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父亲从四个孩子懂事起,常跟我们讲他小时候跟大人一起逛庙会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故事是这样的。父亲第一次逛庙会那天,临出门,奶奶给了他一个铜板,让他在庙会上给自己买点好吃的。我好奇地问:这一枚铜板能买些什么?两块芝麻糖或一个小糖人吧,父亲告诉我。</p><p class="ql-block"> 庙会上买东西的,卖东西的,人多得很,热闹得很。看着那些诱人的小糖果,父亲的口水不知咽了多少回。“你最后买什么了?”我忍不住问。“什么都没买”。看着我纳闷的表情,父亲说:握着手里的那个铜板,想着家里钱少困难,他啥都没买。逛完庙会回到家,那枚铜板一直在他手里紧紧攥着,张开手掌,铜板和手心都汗津津的。</p> <p class="ql-block"> 我清楚地记得,父亲讲完故事,我非常难过,心疼父亲啥也没吃到。听故事那年,我大概十岁左右,跟父亲逛庙会的年龄应该差不多。</p> <p class="ql-block"> 父亲的故事,很深地影响了我。小学低年级的一个暑假,我跟同学去松花江边玩了一上午,等车回家的时候,已是下午1点多了。早晨出发前,父亲给了我两角钱,让我中午买面包和汽水。</p> <p class="ql-block"> 等车的人排着长长的队伍,我肚子饿得咕咕叫。摸着裤兜里的两角钱不知怎么解饿。商店太远,买面包不可能了。看了下四周,一个小商贩推着一个手推车,停在路边卖西红柿。捏着兜里的两角钱,走到手推车前,看着那些红艳艳的柿子,我准备掏钱买两个。但很快,我的手从裤兜里抽了出来。忍一会儿就到家了,我对自己说。</p> <p class="ql-block"> 我的肚子相当不满意我的想法,它用更大的声音“咕咕”地叫着,表示抗议。我再次来到手推车前,“坐上车一会就到家了”的念头又冒了出来。最后,我还是转身离开了那车西红柿。</p> <p class="ql-block"> 回到家,我做的第一件事是,把兜里的两角钱递给父亲,告诉他:我一分钱没花!此时,我已经饿懵了,进屋掀开锅盖,抓起一块发糕就往嘴里塞。我听见父亲对弟弟、妹妹说的话:你姐多会过,出去玩一分钱没花。</p> <p class="ql-block"> 事过多年,我常想,当年父亲逛庙会回家,一枚铜板攥出了汗,在交给奶奶那一刻,是不是也听到了一句表扬话?</p> <p class="ql-block"> 现在孩子的生活,跟我们的父辈比是新旧社会两重天,没有可比性。跟我们这代人也是相差悬殊,同样不可比。手里攥着钱舍不得花的孩子几乎没有。父母毫不吝啬给他们钱花,他们想买啥就买啥。孩子的快乐很多都跟钱挂上了钩,真是富贵的一代啊!</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不提倡过分节俭,为了省钱饿肚子的事不应再出现。我们希望孩子们过的是幸福生活,但是,教导孩子心疼父母赚钱不易,懂得感恩,花钱不大手大脚的家风是不是应该倡导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