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城墙前世今生(十八)——解放之门挹江门

婉约天空

<p class="ql-block">  有一座城门,它亲历了南京中轴线中山路的诞生;目睹了孙中山奉安大典的盛况;见证了南京解放时解放军首批入城——它就是挹江门。一直以来,它都是南京最雄伟的城楼,是古城当之无愧的名片。</p> <p class="ql-block">一、位置及特点:</p> <p class="ql-block">  挹江门位于城区西北鼓楼区中山北路上,在人头像形城墙轮廓线的头顶处,是民国时期新开城门。此门的开辟,对南京下关街市的形成,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特点一:挹江门是现有城门中最早改建成三孔城门的。</p> <p class="ql-block">特点二:挹江门城楼是南京明城墙仅有四座城楼中最雄伟壮观的,它长期是南京明城墙的最主要的形象代表。</p> <p class="ql-block">特点三:挹江门两侧是山,城门建于山坳间,形似关隘。城门外护城河因路中断,这是南京明城墙护城河从中山门开始唯一一次中断。也是现存仅有的三座无桥城门之一。</p> <p class="ql-block">特点四:挹江门紧邻下关,而下关有津浦线浦口站(1912年通车,隔江轮渡相通)、宁沪铁路南京站(1908年通车),交通之便,使之成为民国后南京城北与外界最重要进出城通道。</p> <p class="ql-block">特点五:中山路(大体成Z形横贯南京主城,起始中山码头,经挹江门,过鼓楼、新街口,终于城东中山门)是中国第一条现代化城市干道,1928年建成通车,作为当时世界第一长度(近13公里)的民国时期南京中轴线,沿途设有大量机关,挹江门横跨的中山北路,附近有大量民国优秀建筑遗存,如同民国建筑陈列馆(图为今中山北路虹桥段)。</p> <p class="ql-block">二、挹江门的前世</p> <p class="ql-block">  清朝末年,随着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在下关签订,不久这里开为商埠(有商埠街地名遗存),商旅往来,渐趋繁华,加之津浦铁路,沪宁铁路,中山码头,长江航运码头等基础设施陆续开通运营,下关成为城北商贸中心,民国前,进出城需要在仪凤门绕行,在更接近商贸区处破墙开路,势成必然。</p> <p class="ql-block">初为单孔城门名为海陵。1915年,在明城墙西北段四望山附近始开辟单孔城门,因主持开门的江苏省民政长韩国钧是海陵(今泰州)人,故称海陵门,并修路通达江边。从南京老地图挹江门对比可以看出,1903年没有开此门,也不通路,有仪凤门进出城;1928年标注的是海陵门,但还没有中山路;1949年标注的是挹江门,中山北路贯通;2024年今图,下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继开三孔,改名挹江,续建城楼,以示凯旋。 1928年7月,海陵门易名为挹江门(意为挹取江流);1929年初,为迎接孙中山灵柩,将单孔改建成三孔券城门,此多跨连拱的复式券门,开南京三孔券门之先河,由民国考试院院长戴季陶题写匾额,拓宽改建后的中山路从城墙穿过;1930年始建城楼,1937年12月南京保卫战后期,国民党守军及逃难市民,蜂拥至城北挹江门处,欲从下关渡江逃离,由于战时城门由三孔封堵成一孔,通道狭窄,场面混乱,造成踩踏事件,死伤甚多,城楼也毁于战火,1946年11月复建城楼,并一度改名为凯旋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三、挹江门今生</p><p class="ql-block"> 1949年4月23日,渡江战役中,人民解放军35军(浙江解放后,改为杭州、绍兴、衢州守备部队,番号撤销,但作为解放南京的部队,载入史册)103师侦察部队,得知国民党守军放弃抵抗,撤离南京,奉命首先从浦口过江,通过下关发电厂地下党组织,搞到仅存的京电号火轮(国家一级文物),接部队过江,先头部队从挹江门进城,并迅速占领总统府,随后,约1400多解放军陆续进城,宣布南京解放。毛泽东主席闻讯,十分高兴,写下脍炙人口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挹江门成为这一历史事件的见证者,南京人一度称其为解放门。</p><p class="ql-block"> 1980年挹江门城楼进行修缮,1984年4月辟为由邓小平题写馆名的渡江胜利纪念馆,该馆2009年新扩建至渡江路1号。挹江门城楼现为中国明清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南京明城墙保护志愿者协会等机构办公场所。</p> <p class="ql-block">城墙内有四望山(俗称八字山),挹江门开山而建,小山纵览时代风云变幻。</p> <p class="ql-block">四望山市民俗称八字山,因民国时期、解放后,国共政府曾经三度在山坡镶嵌具有时代特征的八个大字,故称之。现辟为市民休闲公园。</p> <p class="ql-block">从华严岗门到挹江门,依稀可见新老城墙痕迹。有左右界碑及记事石碑,是光绪十一年(1885年)修复城墙记载,有研究者据此认为是太平军破城处(杨国庆等),根据清代史料,破城处在静海寺仪凤门处,多数学者认可这一史实。近年,人民政府投入巨资,打造绿道公园亦见石刻记载。</p> <p class="ql-block">四望山城墙上有市民休闲广场,有80多年历史的高大落羽杉、在南京十分罕见。</p> <p class="ql-block">挹江门附近城墙外小桃园公园是政府2003年开始打造的城墙外护城河一体化休闲公园,石刻记载了建设单位及背景。</p> <p class="ql-block">挹江门城楼附近有作围挡隔离的内墙,婉如游龙。</p> <p class="ql-block">四、历史瞭望</p> <p class="ql-block">挹江门的历史瞭望从城外开始,让我们越过长江,由远及近,先到浦口,那是津浦铁路南京起点。</p> <p class="ql-block">1、浦口车站旧址。江北的津浦铁路及浦口车站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914年投入运营。朱自清著名散文《背影》成了浦口车站文化符号。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网红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2、中山码头。位于长江南岸的中山码头始建于1925年,1929年为纪念孙中山灵柩从津浦铁路经这里进城安奉,改名为中山码头。1953年2月,毛泽东主席乘昆仑号军舰,从武汉来宁,在此登岸。1992年重建候船大厅,现为鼓楼区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3、民国首都电厂旧址。民国首都电厂,在中山码头旁,源于1909年中国第一家官办电气—金陵电灯官厂,1920年建成发电所,列为全国第一批工业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4、扬子饭店旧址。扬子饭店座落在中山北路599号(宝善街口,老街已拆迁消失),由英国人建于1912年,解放后,法院登报未见法定继承人,收归国有。其独特珍贵处一是用明城墙砖砌成(拆自浦口),二是南京唯一城堡式酒店。是第四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5、渡江胜利纪念碑。位于热河路广场(中山北路与热河路交汇处),1984年建成,由邓小平亲题碑名。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6、道圣堂旧址。位于中山北路408号南京十二中学院内,是美国基督教堂,始建于1915年。传教士约翰•马吉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用摄影机拍摄了105分钟日军暴行,是唯一大屠杀影像证据,2015年与其他南京大屠杀档案一并列为世界记忆名录。中国人民心存感激,将道圣堂旧存作为南京十二中图书馆,并命名为约翰马吉图书馆。道圣堂现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图为马吉之孙参加图书馆命名挂牌仪式。</p> <p class="ql-block">7、绣球公园。位于中山北路406号道圣堂旁,始建于1952年,园内马皇后脚印及传说是其特色。图为笔者40多年间在绣球公园同一地点拍摄,正所谓:曾经青春年少,转眼年过花甲,人生岁月沧桑,挹江城门依旧。</p> <p class="ql-block">8、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挹江门丛葬地,位于挹江门外右侧,绣球公园明城墙旁,是南京17处丛葬地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中山北路从鼓楼始,到挹江门,不到5公里,民国优秀建筑比比皆是,由于城建,不少已损毁,但仍然留存较多,城内由远及近的历史遗存主要有:</p> <p class="ql-block">1、民国外交部旧址。位于中山北路32号省人大院内,始建于1934年,由建筑大师童寯及赵深、陈植设计,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曾经是侵华日军司令部,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世纪中国建筑遗产。</p> <p class="ql-block">2、熊式辉公馆。位于中山北路40号,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熊式辉是同盟会员,国民党要员,国民党军二级上将,1974年病逝于台湾。</p> <p class="ql-block">3、民国华侨招待所旧址。位于中山北路81号议事园,建于1933年,由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著名建筑师范文照设计(校友中著名建筑师有梁思成、林徽因、杨廷宝、童寯、赵深、陈植等),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4、民国最高法院旧址。位于中山北路101号,建于1933年,由著名建筑师过养黙(曾就读于美国康奈尔、哈佛、麻省理工土木工程专业,其岳母倪桂金有一个亲妹妹叫倪桂珍,倪桂珍有三个女儿分别是宋庆龄宋美龄宋霭龄)设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5、民国立法院、监察院旧址。位于中山北路105号军人俱乐部院内,建于1935年,著名建筑大师童寯设计,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6、土耳其驻华大使馆旧址。位于中山北路174号,由两幢西式别墅组成,建于1935年,为南京市近现代重要建筑。</p> <p class="ql-block">7、民国首都饭店旧址。位于中山北路178号现华江饭店院内,建于1933年,由著名建筑大师童寯设计,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8、民国资源委员会旧址。位于中山北路200号南京工业大学虹桥校区院内,建于1947年,由著名建筑大师杨廷宝设计,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9、民国联勤总部旧址。位于中山北路212号,建于1935年,现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0、国际联欢社旧址。位于中山北路259号南京饭店院内,建于1936年,由著名建筑师梁衍(与梁思成、杨廷宝、童寯等同为宾大校友)设计,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1、矿路学堂遗址。位于中山北路283号,建于1898年。鲁迅于1898年从水师学堂转学到陆师学堂的矿路学堂,1902年1月毕业,随后公派留学日本。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2、国民政府行政院(铁道部、粮食部)旧址。位于中山北路254号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北院内,建于1933年,由著名建筑师范文照与赵深合作设计,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3、民国交通部旧址。位于中山北路303号政治学院南院,建于1934年,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4、英国驻华大使馆旧址。位于双门楼宾馆院内,建于1946年,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5、江南水师学堂遗址。位于中山北路346号,始建于1890年,1899年,鲁迅曾在此管轮专业学习(7个月后转入陆师学堂的路矿学堂直至毕业)。1912年改为海军军官学校,1929年为民国行政院海军部。图为海军部门楼,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6、曾水源墓。位于挹江门东南侧的归云堂睦寡妇山上,1953年10月被意外发现,是全国唯一太平天国高官墓葬,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曾水源官至太平天国天官正丞相,1855年在天京事变中被杀。</p> <p class="ql-block">五、城墙之美</p> <p class="ql-block">挹江门虽然不是明朝所建,但建于民国,见证国民党政府在南京的兴起、溃败,见证解放军进城,人民当家做主,人民政府建设新南京的辉煌成就,今后,它仍将巍然屹立在历史长河中…</p><p class="ql-block"> 虎踞600年,龙蟠70里,下期要介绍的仪凤门,是明代传承有序的城门,它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我们不见不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