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以破百亿的票房成绩刷新了中国影史纪录,成为一部现象级的动画电影。然而,这部电影的意义远不止于票房奇迹,它通过哪吒与敖丙的成长故事,深刻探讨了教育的本质、成长的力量以及个体与命运的抗争,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本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哪吒2给我们带来的启发与思考!</p> <p class="ql-block">教育的本质:接纳与引导 </p><p class="ql-block"> 《哪吒2》通过李靖夫妇、东海龙王和申公豹等角色,展现了不同类型的教育方式。李靖夫妇的无条件接纳与引导,体现了现代教育中最珍贵的品质——爱与信任。他们明知哪吒是“魔丸”转世,却依然选择用爱去感化他,帮助他挣脱社会评价的枷锁,找到自我价值。这种教育方式告诉我们,教育的真谛不在于矫正,而在于发现和引导。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生命图谱,父母的任务是帮助孩子破译这些密码,而非强行改变他们的本质。 </p><p class="ql-block"> 相比之下,东海龙王对敖丙的殷切期望,折射出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他试图用自己的经验为儿子铺就一条康庄大道,却忽视了孩子的真实想法。这种爱虽然深沉,却可能成为禁锢孩子成长的枷锁。电影通过这两种教育方式的对比,提醒现代父母:教育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奔赴。父母需要以陪伴者的姿态,与孩子共同面对成长的风暴,才能让教育的魔法自然发生。 </p> <p class="ql-block">成长的力量:从被定义到自我定义 </p><p class="ql-block"> 哪吒的成长轨迹是电影的核心线索。从被贴上“魔丸”标签的叛逆少年,到学会爱与责任的英雄,哪吒的转变展现了成长的力量。他喊出“去他个鸟命”,完成了从被定义者到自我定义者的蜕变。这种转变不仅是对命运的抗争,更是对自我价值的认同。 </p> <p class="ql-block"> 挫折教育:培养抗挫修复力 </p><p class="ql-block"> 《哪吒2》还通过哪吒和敖丙的成长,向我们展示了挫折教育的真谛。挫折教育不是人为制造困难,而是当孩子面对外界质疑时,引导他们建立“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信念,培养抗挫修复力。李靖夫妇在教育哪吒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对孩子的尊重和信任,给予孩子试错的空间,让孩子在跌倒中学会站立。这种教育方式值得现代父母借鉴。 </p> <p class="ql-block"> 文化启示: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p><p class="ql-block">《哪吒2》的成功不仅在于其深刻的教育主题,还在于它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完美融合。电影中的哪吒形象被赋予了全新的时代内涵,他的不屈精神与“改变世界,我想试试”的宣言,深深打动了当代年轻人。此外,电影中融入的地方特色元素,如操着“川普”的太乙真人和三星堆风格的结界兽,也为影片增添了独特的文化魅力。 </p> <p class="ql-block"> 《哪吒2》不仅是一部精彩的动画电影,更是一部关于教育、成长与命运的抗争的深刻寓言。它通过哪吒与敖丙的故事,向我们传递了接纳与引导的教育艺术、从被定义到自我定义的成长力量,以及挫折教育的真谛。这部电影提醒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而非标准化的产品。愿每一位观众都能从中汲取力量,找到属于自己的“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勇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