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这是歌曲《小芳》里的歌词,伴随着优美的旋律,<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句“辫子粗又长”,</span> 实在令听者产生美好的回忆与联想。我对辫子的情有独衷,就如《红楼梦》里贾宝王看见女孩便觉极清爽、极清净一样,我看见女子头上梳着黑粗的两条辫子,就觉得质朴与清纯。</p> <p class="ql-block"> 记得小时候,邻居的李大爷和大家在房前的院子里逗我:“把刘小霞给你当媳妇,你干不干”?他见我没答应,又说“那把崔小萍给你做媳妇好不好”?“行”!那时幼稚而又天真的我语气略显坚定地回答。李大爷又问:“刘小霞哪不好,乍偏偏喜欢崔小萍”?我不加思索地回道:“我喜欢崔小萍的两条大辫子,而刘小霞没有”。大家听后,都哈哈大笑起来。</p> <p class="ql-block"> 上小学后,凡是梳有两条辫子的女生,我总是有意无意地多看两眼。即使是看电影,也是喜欢电影里梳辫子的。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学生去山河街里的影剧院看反特影片《徐秋影案件》,里面那个女主角徐秋影肩上就垂有两条大辫子。当时受坏人就必须要长得凶丑的概念影响,我看后竟叹息:这么漂亮的女人,乍就成为女特务了呢?后来据说此电影的原型案件纯属冤案,心里才算长长松了一口气 。</p> <p class="ql-block"> 初、高中时也是如此。记得高中同学们偶尔在一起闲扯时,同学刘敬玉曾笑问我将来想找啥样的对像?我当时信誓旦旦地说:要找个梳有两条辫子的。是的,一群群扎着麻花辫的女生简直就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麻花辫舞动着纯真,在课堂内外,或甜美可人,以缤纷色彩编织梦想;或清新脱俗,简单几缕便勾勒出别样的风采。大概是我多瞧了几眼梳有麻花辫的女生吧,大概主要还是本人智商问题吧,反正大学是没考上。但这辫子情结却愈发浓厚了。</p> <p class="ql-block"> 喜欢大辫子,就发誓将来娶个梳有两条辫子的姑娘为妻。但现实却往往叫人事与愿违,也许是由于本人长相丑陋吧,也许是梳辫子的女孩少了吧,也许是梳辫子的适婚女子都已出嫁了吧,我竟与辫子新娘无缘。婚后我也曾多次向妻建议梳两条麻花辫,妻听后也叹道:“我也喜欢浓密的头发,你看我这一小缕,再编成两条,更是细细的,还没猫尾吧粗呢,不好看呢”。我听后也只能和她半开玩笑地说:“贵人不顶重发,你总留这马尾辫也就行了”。</p> <p class="ql-block"> 在双阳徒步登山时,有个网名叫浅笑安然的女驴友,年纪在四十四、五岁左右,常梳着不长不短的两条辫子一同登山。那美丽的脸庞下黑黑的两条辫子,在青山绿水间跳动,非常可爱。每每下山回家后,我便把她的一些美照保存到QQ相册里,她发现也曾在QQ里问我:“存我照片干嘛”?我只回:“因为我爱看你的辫子”。然后发个笑脸,她也就默许了。辫子情结直到今天也从没减弱。天下户外是一家。自从我在延吉找到户外徒步组织后,如果时间允许,就会和大家一起登山。<span style="font-size:18px;">尽管我拍照水平有限,但在</span>徒步过程中,每每遇到有梳两条辫子的驴友,我就会多给她拍一些照片。有时遇到不认识或不太熟习的,也会偷偷从她后面追上来,边走边偷拍一下她背影下的辫子。</p> <p class="ql-block"> 说到辫子,就不禁想到清军入关、满人入主中原后的“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和让男人和女人一样背后托着的一条大辫子,对于我们汉人,这实在是一种民族耻辱。直到后来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汉族的男人们才剪掉了强加于头上的耻辱。尽管后来还出现了跳梁小丑辫帅张勋的闹剧。</p> <p class="ql-block"> 辫子是一种发型,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文化,更是一部历史。辫子是女性柔美的一种体现,也是女性魅力的独特诠释,更是女人味儿的一种意象。我爱看并喜欢女人的两条辫子。</p><p class="ql-block"> 二零二五年三月四日真水无香草稿於家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