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雪的美篇

香雪

<p class="ql-block">清晨。我们驱车来到了传说中的天生桥,天生桥它带给我很多联想。我急切的想去看看与我想象中的天生桥。</p> <p class="ql-block">在历史的长河中,天生桥一直静卧在山水之间,横跨在陡峭的胭脂河上。它位于南京市溧水区洪蓝街道,是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为沟通南京地区与两浙地区的漕运而建的桥梁。也是中国仅存的古代人工运河上,横跨两岸巨石而成的天生桥,这种在人工运河上留下巨石而成的天生桥,国内仅此一座,已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天生桥开凿于明朝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北至秦淮河口,南达洪蓝埠入石臼湖,全长7.5公里,组织数十万民工,耗时十年多,焚石凿河十五华里,使得山冈岩石夹杂着紫红,犹如胭脂,胭脂河之名便由此而来。天生桥因河两岸险峻、陡峭、秀丽、幽深,素有“江南小三峡”之称,1990年代初国家水运规划设计院院长胡家明教授称之为“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p> <p class="ql-block">胭脂河开凿于明洪武年间,北至秦淮河口,南达洪蓝埠入石臼湖,全长7.5公里。此河的开凿,沟通了南京与两浙地区的漕运。河道最深处35米,底宽10余米,上部宽20多米,其工程的艰巨,耗资的巨大,都是当时水利建设中罕见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胭脂河天生桥景观</p><p class="ql-block">在胭脂河开凿时,工匠们选择石质坚硬、地势较高的地方作为县城向西的通道。“以巨石面留为桥,中凿石孔十余丈,以通舟楫,桥因势而成。”故名“天生”。河成之后,将一巨石下方凿开,石下可通舟楫,这就是著名的天生桥。在人工运河上留石为桥,实是当年工匠们的创举,可惜南桥早在1528年崩塌,仅余现在的北桥。</p><p class="ql-block">桥长34米,宽9米,厚8.9米,桥面离水35米。此处已成为一大胜景,乘船进入胭脂河,只见两岸怪石高悬,绝壁危岩,一条巨石横跨两岸,十分壮观。石桥横跨两岸,构成“长虹卧波”天然美景,从此天生桥闻名遐迩,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家水运规划设计院院长胡家明教授称之为“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胭脂河——天生桥现已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金陵新四十八景之——凝脂沉霞,因河两岸险峻、陡峭、秀丽、幽深,素有“江南小三峡”之称。</p> <p class="ql-block">胭脂河天生桥景观</p><p class="ql-block">在胭脂河开凿时,工匠们选择石质坚硬、地势较高的地方作为县城向西的通道。“以巨石面留为桥,中凿石孔十余丈,以通舟楫,桥因势而成。”故名“天生”。河成之后,将一巨石下方凿开,石下可通舟楫,这就是著名的天生桥。在人工运河上留石为桥,实是当年工匠们的创举,可惜南桥早在1528年崩塌,仅余现在的北桥。</p><p class="ql-block">桥长34米,宽9米,厚8.9米,桥面离水35米。此处已成为一大胜景,乘船进入胭脂河,只见两岸怪石高悬,绝壁危岩,一条巨石横跨两岸,十分壮观。石桥横跨两岸,构成“长虹卧波”天然美景,从此天生桥闻名遐迩,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家水运规划设计院院长胡家明教授称之为“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胭脂河——天生桥现已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金陵新四十八景之——凝脂沉霞,因河两岸险峻、陡峭、秀丽、幽深,素有“江南小三峡”之称。</p> <p class="ql-block">历史记载</p><p class="ql-block">据史载,朱元璋定都南京,派李新开凿胭脂河,有一天然巨石横于河中,挡住去路,遂利用热胀冷缩原理, 焚石凿河十五华里,中凿石孔十余丈,以通舟楫,上接石臼湖,下连秦淮河,10年劳役死者万人,终于创造出天生桥——胭脂河这样的人间奇迹。桥因势而成,故名"天生"。后人建神工亭以示纪念, 指天生桥为天下一绝,有鬼斧神工之妙。天生桥边立有一石碑,很好地说明了天生桥的神奇,碑上道:“天雨汇集胭脂河,鬼斧神工天生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