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时代坚守文学阵地

蓝叶

<p class="ql-block">  Deep seeK的横空出世,标志着AI人工智能时代闪电式进入了人们生活。春节里的一天,女儿告诉我:“AI写作,想写什么有什么,又快又好,不用再费脑筋了。”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点开软件说了声“写一首关于春天的诗。”不过几秒钟,一首文词优美,逻辑清晰,甚至韵律和谐的诗歌出现在屏幕上。作为一个爱好写作的人,我开始怀疑自己的实力:“我的文字写不出来AI这样的水平!”“我还有必要写作吗?”“文学还有存在的价值吗?”、“语文老师还要教写作吗?”两个月来,我一度缺少了写作的冲动,几次动手,结果都是有始无终。</p><p class="ql-block"> 三月四日,春寒料峭,春雨霏霏。一大早,我和伙伴们驱车前往双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参加“中国文学名家娄底采风讲座活动”。此次讲座由市作协廖志理主席主持,邀请中国文学名家李少君、李寂荡、金石开等老师讲课。</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李少君老师《AI时代与人诗互证》亦或是李寂荡老师的《写作中的虚与实》还是金石开老师的《正在形成的新诗传统》,今天的讲座,大家最关注的还是AI写作。交流环节中大家都是紧扣DeepSeeK提问,如何辨别是人写的还是机写的?DeepSeek的评论写得很全面,可是按它的批评去修改,又觉得更不满意怎么办?甚至有人把AI写作的文章称为垃圾文字……大家心情复杂,有接纳、有利用、有怀疑、有反对,思维的火花在大厅碰得叮当作响。</p><p class="ql-block"> 成功的活动总是能收获认知,激发活力,引人探索。</p><p class="ql-block"> 尽管我们的创作从某个角度看,或许不如AI写的作品,但文学的意义不是用来比较的。老师们的讲课,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美美与共的憧憬。机器的写作有它的优势,而李寂荡老师“伟大的文学作品总会释放出强大的生命意识。”的话语,如春雷震响在耳畔;李少君老师“诗缘情,诗言志,不忘诗歌本质的告诫犹萦于耳;金老师人机共舞,共创未来的蓝图给我们力量。机器是为人类服务的,机器出现的意义在于让人类过更幸福的生活。文艺来源于生活,而它的意义更在于引领思想,创造更美好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AI时代己经来临,Deepseek可以代替写作,但它不可能代替每一个我。</p><p class="ql-block"> 感恩每一个为今天的活动付出努力的人们,大家的热情永远比AI高三十七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