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挎竹筐的小女孩</p><p class="ql-block"> 1977年春,我根据部队领导要求,用四个月的时间训练一批司号员。地点在虞河边上,潍坊京剧团东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天早晨三点半起床,我和五名新同志来到这里,面朝虞河五米多高的河东岸练习。因断崖具有回音作用,也可以尽量减少声音对周围百姓造成噪音危害。大约是四、五月份的时候,有一天早上天刚蒙蒙亮,有五个女孩来到我们附近,其中一个高个女孩从琴盒中拿出一把小提琴,拉了起来。另外四个中的一个个头较矮,有着圆圆的脸蛋,大大的眼睛,用手挎着一个与其矮小身形不相称的大筐子,先是静静地坐在一旁,听高个女孩拉琴。她的目光露出的是羡慕,是无奈。其他三个女孩可没有那么安静,在崖头上上下跑跳。天亮之后,矮个女孩悄悄起身,挎着筐子到不远处的河边割草。不一会儿便挎着满满一筐青草又悄悄回到练琴女孩身边。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p><p class="ql-block">后来,渐渐熟悉,我主动和她们打招呼。她们告诉我,她们五个是同班同学,家庭情况各异。四位同学是受高个女孩的邀请来和她作伴练琴的。因为天太早,所以到我们附近练琴。用她们话说,有解放军叔叔在,就不害怕。矮个女孩也喜欢音乐,但家中父亲有病,母亲是家庭妇女,平常收入靠养几只兔子换钱,才能勉强供应她上学。买小提琴、请老师这样的开支家庭承受不起。所以,矮个女孩空有想法,难以实现。在那个年代,矮个小女孩的情况比比皆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六月,培训结束,我们离开了虞河边,也离开了那帮女孩。时间一晃过去四十多年,许多东西淡忘了,但那个矮个女孩身影一直没有隐去。至今我也不知道那矮个女孩姓子名谁,更不知道她的心愿实现了没有。好在不久三中全会就召开了,希望党的好政策能够让她的梦想得以实现。为此,写了一篇散文,以了却心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