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象关寻找解放前动荡岁月踪迹

平静

<p class="ql-block">英国殖民者企图通过修建滇缅铁路掠夺云南资源,并在1897年提出修建计划。</p> <p class="ql-block">1990年,清政府与英方达成协议,决定分段修建滇缅铁路。</p> <p class="ql-block">1912年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描绘了滇缅铁路的蓝图,希望通过发展交通实业兴国。</p> <p class="ql-block">1938年 滇缅铁路工程处调集了中国一流铁路专家进行勘测,并于同年12月25日开始分段施工。</p> <p class="ql-block">1942年,日本侵略军队占领缅甸,随后攻陷滇西重镇腾冲等地,直接威胁到我国西南大后方。为防止日军利用滇缅铁路长驱直入,国民政府下令破坏已修好的路基、涵洞等基础工程。</p> <p class="ql-block">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市金山镇,有一处滇缅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由一段保存较好的铁路路基、五座桥梁和四个隧道组成,是当时中国铁路建设成就的见证。这些遗迹承载着云南近代的沧桑巨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走进这里,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看到当时人们为了修建铁路而付出的艰辛努力。那些坚硬的岩石在人们意志力的面前也变得柔软,隧道墙壁光滑,道路平整,让人惊叹于工人们高超的手艺。而如今,这里长满荒草,只有偶尔的徒步者会来到这里,感受那段动荡岁月留下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隧道出口处,光线将身影拉长形成剪影效果。身后是茂密的树林,天空湛蓝,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刚刚从黑暗的隧道中走出,心中还残留着隧道中的阴森气息。这里曾经是滇缅铁路的一部分,如今却只剩下这残破的遗迹。</p> <p class="ql-block">五孔的铁路桥横跨在山谷之上,高百余米,宽三、四米,桥面上长满野草,尽显沧桑荒凉。走在桥面,山风吹过,让人感到颤颤巍巍。</p> <p class="ql-block">铁路基已找不出原来的样子,只有凄凉荒草丛生,两边树木林立。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山野小路。不过却也平坦,人为开整过,当年,人们为了修建这条铁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如今成为历史的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新老铁路共存,证实时代变化之快,人类高科技发展之迅猛而感叹。一列高铁呼啸而过,与这古老的铁路遗迹形成鲜明对比。站在这里,仿佛能看到当年铁路修建时的热闹场景,也能感受到战争带来的破坏与无奈。新老铁路的对比,让人感叹时代的变迁,也让人更加珍惜当下的和平与发展。</p> <p class="ql-block">炼象关,这座始建于明朝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的古关,由五道关楼、古街道、居民庭院和三华寺四大部分组成。全长约750米,共五座关楼,一座石拱桥,以及数十家盐商庭院,其规模和布局都显得尤为罕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