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刀郎《鸿雁于飞》歌词深度解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刀郎在上海演唱会上带来的《鸿雁于飞》,是一首融合了多元文化元素与复杂情感表达的歌曲,歌词内涵丰富,值得深入剖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刀郎开篇唱段:命运、情感与时代的交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曾经写过命运和玫瑰,在跳动着荆棘的坎坷” ,刀郎以命运与玫瑰起笔,玫瑰象征着美好与理想,而荆棘则代表着追求过程中遇到的重重困难,暗示生活中美好与艰难总是如影随形。“我曾经唱过他的悲歌,在失落大地流淌的红色”,“红色”可能寓意着鲜血、伤痛,或许是在感慨历史或生活中那些令人悲伤、付出惨痛代价的事件 ,像是战争、灾难或是社会的不公。“我曾经说过生离和死别,就在周围的世界”直白地表达出对生命无常的感叹,生离死别是人生中无法避免的主题,我们身边不断上演着这样的故事。“是那些树那些草是那些零落成泥的,她埋在荒芜的河”描绘出荒芜衰败的景象,花草零落成泥,被埋于荒河,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就像那些被岁月掩埋的希望与梦想。这一段整体奠定了沧桑、深沉的基调,唱出了生活的苦难、命运的无常以及对消逝美好的追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徐子尧吟唱《春调》:借古喻今的思念与无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徐子尧吟唱的上海奉贤县民歌《春调》,融入了孟姜女的故事。“正月里(呀)来是新(呀)春,家家(那末)户(啊)户点红(呀)灯。人家丈夫(末)团(也)圆聚,孟姜女(个)丈夫(盖)筑长城” ,新春佳节本是阖家团圆之时,别人家夫妻团聚,孟姜女的丈夫却因修筑长城而远在他乡,这种对比强烈地表达出思念之情与命运的无奈。后面几句“二月里来暖洋洋,燕子双双到南洋,人家丈夫(末)同罗帐,孟姜女(个)丈夫(盖)两离分”,以燕子成双成对进一步强化了孟姜女的孤单,借古人的故事映射出现实中人们因各种原因与亲人分离的痛苦,体现出对团聚的渴望和对离别的哀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张旖旎苏州话旁白:细腻的思念与生活感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鸿雁南飞声声哀,阿姐北望泪满腮”,以鸿雁南飞的哀鸣烘托出阿姐对远方之人的思念,“北望泪满腮”生动地刻画出她的悲伤。“鸡晓得进棚,牛羊晓得归栏,阿哥为什么还没回来”,用动物都知道归巢,对比阿哥未归,等待的煎熬之感扑面而来。“覅哭啊覅哭,日里牵记夜里梦中常相会”是自我安慰,只能在梦中与阿哥相见,体现出思念之深。“又是一年鸿雁南飞,回到水中央”,时间流逝,又到鸿雁南飞时,暗示等待之久。“总归是东边会出太阳,西边会落月亮”,在无奈中表达出对生活仍有希望,生活虽有苦难,但依旧会继续。“这个造我谣言,那个放我空气。看哪家的高粱长的高全去把它割掉” ,表达出生活中遭遇的流言蜚语和被人嫉妒、打压的无奈。“一日日蹲在田里投五投六,但愿你,但愿你多吃口饭,少碰到赤佬”,描绘出生活的平淡与艰辛,同时也表达出对远方之人的关心,希望对方生活安稳。这一段用苏州话细腻地展现出女子的思念、生活的无奈与希望,充满生活气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刀郎再次开唱:人生的孤独、坚守与梦想难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曾经写过情人和承诺,在黎明里群居的孤苦”,即使身处人群中,在黎明这样的时刻,内心依然感到孤独,对情人和承诺的书写,体现出在孤独中对情感的坚守 。“我曾经唱过哀愁,在故国的风中飘摇的京洛”,“京洛”常被用来代表故园、文化,在故国的风中飘摇,表达出对故园、文化的哀愁与漂泊之感,仿佛在时代的浪潮中,文化与情感都失去了依托。“我曾经说过憎恶和冷漠,就在这顺流逆流就在这人海”,感慨人海中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存在着憎恶和冷漠,揭示出社会的复杂与人性的弱点。“是那些早那些晚那些日子那些时候,就插在锈蚀的城郭”,回忆过去的时光,如同插在锈蚀城郭上,见证着岁月的沧桑与变迁。“三月里来是清明,桃红柳绿百草青,鸿雁啊鸿雁,天涯路远梦难圆” ,描绘清明时节的美好景色,然而此时却感叹天涯路远,梦想难以实现,美好的景色与内心的失落形成鲜明对比,更凸显出梦想难圆的悲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刀郎后续唱段:生活的磨难与对命运的抗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四月里来养蚕忙,姑嫂双双去采桑”描绘出生活的劳作场景,展现出平凡生活的一面。“当人世间的磨盘碾碎了蚁窠”,将人世间的艰难困苦比作磨盘,把蚁巢碾碎,寓意着生活的磨难对平凡人的打击,人们在生活中就像蚂蚁一样渺小,却要承受巨大的压力。“于是我只看见她的尖叫,她的嚎啕她孤身投炉的沉默”,描述出一个人在极度痛苦和绝望中的状态,尖叫、嚎啕是痛苦的宣泄,而孤身投炉的沉默则是一种极致的绝望与抗争,或许象征着在命运的压迫下,人们即使抗争失败,也会以一种决绝的姿态面对。“我浅唱着,我低吟着,怕惊扰离别的缝合”,表达出小心翼翼地对待离别等情感,不想让那好不容易缝合起来的离别伤口再次被揭开,体现出对伤痛的珍视与避免再次受伤的心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京剧演员念白《诗经·小雅·鸿雁》:对苦难的同情与社会批判</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鸿雁飞翔,带出那些离家远行服劳役的人,在野外辛苦劳作,可怜那些穷苦之人,尤其是鳏寡孤独者,表达出对劳苦大众的同情。“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鸿雁聚集在沼泽,而服劳役的人筑起百堵墙,自己却不知安身何处,发出对归宿的疑问,道出了底层人民在劳役中的艰辛与无奈,以及对公平与安稳生活的渴望。“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鸿雁哀鸣,智者理解流民的劳苦,愚人却认为是在炫耀,体现出不同阶层对劳苦大众的不同态度,批判了那些不理解、不关心底层人民的人,揭示出社会的不公与人心的冷漠。这一段念白,将歌曲的主题升华到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与批判,借古讽今,使歌曲具有更深刻的社会意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鸿雁于飞》通过不同人的演唱和丰富的意象,融合了历史、文化、爱情、思念、生活的苦难与希望等诸多元素,既有对个体情感的细腻刻画,也有对社会历史的宏观思考,展现了人生的复杂多面,引发人们对生活、命运、社会等多方面的深入思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