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鹤峰县城的故事,如繁星般数不胜数,每一段都镌刻着岁月的痕迹,今天,让我们走进1943年10月15日彭春荣(民间称“彭叫驴子”)抢劫鹤峰县城的那段风云往事。为了探寻这段被岁月尘封的历史,我踏上了漫长的走访之路,先后采访了张树林、李润先、徐善道、龚伦美等多位亲历者,他们的回忆,让那段历史逐渐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p><p class="ql-block">听一些高龄老人分析,彭叫驴子部极有可能在前一天就已悄然派人潜入县城,一场风暴正在悄然酝酿。10月14日,国民党县党部的李润先,历经半月精心组织县直机关、学校排练的文艺节目,在福田寺与县城观众见面。当晚,演出场地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精彩的节目让观众们沉浸其中,演出一直持续到凌晨一点多。然而,就在人们沉浸在欢乐之中时,突然,枪声打破了夜的宁静,彭部400余人如潮水般迅速包抄全城。瞬间,百姓们惊慌失措,恐惧在人群中蔓延,大家四处奔逃,原本宁静祥和的县城陷入了一片混乱。</p><p class="ql-block">彼时,县城的警察大队仅有百余人,张树林担任队长,队伍下设3个排,一排长洪朗然,二排长罗麒麟,三排长田甲德。全队共118人,配备的90支“汉阳造”步枪,其中却只有30多支能正常使用,武器装备的落后,为这场保卫战增添了巨大的困难。平日里,一个排负责守卫县政府和监狱,肩负着守护核心区域的重任;一个排驻扎在大队队部(李家祠堂,也称李家坝,原容美剧场处),作为应急支援的力量;还有一个排常常外出执行任务,维护着县城周边的秩序。而彭部抢劫鹤峰县城当天,不巧有一半人员不在县城,这使得警察大队的防守力量更加薄弱。几天前,徐云谷带领一个排前往恩施银行,帮鹤峰银行取款并押运现金,这一去,便带走了不少警力;蔡韫县长则带着10人去下坪、走马、五里催款,县城的防卫力量因此大打折扣。彭部进城后,二排长田甲德立即率部与其交火,试图阻止彭部的进攻,张聋子也率领队伍躲在碉堡中顽强抵抗,他们凭借着有限的力量,坚守着最后的防线。</p><p class="ql-block">彭部转而猛攻监狱,这里关押着众多重要人员,一旦被攻破,后果不堪设想。12名警察拼死坚守,他们毫不畏惧,与彭部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然而,彭部来势汹汹,在激烈的交火中,班长徐海清不幸牺牲,他用生命捍卫着自己的职责。随后,彭部集中兵力攻打银行,银行仅有4名保卫人员,在彭部的强攻之下,根本无力抵挡。很快,两家银行的全部现金和物资被洗劫一空,经济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当时,彭部中有个叫廖本家的士兵,来自白果坪,他原本是鹤峰县警察队的一员,在彭部抢劫县城时被俘虏,被迫加入了彭部。彭部抢劫后撤退至康岭,廖本家亲眼目睹彭部枪杀了县田粮处艾科长和省银行办事处会计刘鼎,血腥的场景让他胆战心惊。</p><p class="ql-block">县民生工厂创始人之一、曾任工务课长的龚伦美,回忆起那天的情景,仍心有余悸。当时,步枪声、机枪声、脚步声、哭嚎声交织在一起,仿佛一首恐怖的交响曲,令人毛骨悚然。人们惊慌失措,四处奔逃,龚伦美赶忙将门市上白天未卖完的布和袜子转移到总理遗像处下面的地板内,试图保护这些财产。然后,他紧紧关闭大门,躲在屋内,大气都不敢出。然而,彭部士兵端着枪、挥舞着刀,在外面大声吼叫:“开门,不许动,不然就砍头!”他们如狼似虎地冲进来,屋内的物资被洗劫一空,甚至连床上的被子都没留下。经此一劫,民生工厂厂长徐云谷引咎辞职,他觉得自己未能保护好工厂。此后,尽管多次任命新厂长,但因人心惶惶、资金困难,工厂始终未能恢复生产,曾经繁荣的工厂,如今只剩下一片萧条。</p><p class="ql-block">当年,徐鼎清年仅11 - 12岁的儿子徐善道,对彭部抢劫的场景记忆犹新。他回忆道,枪声响后,全家人匆忙将家中物品搬往与张家相邻的夹墙。夹道里除了一担装满清尿的尿桶,空间十分狭小,一家人挤在里面,大气都不敢出,恐惧笼罩着每一个人。听到外面大街上有人哭喊,他悄悄从门缝望去,只见沿东街自家后面的土坎上趴满了人,朝着百斯庵县警察队碉堡开火,激烈的战斗就在眼前上演。街道上,人们背着背篓、挑着箩筐,里面装满了抢来的物资,丢落的东西散落一地,一片狼藉,整个县城仿佛变成了一个混乱的战场。大伯徐吉昌上厕所出来时被彭部几个士兵抓住,被误认作县长,情况十分危急。徐善道见状,急忙喊道:“他是我的伯伯,是学堂里的先生,不是县长。”这才让大伯逃过一劫。那次,他的表弟孙紹基、孙紹統还被彭部掳去做人质,家人心急如焚,历经无数周折,花费大量钱财,几年后才从湖南赎回来,这段经历,成为了他们心中永远的伤痛。</p><p class="ql-block"> 鹤峰历史文化,无论是底蕴深厚的土司文化、热血激昂的红色文化,还是绵延万里的茶道文化,鹤峰城都是其中永远无法绕过的重要节点,流传许多故事,而诸如彭叫驴子抢劫县城的故事,人们总认为与今天所说的红色文化搭不上边,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记忆,然而当年彭春荣打着抗日的旗号,横行湘鄂边一带,被当地老百姓称之为“彭叫驴子率部几次抢劫鹤峰走马、太平等地,尤其是此次抢劫县城,成为那一代人刻骨铭心的印记和无法平抚的伤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