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贵于行之

陈光军 Sunshine

<p class="ql-block">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有这样一句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简短的话语,深刻地揭示了学习的真谛——学贵于知之,更贵于行之。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学习不仅在于耳闻目睹,更在于亲身实践,将所学知识付诸行动,方能真正领悟其内涵。</p> <p class="ql-block">西汉文学家刘向有言:“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这句话穿越千年的岁月,依然熠熠生辉。无数思想家、教育家都在反复强调一个永恒的真理: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知行合一,重在实践。胸无点墨者难有所成,而博闻强识则是行动的基础。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以“行知”为名,正是体现了“行动——知识——再行动”的教育理念,强调通过观察与实践获取真知。</p> <p class="ql-block">教师在教学中应追求“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的境界。齐白石为画虾,终日蹲守虾池旁;徐悲鸿为绘《奔马图》,常藏于马厩中观察;达·芬奇为完成《最后的晚餐》,耗时两年半,遍访酒馆、市井,只为捕捉人物神态。这些大师的事例无不告诉我们,学有所成,必先有“知”,而“知”是“行”的前提与基础。唯有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方能在实践中游刃有余。</p> <p class="ql-block">在教学过程中,单有“知”是不够的,关键在于“行”。荀子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孔子亦言:“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若只知之而不行之,所学终将付诸东流。李时珍为确保医书准确,亲自入深山采药;徐霞客为完成游记,遍访名山大川;巴尔扎克为描绘书中人物,亲赴非洲猎狮;托尔斯泰为刻画战争场景,亲临战场。这些事例无不证明:实践出真知,唯有“行”,才能验证所闻所见,掌握真正的知识。在教学中,通过参与课外活动、观察自然,使学生体验生活、感悟自然,方能实现知行合一。</p> <p class="ql-block">学习知识,不应仅限于听闻与接受,更应调动眼、耳、手等感官,实现闻、见、知、行的统一,方能达成理想的学习效果。赵括纸上谈兵,终致败北;今之学生空谈理想,终无所成。唯有将所学付诸实践,方能真正掌握知识,成就非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