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师父散文)

芷因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无意中看到几个视频,鼻子发酸,眼睛湿润了!</p><p class="ql-block">昨天许多地方下了大雪,河南高速路上因大雪堵了十多个小时,附近的村民自发组织的给司机们送吃的,喝的,那场面令人动容,许多司机感动的都热泪盈眶,一个山东的司机流着眼泪说“ 又是河南人,每次落难贵地,每次都是你们的出现,让我们能躲过一劫,敬河南人,大灾大难大爱面前,河南人没有输过,山东老乡感谢你们,”另一位司机也感 动的说“我在信阳市新县,2024年春节遇上大雪,大广高速附近村民也是免费为滞留回家的人送水送饭,中国有句古话:大义河南人!”一位广东的司机感慨说;“ 前几年堵别的省沿江高速,开水五块一杯,泡面十块一碗,要开水泡就十五,我那时的工资才30一天”几个人的话语,感慨万千,我纯朴善良的父老乡亲!</p><p class="ql-block">前几天,河南省文联主席、著名作家刘震云在河南省人民会堂作题为《文学、哲学与故乡》的演讲,他说了一句话“河南的味道越多,中国的味道就越浓!”这句话我思维了很久,河南的“味道”是什么?老家的味道是什么?一方水土一方人,河南是传统文化的发源地,是贤圣之道的地方,最美的“味道”就是父老乡亲的勤劳和善良!</p><p class="ql-block">刘震云老师说起姥姥:姥姥不高,一米五的个头,但每次割麦都比别人快,有一次他问姥姥为什么最快?姥姥的回答是:“无非是在别人直腰时,我从来不直腰,都是趁着别人休息的功夫,又往前割了。”</p><p class="ql-block">刘老师说“这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农村妇女留给我最大的遗产。”刘老师的姥姥是我们祖辈每个人的缩影!这方土地,这方人民的勤劳,在后辈子孙血脉里永远流淌着!</p><p class="ql-block">记得小时候我家里盖房子,风水先生择了黄道吉日,母亲问起,风水先生说,那个吉日会给我家带来五十年的富贵,我母亲又问,对邻居如何?风水先生因为和我家世交,便低声说“你家富贵,他们财运就不如你家”我母亲推掉了那个日子,说“无论住到哪里,邻里乡亲平平安安比什么都重要”一直到如今,我们姊妹都不曾忘记母亲的教导,善良是最无价的珍宝,心平一切都安!</p><p class="ql-block">善良勤劳的父老乡亲,没输过一次民族大义,种的粮食养活了14亿人口,身为河南人,真的感到骄傲自豪!</p><p class="ql-block">近几年,河南卫视在艰苦的条件下,成了传播传统文化的龙头老大,真的很欣慰,在这个人心不古的年代,我河南人民担负起了慈悲替天宣化,忠孝为国教民的使命!</p><p class="ql-block">而许昌的于东来,如一股清流,创建了人民至上的第一家胖东来超市,让所有的顾客吃到放心的食物,用到放心的产品,这份大爱潜移默化的传递,他盈的不只是利润,而赢的是天下老百姓的心!因为他心里只有老百姓!</p><p class="ql-block">这方人民从小都是在河南豫剧的熏陶下成长,从小我们就知道忠孝节义,义薄云天,豫剧唱的是家国情怀,“厚重”,是豫剧的根基,是这片土地上人民性格的写照。中原的特殊地理位置与悠久历史,使其文化融合了华夏文明的精髓,自然也融入了中原儿女那份沉稳、坚韧的特质。经典剧目《穆桂英挂帅》:"儿女情长诚可贵,报国定国价更高。须知国破家何在,岂容儿女误纲常。"豫剧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将历史人物的家国情怀与爱国精神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厚重坚韧是中原文化的底色,而在豫剧中,这种厚重转化为震撼人心的唱段与表演。除此之外,"刚柔并济"的人物形象也常常在豫剧中呈现。《花木兰》中的花木兰就是这样一个典型角色,她既有"替父从军"的坚毅果敢,又有对家人的深厚情感,体现了中原人既厚重又激情的性格特点。豫剧是中原文化的精髓,是中原人民永恒的精神家园与艺术瑰宝!</p><p class="ql-block">说不尽的乡音,道不完的乡情!我会一如既往将传统文化贤圣之教弘扬开来!因为我是河南人………</p><p class="ql-block">——白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