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建行

樊建鑫

<p class="ql-block">  晋中个地域概念,顾名思义,即是山西的中部地区,特指以汾河谷地为主的太原盆地。晋中被世人所瞩目,是在明代伊始至民国初年,以平遥、太谷、祁县为代表的晋商,作为中国的金融前驱,称雄国内数百年,创造了亘古未有的世纪性繁荣,使晋商文化驰名华夏。 </p><p class="ql-block"> 平遥县位处晋中,太原盆地东南部,明清时期富庶一方,文化古迹众多。平遥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作为“一城两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镇国寺是中国佛教寺院中现存的三处五代建筑之一,彩塑是全国寺庙殿宇中唯一五代作品;双林寺则以彩塑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东方彩塑艺术的宝库”。隆福寺、慈相寺、慈云寺、慈胜寺均是国家重点文物,各俱特色,与众不同。三月初开启了平遥古建寺观行,走村串巷拜访。</p> <p class="ql-block"><b>【镇国寺】</b></p><p class="ql-block">  位于平遥县城东北15千米的郝洞村,始建于五代北汉天会七年(963年)。初名“京城寺”,明嘉靖时改称“镇国寺”。五代十国时期,北汉仅拥有山西中南部的一小片领土,无力同后周王朝抗衡,便大力提倡崇信佛教,为求得佛祖庇佑,在所辖境内大修佛寺。现存寺院坐北朝南,两进院落,占地15亩。有天王殿、万佛殿、三佛楼和观音、地藏、二郎、土地、三灵候和财神殿等</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城两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镇国寺的建筑,以万佛殿为最早,虽经历代重修,仍保持了五代时的风貌,是中国佛教寺院中现存的三处五代建筑之一。面阔、进深各三间,由12根承重的檐柱支撑屋顶,柱头斗拱硕大,出檐宽阔深远,外伸达1.55米,形成像鸟的翅膀那样展开的“飞檐",使庞大的屋顶,坡度平缓,显得非常轻松活泼, 在建筑功能和结构艺术方面达到了统一,成为古代建筑史上的不朽之作。其中的彩塑,是全国寺庙殿宇中保存至今的唯一五代作品。五代时期的彩塑11尊, 继承了唐代重写实的艺术风格,形神兼备、栩栩如神,艺术、文物价值极高。 释迹故事壁画系明代作品,保存完整。</p> <p class="ql-block">  柱头斗拱硕大,出檐宽阔深远,形成像鸟的翅膀那样展开的“飞檐",使庞大的屋顶,坡度平缓,显得非常轻松活泼</p> <p class="ql-block">  斗拱转角辅作粗狂豪放,结构朴实、用材粗硕,鲜明五代建筑特色。</p> <p class="ql-block"><b>【双林寺】</b></p><p class="ql-block"> 双林寺,位于平遥县西南六公里桥头村,原名中都寺,其地本为中都故城所在,因之得名。作为“一城两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林寺则以彩塑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东方彩塑艺术的宝库”。双林寺是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1988年,被今布为全国重点文物。</p> <p class="ql-block">  双林寺占地1.5万平方米,建于北齐之前,已历经一千四百多年。寺院坐北朝南,寺的外围是一圈高大的夯土包砖墙。寺内分东西两大部分。西部为庙院,有十座殿堂、三进院落。释迦殿、罗汉殿、武圣殿、土地殿、阎罗殿、天王殿组成前院;大雄宝殿和两厢的千佛殿、菩萨殿组成中院;娘娘殿、贞义祠组成后院。东部主要是禅院和经房。</p> <p class="ql-block">  双林寺坐落于平遥古城西南6公里的桥头村,“汉文帝为代王都于此",故原名“中都寺”,北宋时期更名为“双林寺”。是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林寺,一座汉化佛寺,佛像题材已融合了佛教的不同宗派,彩塑人物的面相和装束,鲜有古印度的风情,而殿堂的配置更深具中国特色。寺内唐槐、宋碑、明钟,均属稀世珍宝;2052尊彩悬塑形态各异,极具神韵。古代壁画异彩纷呈,飘逸俊美。</p> <p class="ql-block"><b>【隆福寺】</b></p><p class="ql-block"> 隆福寺,位于平遥县南政村北,创建于元大德二年,坐北朝南,两进院落,占地约5亩。山门即是前厅,供奉着高大的金刚塑像。主要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堂、藏经楼、祖师堂等建筑。有“窗花、壁画、盘龙柱、琉璃”四绝</p> <p class="ql-block">  门额“隆福寺”三字,系赵朴初老居士所书;有楹联一对:“隆运昌明,福田广种</p> <p class="ql-block"><b>【慈相寺】</b></p><p class="ql-block"> 位于平遥县洪善镇冀郭村北,初建于唐开元年间(713~741年)。坐北朝南,占地1.8万平方米,由山门、乐楼、关帝庙,钟鼓楼、正殿和东西廊窑、无名大师灵塔组成。慈相寺正在维修中闭门谢客,费尽周折,终于一睹真容</p> <p class="ql-block">【<b>慈云寺</b>】</p><p class="ql-block"> 位于洪善镇钦贤村,位处平遥县城东北部,北与文水、祁县接壤,是平遥“北大门”。慈云寺‌始建于唐代,最初名为法华寺。在明朝时期,慈云寺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并命名为慈云寺,成为“关外巨刹”‌。保持了元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1900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曾在此驻跸,并留下了“英灵千古”和“山河闲气”两块御匾‌。有浓浓的皇家气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慈云寺是一处集佛教、道教、儒家文化于一体的寺庙,这种三教合一的独特布局在平遥众多庙宇中并不多见‌。寺内保存有四座完整的大殿,展示了明朝独特的砖雕和琉璃浮雕艺术‌,精美绝伦,每一块砖头和琉璃浮雕都充满了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b>【慈胜寺</b>】</p><p class="ql-block"> 位于平遥县襄垣村,坐北朝南,两进院落布局,占地10亩。中轴线仅存戏台、正殿,两侧为东西配殿,于正殿两侧分别建东禅房和西禅院。</p><p class="ql-block">始建年代无考,据碑文记载,元至顺三年重建,清代屡有修葺。现存建筑均为明、清时期所建。</p><p class="ql-block">2013年,慈胜寺被公布全国重点文物。铁将军锁门,只能远眺。</p> <p class="ql-block">  喜村晋商毛家大院,为中国弟一家日升昌票号二掌柜的老宅。日昇昌票号成立后,解决了国家银行未出现前大宗项银两往来的困难。喜村七佛庵前网红哼哈二将,铁将军锁门,仅能见局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