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枫桥经验”简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枫桥经验”的三个历史时期</p><p class="ql-block">“枫桥经验”是人民的创造、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需要。从百年党史来审视“枫桥经验”,可将其划分为产生、发展和创新三个阶段。</p><p class="ql-block">(一)“枫桥经验”产生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我国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63年5月,浙江省委工作队进驻诸暨枫桥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试点,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经验,被毛泽东同志称为“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并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枫桥经验”的产生和推广,对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作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p><p class="ql-block">(二)“枫桥经验”发展于改革开放新时期</p><p class="ql-block">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枫桥干部群众把“枫桥经验”运用到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领域,创造了“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的“四前”工作法和“预警在先,苗头问题早消化;教育在先,重点对象早转化;控制在先,敏感时期早防范;调解在先,矛盾纠纷早处理”的“四先四早”工作机制,发展和创造了“党政动手,各负其责,依靠群众,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时期“枫桥经验”。新时期“枫桥经验”为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有效预防控制犯罪,就地化解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 (三)“枫桥经验”创新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p><p class="ql-block">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40周年暨创新“枫桥经验”大会上提出“要充分珍惜‘枫桥经验’,大力推广‘枫桥经验’,不断创新‘枫桥经验’”。“枫桥经验”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以创新发展“枫桥经验”为总抓手,坚持以平安建设为主线,不断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形成了“坚持党建统领、坚持人民主体、坚持‘三治融合’、坚持‘四防并举’、坚持共建共享”的新时代“枫桥经验”。</p><p class="ql-block">二、“枫桥经验”的主要内容</p><p class="ql-block">最初“枫桥经验”指三方面:“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帮扶刑满释放人员”;“开创外来务工人员管理新模式”。</p><p class="ql-block">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其内涵是: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解决群众自己的事情,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p><p class="ql-block">三、“枫桥经验”的核心内涵</p><p class="ql-block">20世纪60年代初,枫桥镇干部群众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总结出的“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五条内容,是“枫桥经验”最初的核心内涵。这五句话凝练地总结了当时城镇的治理目标,贯彻落实了我党的群众路线,为社区治理改革创新提供了新思路。</p><p class="ql-block">四、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发展</p><p class="ql-block">(一)与时俱进</p><p class="ql-block">“与时俱进”是枫桥经验创新发展的活力源泉。近年来,浙江人民不断兴起创新发展“枫桥经验”的新高潮,如浙江省公安厅、中共绍兴市委、诸暨市委联合调查组总结了“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矛盾;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最大限度地畅通社情民意渠道;推进管理理念转变,最大限度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服务阵地前移”等“五个推进五个最大限度”的经验,这些都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二)以人民为中心,三治融合,四防并举</p><p class="ql-block">“以人民为中心,三治融合,四防并举”是指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基础上,将自治、法治、德治融合,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四防并举。</p><p class="ql-block">所谓自治,就是依靠、组织和发动群众,引导群众自觉参与社会治理实践,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治理体系。现代社区流动性较大,居民对公共事务参与的积极性往往不足,这就需要社区建立健全多元利益协调机制、参与监督机制、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等,让各方在机制体制约束下理性交互,真正实现城乡社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p><p class="ql-block">所谓法治,就是通过完善立法、健全法治实施和法治监督等法治体系,使基层各项公共事务都能有法可依、有法能依。此外,当社区调解机制与居民自治“失灵”时,就需要即时诉诸法治定分止争。枫桥经验还提倡法律工作人员深入社区基层,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法律调解和普法宣传服务,增强居民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p><p class="ql-block">所谓德治,就是在社区基层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红色革命精神,促使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有机统一,以德养性、以德聚人,凝聚“以人为本”的价值认同,涵养“和美与共”的文化生态。</p><p class="ql-block">(三)“政治”与“智治”</p><p class="ql-block">除了自治、德治、与法治,枫桥经验在新时代还具有“政治”与“智治”的核心内涵。</p><p class="ql-block">政治指的是巩固党在社区治理多元主体中的领导地位,从而发挥党组织总揽全局、统筹协调的领导核心作用。在社区治理中,各方能否有效发挥各自的作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一个关键。政治是枫桥经验的本质属性,新时代枫桥经验越来越注重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宗旨贯彻于社区治理,确保治理行动与党的主张要求有机融合、同向同行。</p><p class="ql-block">智治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一个鲜明的时代特色。唯有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各种高科技给予枫桥经验以技术支持,枫桥经验才能紧跟时代步伐,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始终焕发着蓬勃生机。智治这一核心内涵,在实践中有着丰富生动的体现。譬如,浙江枫桥镇通过建立“互联网党群服务站”,运用“党建云平台”、微信群等开展“不见面”服务,积极拓展村级事务处理渠道。再比如,技术赋能枫桥经验还体现在数字网格员制度的普及上。数字化网格员制度要求网格员定期巡查走访,做好矛盾调处和群防群治工作,尽力做到将小问题或小矛盾在当场化解,对于无法当场解决的,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并上报信息平台,由有关工作人员协助处理。利用数字化技术,网格员可以足不出户便解决社区居民矛盾,并让党的政策、方针以及社区的通告在短时间内“飞入寻常百姓家”。</p><p class="ql-block">(四)坚持党建引领</p><p class="ql-block">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基层治理的各方面、全过程,使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通过社会协商等方式,将党组织的主张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确保基层社会治理的顺利推进。</p><p class="ql-block">(五)强化源头治理</p><p class="ql-block">把社会治理的着眼点放到前置防线、前瞻治理、前端控制、前期处置上来。通过健全重大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建立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提高预警预测预防能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p><p class="ql-block">如今,“枫桥经验”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平安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法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