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包饺子</p><p class="ql-block">饺子,是中国的传统食品之一。古称“角子”,也称作扁食或煮饽饽。古来只有馄饨而无饺子。后来将馄饨做成新月形就成饺子了。除夕夜,十二点钟声一敲响,就开始吃饺子,因此时正是子时,取其新旧交替,子时来临之意。在唐代吃饺子的习惯已经传到中国的边远地区了。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除夕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三十晚上北方人不吃饺子,会觉得没有过年的气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饺子古代称“角子”)。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吃饺子的习俗,据说是从汉朝传下来的。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看到穷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他用羊肉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世代流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