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联合国官网简介】前纳粹德国奥斯维辛-比克瑙集中营(1940-1945年)</p><p class="ql-block">这里壁垒森严,四周电网密布,设有哨所看台、绞形架、毒气杀人室和焚尸炉,展现了纳粹德国在原奥斯维辛-比克瑙集中营即第三帝国最大的灭绝营中执行种族灭绝政策的状况。历史调查显示,有15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犹太人)在此被饿死、惨遭严刑拷打和杀戳。奥斯维辛是20世纪人类对其同类进行残酷虐杀的见证。1979年,被收录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奥斯维辛一号集中营】主营大门,门上的字是:ARBEIT MACHT FREI (劳动带来自由)。</p><p class="ql-block">奥斯威辛(德语:Auschwitz,波兰语:Oświęcim)位于波兰南部、全国第二大城市克拉科夫西南60公里的小镇奥斯威辛。奥斯维辛集中营(德语:Konzentrationslager Auschwitz-Birkenau,波兰语:Obóz Koncentracyjny Auschwitz-Birkenau)于1940年开始建造,估计约有110万人在奥斯维辛被杀。集中营有3个主要营区,包括奥斯维辛一号营区(主营区,位于奥斯威辛),奥斯维辛二号-比克瑙(Birknsu)营区(设有集中营和灭绝营),奥斯维辛三号-莫诺维茨(Monowitz)营区(IG Farben 劳工营),以及数十个分营。其主要目的是杀害犹太人、强迫劳动、集体处决、和人体实验。</p><p class="ql-block">奥斯维辛在1945年1月27日被苏联红军攻占。1947年,波兰国会立法将此改为纪念纳粹大屠杀的博物馆,即奥施维茨-比克瑙国家博物馆,以做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统治期间,犯下恶名昭彰罪行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党卫军 (SS) 将奥斯维辛一号军营改建为战俘营。最初两年里,大多数囚犯都是波兰人。1940年,关押德国罪犯,确立了集中营虐待的名声。囚犯们因最微不足道的原因遭到殴打、折磨和处决。1941年8月前后,奥斯维辛一号集中营首次对苏联和波兰囚犯实施毒气处决。</p> <p class="ql-block">石碑,“本遗址为子孙后代而保留”。</p> <p class="ql-block">【一号火葬场,毒气室】于1940年6月底或7月初在奥斯维辛一号开始建造。最初,该火葬场只是用于处理在集中营死亡的囚犯。到1942年5月,火葬场安装了三个焚尸炉,24 小时内可以焚烧340具尸体。第一次实验性毒气屠杀发生在1941年8月左右,当时,纳粹集中营队长将齐克隆 B(Zyklon B)晶体扔进奥斯维辛一号营第 11 区地下室牢房,杀害了一群苏联战俘。9月3日至5日,第二批600名苏联战俘和约250名生病的波兰囚犯被毒气屠杀。停尸房后来被改造成一个能容纳至少700至800人的毒气室。齐克隆 B (毒气)是通过天花板上的缝隙扔进房间里的。据估计,奥斯维辛一号集中营中有多达10,000人被杀害。</p> <p class="ql-block">平面图:a. 备用格栅储存处,b. 盥洗室,c. 毒气室、停尸房,d. 焚化炉室,e. 烟囱,f. 焚化炉燃料焦炭储存室,g. 办公室,h. 骨灰和骨灰盒储存室。</p> <p class="ql-block">天花板上投放毒气的窟窿。</p> <p class="ql-block">焚尸炉。</p> <p class="ql-block">1940年,纳粹党卫军征用了奥斯威辛的前波兰军队驻地,在这里建立的集中营后来被称为奥斯维辛一号。囚犯主要是男性,最初以波兰人为主,后来,犹太人和其他人也被送到这里。甚至还关押过妇女和苏联战俘。</p> <p class="ql-block">成百上千囚犯和苏联战俘在这里为扩建营地采石而死。许多人营养不良,虚弱无力,无法完成繁重的工作,也有人被党卫军警卫或囚犯监工殴打致死,党卫军还在这里枪决犯人。</p> <p class="ql-block">1941年10月,奥斯维辛集中营为苏联战俘建立了一个营地。大约有10,000名男子被登记为囚犯,关押在一个特殊的围栏大院中。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死于饥饿、工作过劳和党卫军的暴行(毒气或枪决)那些拒绝工作的人,在寒冷的冬天被迫赤身裸体,并被浇上水而冻死。五个月内,到1942年3月,约有 9,000 人死亡,其余的被转移到新建的奥斯维辛二号-比克瑙集中营。</p> <p class="ql-block">1940年6月,开始驱逐波兰人。纳粹将140,000-150,000名波兰囚犯送往集中营,其中一半人在那里死亡丧生。</p><p class="ql-block">1941年6月,开始驱逐25,000名来自不同国籍的囚犯,其中大约一半人在集中营里死亡。</p><p class="ql-block">1941年夏天,开始驱逐15,000名苏联战俘,大多数人在监禁期间死去,只有少数人幸存下来。</p><p class="ql-block">1942年3月,开始驱逐110万犹太人。奥斯维辛不但是集中营,还成为纳粹犯下的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大屠杀的另一个地点。大约 100 万被驱逐的犹太人被党卫军杀害,主要是在毒气室中。</p><p class="ql-block">1943年2月,开始驱逐 23,000 名罗姆人(吉普赛人),其中 21,000 人死亡。</p> <p class="ql-block">1944年,被驱逐到奥斯维辛二号-比克瑙集中营匈牙利犹太人。</p> <p class="ql-block">1940年6月14日,第一批728名波兰政治犯,也有犹太人,到达奥斯维辛。</p> <p class="ql-block">1941年,苏维埃战俘在德国占领的苏联。</p> <p class="ql-block">估计被驱逐到奥斯威辛的犹太人人数:</p><p class="ql-block">430,000 来自匈牙利,300,000 来自波兰,69,000 名来自法国,60,000 人来自荷兰,55,000 名来自希腊,46,000 来自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27,000 名来自斯洛伐克,25,000 来自比利时,23,000 来自奥地利和德国,10,000 名来自南斯拉夫,7,500 名来自意大利,690 来自挪威,以及 34,000 从其他集中营转移来的犹太人。</p> <p class="ql-block">1944年,奥斯维辛二号-比克瑙集中营,甄选之前。</p> <p class="ql-block">1944年,奥斯维辛二号-比克瑙集中营,甄选从匈牙利驱逐的犹太人。</p> <p class="ql-block">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最大的集中营,自1942年以来,这里也是大规模灭绝犹太人的中心。1940-1945年间,纳粹将至少 1,300,000 人驱逐到奥斯维辛,包括 1,100,000 名犹太人、140,000-150,000 名波兰人、23,000 名罗姆人、15,000 名苏联战俘、25,000 名其他族裔囚犯。其中 1,100,000 人在奥斯维辛丧生,约90%的受害者是犹太人,大部分人被党卫军在毒气室中杀害。</p> <p class="ql-block">装齐克隆 B(Zyklon B)的铁罐。齐克隆 B (德语:Zyklon B,英语:Cyclone B)是20世纪20年代初在德国发明的一种氰化物农药的商品名,由氢化氰制成,包装在密封铁罐中,是一种干扰细胞呼吸的有毒气体,也用于衣服除虱以及对船舶、仓库和火车进行熏蒸。该产品在奥斯维辛毒气室中总共杀害了大约110万人。</p> <p class="ql-block">集中营解放后,在军营里发现的纳粹党卫军从奥斯威辛集中营受害者那里掠夺来的一些财物。</p> <p class="ql-block">衣物。</p> <p class="ql-block">皮箱和篮子。</p> <p class="ql-block">奥斯威辛一号主集中营在不同时期,生活条件也有所不同。每个营房关押的囚犯人数从700人到1,000多人不等。<span style="font-size:18px;">起初几个星期的囚室,地下只铺麦草。</span></p> <p class="ql-block">1941年之前囚室的景象。囚犯挤在草垫子上睡觉。早上起床后,要把草垫子叠放在墙角。</p> <p class="ql-block">盥洗水池。1941年至1945年囚犯盥洗室的典型内部景象。在安装这些设施之前,囚犯必须使用营房外的水井。</p> <p class="ql-block">取暖壁炉。</p> <p class="ql-block">1941-1945年典型的囚室景象。囚犯睡三层木床,每层睡二人,早上叠铺军事化。</p> <p class="ql-block">除了党卫队成员外,囚犯还受到所谓的“狱头”监督,这些人由营地当局任命。“狱头”的权力很大,可以千方百计地压迫他们手下的狱友。然而,这些“狱头”中也有反抗军成员,他们利用自己的地位来缓解集中营内的恐怖气氛。</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负责点名的党卫军士兵会收到有关在场囚犯人数的报告。如果其中有人失踪,无论天气如何,剩下的囚犯将不得不长时间站立。为了恐吓囚犯,党卫军在这里进行公开绞刑。最大的一次处决发生在1943年7月19日。在特制的绞架上,党卫军士兵绞死 12名涉嫌帮助三名囚犯越狱的波兰人。</p> <p class="ql-block">1943年7月19日,最大的公开绞刑处决的12名波兰囚犯。</p> <p class="ql-block">“止步!”。</p> <p class="ql-block">电网。</p> <p class="ql-block">【奥斯维辛二号-比克瑙】距离奥斯维辛一号营区约三公里,1941年10月开始建造。最初的计划是建造四个区域,每个区域由六个分营组成,每个分营都有自己的大门和围栏。一区和二区完工,三区的建设始于1943年,1944年4月停止,四区域的建放弃了。在营房里,囚犯的个人空间只有 1 平方米,用于睡觉和放置任何物品,被剥夺了“生存所需的最低限度空间”。1941年10月7日至25日,约有10,000名苏联战俘抵达奥斯维辛一号,但到1942年3月1日,只有945名战俘仍然登记在册。他们被转移到奥斯维辛二号,其中大部分人到了5月份就已经死亡。</p> <p class="ql-block">奥斯维辛二号比克瑙营区大门,铁轨穿门而过。</p> <p class="ql-block">奥斯维辛早已成为世界恐怖、种族灭绝和大屠杀的象征。战争结束时,纳粹党卫军试图抹去他们犯罪的证据,开始拆除并销毁毒气室、焚尸炉和其他设施。同时,他们还开始焚烧文件。能够行走的囚犯被疏散到德国。 1945年1月27日,红军士兵解救了留在集中营的人员。</p><p class="ql-block">194 年7月2日,波兰议会 通过法令,在集中营的两个保存完好的部分(奥斯维辛一号和奥斯维辛二号-比克瑙)的遗址上建立国家博物馆。1979 年,这些遗址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请以庄严的态度,以示尊重并纪念那些在这里受苦和死亡的人。</p> <p class="ql-block">营区大门建筑。</p> <p class="ql-block">下火车后,犹太人立即被命令排成两列,一列是妇女和儿童,另一列是男人,都要在坡道上接受党卫军医生和医务人员的“挑选”,强壮健康的人与老人、病人和儿童分开。挑选为适合工作的人送往集中营,其余的人,通常占70%到75%,被送往毒气室杀害。</p> <p class="ql-block">囚犯居住的营房。</p> <p class="ql-block">营房是按照德国陆军野战马厩而建造的,原本可容纳51匹马,但里面关押了的囚犯多达400多名。</p> <p class="ql-block">厕所。</p> <p class="ql-block">三层木床。</p> <p class="ql-block">取暖炉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