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玉湖祖祠作为莆田久负盛名的一座宗祠,近十年来,莆田市党政有关部门始终重视它的内涵挖掘和文化导向引领,带领并引导玉湖祖祠致力于把普通宗祠打造成优秀文化传承基地的努力,实现了从宗祠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平台的华丽转身。</p> <p class="ql-block">莆田陈氏是莆田市百家姓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他和其他姓氏的乡亲一道,共同营造了莆田这座历史名城。作为莆田人数最多的一个姓氏,其中一个支脉,玉湖陈氏家族,和其他陈氏族人一道,在莆田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形成了既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又具有本身特色的玉湖文化。</p><p class="ql-block">玉湖文化有近千年的历史,是木兰溪流域一个重要的文化亮点,是莆田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结晶,在莆田具有巨大的影响力。整合玉湖文化的各种资源,玉湖文化将成为莆田市的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也将在习近平总书记先后10次关心的“全国十大最美家乡河”木兰溪流域打造一座有中原文化属性的玉湖新城。</p><p class="ql-block">玉湖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莆田文献名邦的一个典型表征,是莆田地方文化中值得骄傲的一个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玉湖陈氏家族,从始祖陈仁(1015—1064)奠下“以忠义孝慈,诗礼经书为业”的家训以后,历代子孙恪守不渝,遂成望族,在南宋时已有“一门二丞相,九代八太师”之盛,迄今,莆田有其后裔30多万,分别居住在200多个村庄,海内外共有后裔近三百万,玉湖陈氏家族历代簪缨继世,至今名人辈出。玉湖文化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大河的一条小小支流,也是莆田文献名邦的一个典型表征,是莆田地方文化中值得骄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内涵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家风文化</p><p class="ql-block">玉湖始祖陈仁制定“忠义孝慈,诗礼经书”为业祖训,奠定下家风传承基础;陈俊卿首倡“地瘦裁松柏,家贫子读书”,制定“陈氏家训”,陈俊卿家训成为千年家训经典,至今仍为中纪委推荐的家训之一;陈宓制定“仰止堂乡约”“仰止堂规约”不仅是家风传承,也成为学子求学处世的良方。玉湖家风,延续不绝,至今仍有许多玉湖陈氏族人往来时以抄送家训为礼,在婚礼上以诵读家训为仪。</p><p class="ql-block">耕读文化</p><p class="ql-block">玉湖陈氏家族历代恪守祖训,以诗礼经书为业,秉承陈俊卿“地瘦裁松柏,家贫子读书”的传统,涌现出榜眼陈俊卿、状元陈文龙及理学大师陈宓、史学家陈钧等一大批德才兼备的精英,也激励了莆田历代莘莘学子。现在,从莆田到潮汕、深圳、湛江、海南、广西各地,玉湖陈氏家族大都设有奖助学基金,鼓励后代勤读精进,报效国家民族。</p><p class="ql-block">诚商文化</p><p class="ql-block">玉湖陈氏二世祖陈贵(民间称“陈米牙”),为一代儒商,人称其“为时之俊”“绳直准平”,民间传说陈米牙经商时的一个故事:他做米牙时不收中介费,只用他小指头留的长指甲装一指甲米作佣金。所以在当地名声很好,很多人都愿意和他作生意,商铺前门庭若市,车水马龙。成为公平交易,薄利多销的成功典型。深得商家和民众敬仰。民间传说,闽粤台一带商家做“牙”的民俗就是为了纪念陈米牙。</p><p class="ql-block">节义文化</p><p class="ql-block">陈俊卿为南宋早年名相,清廉正直,力主抗金,在历史上深受好评。史称其“仁者之勇”、“清忠亮直”。他的名言“人才当以气节为主”对玉湖陈氏后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陈文龙接受了这种文化的深刻影响,他状元及第,被皇帝赐名“君贲”,他也确实不负所望,成为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卫士。不仅为官清正,甚得民众爱载,而且坚持民族气节,和其叔陈瓒一道带领莆田军民誓死抗元,最终以死殉国,维护了中华民族主体汉民族的气节和尊严。陈文龙陈瓒不仅分别成为福州府和兴化府城隍神,陈文龙还被封为“水部尚书”“镇海王”,和妈祖一样成为海上保护神。</p><p class="ql-block">廉政文化</p><p class="ql-block">陈俊卿和陈文龙都当过御史,他们是历史上纪检监察官员的优秀典型。他们为了维护社会公正和民众利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陈俊卿、陈文龙他们又是践行廉政的典型,陈俊卿因其清廉,皇帝赐匾“清忠亮直”赞之,而陈文龙也是一生清廉,信守“为官不可干以私”的诺言。陈俊卿之子陈宓任安溪知县期间,县吏按照惯例给陈宓不需要上缴的钱,并告诉他:“这些钱请老爷自行取用,这是老例啊!”陈宓正色道:“钱粮征收入县库,就是官钱,如果私分占用,便成赃物了。这一个‘例’字,败坏了多少贤士大夫啊!”于是,陈宓立即下令把这些钱归还县库,他一生清廉,去世时身无余帛。玉湖陈均、陈圭、陈宇等都以清廉而名传史乘。</p><p class="ql-block">慈善文化</p><p class="ql-block">陈仁公把“慈”列入对子孙的家训,代代相传。朱熹在为《丞相魏国陈正献公行状》中赞陈俊卿家风:“公之家自沂公以来,皆以好施周急闻于乡里。”与陈俊卿同榜的黄公度为陈俊卿母亲撰写的《颍川陈太夫人卓氏行状》中也称赞陈俊卿之母(陈贵儿媳妇)“性好施,乡戚有贫匮者,至倾槖(口袋)不顾”。陈俊卿在《祖德志》也述其祖父:“暨皇祖赠蜀国公讳贵,家用稍饶。每察人孤贫赡之,人心匮告,公欣然应之。时年大荒,人多艰食,公出力储分之,苏数十众。”玉湖子孙恪守家训,蔚成慈善之风。</p><p class="ql-block">理学文化</p><p class="ql-block">由朱熹发启,陈俊卿倡导,由陈宓等创立并产生巨大影响的仰止学派,作为程朱理学中一个重要节点,在理学发展史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和地位,应该下大力气加以发掘整理。黄榦(长乐人)是朱熹的女婿兼高足,闽学者都尊黄榦为理学的继承者。黄榦学说在理学各学派中有极尊地位。嘉定十一年陈宓知南康军,曾与黄榦等人盘桓山间,“(俛,即黄榦)仰其师(朱熹)旧迹”(《宋史·黄榦传》),对仰止堂极其尊仰,且与陈宓同师同源,相互敬重。后他们在白鹿洞书院讲学,吸引了“山南山北士子群集”,还在白鹿洞附近立碑建“流芳桥”(见同治《南康志》)。后来,这些聚集于武夷精舍的学者形成学派团体。以黄榦、陈宓、黄士毅等学者形成仰止学派影响甚广。</p> <p class="ql-block">玉湖优秀文化传统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廉政教育的良好教材,玉湖祖祠也因之吸引各级领导到这里调研、考察。</p> <p class="ql-block">玉湖祖祠成为玉湖陈氏家族训育子孙,激励子孙后代的一个优秀平台。</p> <p class="ql-block">玉湖家风家训成为教育子孙后代的最好教材。</p> <p class="ql-block">许多玉湖后裔在结婚典礼上以诵读家训为仪,形成了诵读家训,传授家训,新人读领悟家训心得的规范程序。</p> <p class="ql-block">玉湖祖祠成为联络台海两岸宗亲的优秀平台。</p> <p class="ql-block">玉湖祖祠成为传播地方文化和文艺形式的优秀舞台。</p> <p class="ql-block">玉湖祖祠成了倡导尊老敬贤,孝亲睦族的楷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