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陵公园遊记, 2025.2.28

英姿

<p class="ql-block"> 清福陵,一座承载着大清王朝历史的皇陵,这里长眠着大清王朝的奠基人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和皇后孝慈高.叶赫那拉氏。是清朝皇氏盛京三陵之一。(永陵,福陵,昭陵)</p><p class="ql-block"> 福陵位于沈阳东侧,因此又被称为“东陵”。始建于1629年,历经顺治、乾隆、康熙等朝代的修建,形成了如今宏伟壮观的建筑群。1929年,它向世人敞开了怀抱,成为公园的一部分。2004年,它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如今是国家4A级景区。每一次踏入这里,都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金戈铁马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  俯瞰已有四百多年历史的皇陵,那宫殿式的建筑群被雪后劲松密林环抱着,庄重威严。从低角度向上望去,古树参天,万松耸翼,32座右建筑错落有致,庄严肃穆,气势宏伟。这些建筑不仅是清王朝发展的见证,也是满汉文化交融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幅盛夏福陵的俯视图,被翠绿树木簇拥的皇陵,由低顺势至高,以神道为中轴线,对称分布。寓意大清江山福远长久的福陵,极其宏伟壮观。深深地被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的设计美感而震撼!</p> <p class="ql-block"> 东陵公园距沈阳市中心约二十里地,背靠天柱山,前临浑河。古松众多,景色幽静,是夏日避暑的好去处。我曾多次来到这里,最早一次是在1984年。后来,我带着亲属和孙子来过。那时孙子还小,我们租用了皇帝服装为他拍照,他看起来格外神气。如今,孙子已经长大,对沈城的历史充满好奇。趁着寒假,我带着他再次来到东陵公园,希望能让他更深刻地了解这段历史,同时也了却自己近年的一个心愿。</p> <p class="ql-block"> 正红门是进入东陵的第一道大门。它有三个门,左侧是臣门,中间是神门,平时不开,只有祭祀时才开,又叫鬼门。右侧是君门,皇帝祭祀时走的门。正红门的雕刻精细美观,双龙戏珠的图案栩栩如生。历经四百多年,依然保存完好,仿佛在向游人诉说着往昔的荣耀。</p> <p class="ql-block">  右侧君门,现已是游客入囗。它的精心雕刻仍然艺术经典。</p> <p class="ql-block">  正红门前方,有两对狮子守护着皇陵大门。公狮手里玩球,母狮与幼狮嬉闹,这些石狮子不仅增添了陵园的威严,也让人感受到一种生命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 环绕四周,正红门东西两侧有对称庄重的碑坊,还有精心雕塑的五彩龙壁。蓝天之下,满清八旗的旗帜随风飘扬。这些对称的建筑和装饰,体现了古代建筑的宏观美学,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放大可见的滿汉文字,与龍的精细雕刻,不禁为之赞叹!</p> <p class="ql-block">福陵简介</p> <p class="ql-block"> 从正红门进入,一条神道延伸开来。神道两侧有对称的华表,又称为擎天柱,建于顺治七年(1650年)。这些华表上雕刻着精美的龙纹,仿佛静述着大清充滿神奇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神道两侧对称放置着骆驼、马、虎与狮子石雕,被称为石像生。这些石像生展示了墓主的地位、身份和权势,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  一百单八磴是清皇陵独一无二的建筑,依山势而建,与地面成45度角,长40米,宽7米,两侧有1米高的扶手墙,上面复盖黄色的琉璃瓦。传说108磴把天上三十六罡煞星和七十二地煞星踩于脚下,以保福陵平安无事。攀爬108磴时,感受到这是一种历史的沉淀。经典、标志,祀福,平安,让人难以忘怀!</p> <p class="ql-block"> 站在108磴上,东陵的远景尽收眼底。远处的树木和蓝天白云交相辉映,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孙子在攀爬中,显得格外兴奋。他时而驻足欣赏风景,时而继续向上攀登。</p> <p class="ql-block">  用物理学角度,登较陡的山路走Z字形是省力的。尝试一下。</p> <p class="ql-block">孙子在登顶路上……</p> <p class="ql-block">  走过108磴,前方是神功圣德碑。这块碑是对皇帝功绩的赞颂,碑文记录了皇帝的丰功伟绩。站在这座红色建筑前,我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走过神功圣德碑,前方是方城隆恩门。方城城高5米,周长370米,有马道和垛口。四角上有四个角楼,红墙黄瓦,布局严谨。进入方城,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这里曾是祭拜灵牌之地,如今已成为人们缅怀历史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隆恩门</p> <p class="ql-block">仰望隆恩门</p> <p class="ql-block">宝城、宝顶与地宫,这些地方承载着无数的秘密。虽然不能进入地宫,但从宝城和宝顶的介绍中,我依然能感受到古代建筑的神奇。返回途中,我心中充满了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敬意。东陵之游,不仅让我了解了古迹历史,领略了古建筑的神韵,也让我为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所折服。</p> <p class="ql-block">方城内建筑</p> <p class="ql-block">城墙及角楼</p> <p class="ql-block">  东陵一游,了却了我一直以来的心愿。它不仅承载着家族的记忆,也承载着我对祖先的怀念。母亲曾告诉我,她小时候曾在前陵堡居住,姥爷是正黄旗人,一直在东陵做守陵的祭祀主持,皇帝回访祭祖时是最崇拜最忙碌的。姥爷是周围十里八乡的乡长,很有威望。全家享受皇家供奉。一家都是读过私塾的开明人,母亲姐妹几人的名字松芳、竹芳、梅芳,都是姥爷起的。后来母亲兄弟姐妹大都在沈阳从事教育事业,有教師,教授,还有在领导岗位的校长。我作为“书香人家”的后代。唯一继承母亲教师事业的女儿,为身上也流淌着皇氏血缘深感荣幸。瞻仰东陵,回顾往事,书写此美篇也算是对祖先们的一种深切的怀念与真诚的感恩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3日完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