”“将相堂”“台星岩”“三陈书院”。</p><p class="ql-block"> 地理环境</p><p class="ql-block"> - 位置:出大佛寺沿虎溪而上,层峦处即见该天然岩穴,距离大佛寺约一公里山路,距离白塔两公里山路。</p><p class="ql-block"> - 周边环境:状元洞背依松竹,面临莲池,飞泉给洞口挂上晶珠水帘,碧水倒映出曲桥亭榭,环境清幽静谧。 </p><p class="ql-block"> 主要景点</p><p class="ql-block"> - 紫薇亭:为四角攒尖宝顶造型,四翼角边远伸高翘,覆以黄色琉璃瓦。传说陈氏兄弟在此读书时,常见天上有紫薇星出现,宋真宗为表彰他们的政绩,御笔为该亭题写匾额“紫薇亭”。</p><p class="ql-block"> - 捧砚亭:司马池携其子司马光前来此处瞻仰,司马池于岩壁上题写“南岩”,司马光捧砚于侧,后人为纪念司马光曾在此捧砚,故建“捧砚亭”。</p><p class="ql-block"> - 教子堂:是为纪念陈省华和妻子教育子女而建,在岩上有一石龛,雕刻的是夫妻俩教育3个儿子的情景。</p><p class="ql-block"> - 摩崖石刻:有“出兄弟状元宰相处”“香名万载”等诸多题刻,其中“将相堂”三字是苏轼21岁经阆中出川到京城赶考时所题。</p><p class="ql-block"> 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 - 教育意义:状元洞因陈氏三兄弟在此读书成才的故事而闻名,成为激励后人勤奋学习、追求功名的象征,承载着人们对教育和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视与期望。</p><p class="ql-block"> - 文物价值: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存了大量宋、元、明、清等历朝历代的摩崖石刻,对于研究中国古代书法、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价值。</p> <p class="ql-block">阆中白塔坐落在四川省阆中市白塔山上,是阆中的标志性建筑,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p><p class="ql-block">基本概况</p><p class="ql-block">- 建筑年代:建于明代末期。</p><p class="ql-block"> - 建筑结构:共十三层,高二十九米,外十二层,内六层,有螺旋梯道九十一级。密檐式和楼阁式相结合,塔盘为石料砌成的八边形须弥座,塔身是青石砌成的八边形锥体,通身布白灰。 </p><p class="ql-block"> 历史变迁</p><p class="ql-block"> 2008年“5·12”特大地震中,阆中白塔塔身7层以上被震倒,后经3个多月的紧急抢修,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采用传统工艺和原材料进行修复,于2009年通过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验收,恢复如旧。</p><p class="ql-block"> 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 - 风水文化:作为一座风水塔,也被称作文笔塔,体现了古代风水文化观念,承载着人们对财源茂盛、人文兴旺的美好期望,与附近的魁星楼被认为“双笔竞秀”,滋养了阆中的文运。</p><p class="ql-block"> - 艺术价值:建筑风格独特,将密檐式和楼阁式相结合,设计精巧,结构严谨。塔檐由砖叠涩砌成,向外伸出,造型优美。此外,塔内的壁龛、塑像等也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 旅游观光</p><p class="ql-block"> - 观景体验:登上白塔顶层,可凭窗远眺,西北方向视野开阔,人仿佛凌空飞翔。山顶还有观景台,可俯瞰阆中古城全景,欣赏嘉陵江如玉带环绕、山峦连绵起伏的美景。</p><p class="ql-block"> - 周边景点:与附近山湾的大佛寺、状元洞等名胜共同构成了阆中旅游胜景——东山园林风景区,游客可一并游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