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秦皇古驿道”——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

石头

<p class="ql-block">去环游陕西途中驻留河北石家庄。查看,有一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石家庄“秦皇古驿道”(又称井陉古驿道),于是去了。</p> <p class="ql-block">秦皇古驿道景区位于河北省西部井陉县境内,距石家庄15公里。</p><p class="ql-block">古太行有八陉,井陉县因太行第五陉得名,是古代晋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相互往来的八条咽喉通道之一,是古代晋、陕、川、甘、宁入京的必由之路。</p><p class="ql-block">秦皇古驿道长约2000米,宽约5~10米,始建于秦代,又历经汉、唐、清等朝代的修缮与扩建,历经千年风雨洗礼,古驿道依然保存完好。</p><p class="ql-block">白皮关始于公元前221年。</p><p class="ql-block">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前,列国各地马车大小不一样,车道有宽有窄,行走很不方便。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第二年,制定了“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地同域”的政策法令。“车同轨”规定车上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这样,全国各地车辆往来就方便了,下令以咸阳为中心,修建四通八达的驰道,以加强中央集权,方便政令传达、军队调动和物资运输,从而巩固国家统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推动了民族融合‌。这条秦皇古驿道就是其中一个驰道的一段。</p><p class="ql-block">驰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道”,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高速公路”,与秦长城、兵马俑齐名。“条条大路通咸阳”比“条条大路通罗马”还早。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考证:秦皇古道比罗马古道至少早100年。</p><p class="ql-block">两千多年过去,驰道大多早已消失,但在井陉县还保留着从白皮关至东天门长约两公里的古驰道遗迹,见证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车同轨”的伟绩。</p><p class="ql-block">何为“罪在当代,功在千秋”?可见,秦始皇的伟大基建,不是暴政那么简单!</p> <p class="ql-block">秦皇古驿道全价门票30元,景区游客中心有免费停车场。</p><p class="ql-block">今天早上八点半,我们俩第一个进景区。</p> <p class="ql-block">进入景区后是一条石铺的上坡路,途中路过“白马寺”。</p> <p class="ql-block">一路前行,道路两旁有雕刻。</p> <p class="ql-block">立鄙守路驿铺,建于清嘉庆16年(公元1811年),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铺,被称为我国邮驿发展史上的活化石。驿铺用当地白石砌筑,采用拱结构,具有浓郁的地方民居特色。这里是古代官员过往休息,邮差补充养、转送函件以及看守维护道路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立鄙守路驿站石屋,现内部设展厅,介绍驿站历史和存放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古道前雕塑。</p> <p class="ql-block">2200多年前秦始皇最后一次巡游病死于河北沙丘便是经这里返回到咸阳。这是传说中的“秦始皇歇灵台”。当年秦始皇的灵车由此经过时曾在此停车。</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段用木栏围护的“秦皇古驿道”青石路,宽约3米,与秦朝“车同轨”的轮距6尺(相当现在的1.1米)完全相符。其中好多青石已经破裂,路中间有两道深深的车辙印,可见当年这里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p> <p class="ql-block">沿山路继续前行,一座关城出现在眼前,它就是井陉关的东侧“咽喉”东天门东阁,东阁可以上。城关门下是景区最精华的古驿道遗址。</p> <p class="ql-block">门洞内的青石板路面有一段有着深深的古车辙印记。</p> <p class="ql-block">东天门东阁城楼与我们平时所见的城楼基本相似。略有不同的是门洞不宽,却很高,细看门洞两侧内壁,见上半部是砖石垒砌而成,下半部却是向下凿出的天然山岩。原来,建东天门门洞时没这么高,由于年长日久地面在车水马龙中经不起加了铁箍铁钉的车轮碾轧,车辙印逐渐加深,当车辙深到一定程度时,车辆会因拖刮车底而无法通过,当时就把高于车撤底面的那层路面铲去,使路面重新平整。千百年来,路面不断被碾轧出新的车辙,又不断下铲平整路面,日积月累,到现在我们看到的地面比最初修筑这条古道时地面已下铲了有两米,形成了瘦高的门洞。</p><p class="ql-block">徜徉其中,仿佛听到山涧的古道上车轮碾压石路阵阵叮当声,仿佛看到商贾车队正缓缓而来……</p> <p class="ql-block">在连绵苍凉的太行山间蜿蜒起伏着1900年晚清军民为抗击侵华八国联军所修筑的防御——庚子长墙。</p> <p class="ql-block">东天门附近有陈馀祠、关羽祠、八仙祠、三教堂、背水战陈列室等。</p> <p class="ql-block">陈馀祠。当年,韩信破赵,曾在西边的绵河一带背水而战,就是著名的灵活用兵、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背水之战”(井陉之战)。与其交战的是赵国驻守白皮关大将陈馀,号称“白面将军”,争战中赵军大败,陈馀也战死沙场。当地人念陈馀是为赵国战死,便根据陈馀“须眉英英白面晰”,为他在东天门建了“白面将军祠”、还立了一方大石碑,随将这关口也命名为了“白皮关”,又将这个小山岭命名为了“白石岭”,还把山下的一个小山村命名为了“白王村”。为败将立碑,陈馀成了例外,也让人们记住了这位“白面将军”。</p> <p class="ql-block">背水战陈列室。这里曾是背水之战古战场。</p> <p class="ql-block">背水一战主要人物介绍。</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向西30多米处是东天门西阁,同样有台阶可登上。</p><p class="ql-block">东、西两座城门像两把铁锁牢牢地扼守住驿道关隘。</p> <p class="ql-block">最后,从东天门西阁大门出去走到附近的“淮阴候谈兵处碑石”结束此行。</p> <p class="ql-block">井陉古驿道景区外,前方仍然是一条大石头块铺的路,望不到尽头儿,这是井陉古驿道前方之路……</p>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4日 于途中洛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