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官观潮

岁月如歌

<p class="ql-block">  机缘巧合,女儿在网上抢到了一张海宁盐官潮乐之城主唱音乐酒店的开业优惠券,于是动了去盐官观潮的念头。盐官镇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是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镇,早在中国的汉代便开始晒盐制盐,因此得名盐官。这里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更是天下奇观,观潮的人人山人海,它与山西壶口瀑布,贵州黄果树瀑布并列,是中国观潮赏景的三大胜地。上网查询得知,其实除了八月十八的大潮日,平时农历的初一至初六,十五至二十也是观潮的好时机。为避开春节期间的人潮,我们特地选了正月十八大潮日出行。中午时分抵盐官,未进景区大门先欣赏了一波人造大潮!</p> <p class="ql-block">  在潮乐之城接待大厅的巨幅电子屏幕上开心接受了对各种类型海潮的认知。</p> <p class="ql-block">  酒店五楼餐厅可远眺钱塘江。</p> <p class="ql-block">  我们简单用过午饭,就赶往观潮公园。一路只觉得这里古韵绵长。</p> <p class="ql-block">  江南水乡风情在盐官充分展示。</p> <p class="ql-block">  感觉不足之处是为建设古城游览区,这里的居民已经外迁,古城让人觉得少了点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  盐官海塘是古代的海堤,位于浙江省盐官镇南门外,始建年代不可考。现存鱼鳞石塘建于1736年。建筑包括天风海涛亭、占鳖塔、中山亭、镇海塘铁牛等。盐官海塘为条石海塘,工程结构复杂,是我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工程技术价值。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天风海涛亭。</p> <p class="ql-block">  中山亭。在1916年农历八月十八这天上午,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以及随员等到盐官观潮。海潮来时如万马奔腾,排山倒海,孙中山先生叹为奇观,赞赏不已。大潮过后,一行人在观潮亭合影留念。临下亭时,许行彬代表地方上请孙中山先生题词留念,孙中山先生含笑应允。数日后,孙中山亲笔写了“猛进如潮”四个字,嘱蒋介石转交给许行彬。许奉孙先生命‘’悬于观潮之新亭,以勖勉国人。‘’</p> <p class="ql-block">  处处名胜堪留影。</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观潮诗碑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于1957年9月11日抵盐官观潮。毛泽东观潮之作《七绝.观潮》抒写了他的豪情。全诗如下:</p><p class="ql-block">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p><p class="ql-block">在对潮的绘声绘色中折射出了他继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宏愿。就海宁地方而言,更有一层纪念意义在。所以,经过申报省、中央有关部门批准,在观潮胜地公园占鳌塔旁,建立了一座庄重大气的“毛泽东观潮诗碑亭”,供人参观、瞻仰,让人欣赏、吟诵。</p> <p class="ql-block">  清朝乾隆皇帝手植古朴树。碑文记载,乾隆二十七年三月(公元1762年)亲临海宁视察海塘,御制观海塘誌,并亲手植下朴树。</p> <p class="ql-block">  占鳌塔,又名镇海塔,是一座为镇服潮神而建造的楼阁式佛塔,始建于宋代,重建于明代,至今已有380多年历史。占鳌塔高40米,周围25米,平面呈六边形,外观七层,内为八层,砖身木楼,造型极为壮丽。据说登临占鳌塔观一线潮,是海宁潮观赏的最大特色。可惜我们去时该塔未开放,只能留一点遗憾了!</p> <p class="ql-block">  海塘大堤上关于海宁名人的介绍,这里真是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让人心中敬意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  镇海神牛。根据海宁史料记载,自唐宋以来,钱塘江沿岸经常会发大水。官府在盐官建造起一座40米高的宝塔,取名镇海塔,也就是今天的占鳌塔,但宝塔建起来了,大水却依旧频发,为此,雍正八年,由朝廷出钱,在盐官东西两侧的海塘上,铸造了6头铁牛,每头重达3000多斤,并在每头牛上都刻上了铭文。铭文上介绍了五行的关系,以牛来克水,这个就是当时铸造时的精神依托。</p> <p class="ql-block">  海塘内侧一片祥和安宁。</p> <p class="ql-block">  遥望远方,潮线已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前呼后拥,你追我赶。</p> <p class="ql-block">  潮来啦!浙江水利厅<span style="font-size:18px;">预告,大潮将于下午2:30莅临观潮公园,于是我们早早抢占有利地形,洗耳恭听那变幻莫测的潮声!盐</span>官观潮景区是观赏钱塘江大潮的最佳地点之一。潮头初临时,只见天边闪现出一条横贯江面的白练,隐约可闻隆隆的声响,眼见潮头由远而近,潮线前仆后继,白练不断变宽,瞬间如雷贯耳!人群顿时沸腾:潮来啦!</p> <p class="ql-block">  盐官海塘占鳌塔旁观潮,素有“海宁宝塔一线潮”之誉。那一线在潮来前半小时左右极目天边已隐约可见。我尚在怀疑自己是否误判时,耳中已听闻隆隆的声响,仿佛一阵闷雷涌来。很快潮头由远而近,滚动翻腾而来。顷刻间,潮水横跨江面拉成了一道白练,在观潮人的欢呼声中肆意倾涛泻浪,奔涌向西而去。</p> <p class="ql-block">  大潮过后,势仍汹涌。</p> <p class="ql-block">  观潮后步入白石坛广场。盐官观潮公园中乾隆皇帝观潮的台子叫做白石台‌。乾隆皇帝观潮后在此留下了御诗一首:“镇海塔旁白石台(坛),观潮端不负斯来;塔山潮信须臾至,罗刹江流为倒回。”白石台后毁,现白石坛广场为2002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  三步一回头走下盐官观潮大堤,才发觉入口处还矗立着一块巨石,上面雕刻着原国务院总理李鹏留下的墨宝。</p> <p class="ql-block">  城楼矗立,惟愿镇海!</p> <p class="ql-block">  桥上守护,只为安澜!</p> <p class="ql-block">  听说盐官的海神庙十分出名,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观潮后我们走进了这里。</p> <p class="ql-block">  庙门外广场上的戏台。</p> <p class="ql-block">  清雍正八年(公元1729)九月浙江 总督 李卫奉敕建造海神庙,在春熙门内(今盐官镇春熙路150号)辟地40亩,雍正九年十一月竣工,占地约2.7公顷,耗银十万两,其结构仿故宫 太和殿,建筑材料大量使用汉白玉,有中、东、西三路,故其有“银銮殿”之称。这是一座祭祀浙海之神的神庙。咸丰年间大部分建筑毁于兵燹。光绪十一年(1885)重建,现仅有中路建筑保存,约占地九亩。尚存的石坊、石狮、石筑广场、庆成桥以及大门、大殿、御碑亭,仍显示着皇家督造的气度。</p> <p class="ql-block">  康熙末年,吏治腐败,国库亏空,以致海塘失修,海宁屡遭潮灾。雍正即位后,以雷霆手段,一边惩治贪官墨吏,一边充盈国库,并以“岁修制”维护修塘。为震慑官吏,雍正更敕令以官式营造法,在盐官修建海神庙一座。借神明形象督百官行实效之举。至乾隆期,朝廷斥巨资广泛修建鱼鳞石塘,并推出塘官责任制度,防潮患终见成效。</p> <p class="ql-block">  海神庙正殿</p> <p class="ql-block">  浙海之神,即钱塘江海神。雍正皇帝即位后,对“受职于天,德被于民”的明神非常崇敬。雍正二年,潮涌堤溃。朝廷认为是小民“慢神亵天”,要求百姓虔心敬神。此后七年,虽经风浪,而堤防无恙。大家更相信是大海之神昭灵默佑。浙江海宁濒钱塘之冲,雍正以为“神之御息禅灾莫此为大”,故特发内帑十万两,于雍正八年始建海神庙。庙建成后,在大殿正中供奉一位虚构的“明神”,左右则是当地人们心中的英雄——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创立者钱镠被立为海神,春秋时期吴国名将伍子胥被立为潮神。另有二十位海神配食从祀。</p> <p class="ql-block">  钱镠(852--932年),字具美。临安人。五代时吴越国创立者。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封为吴越王。曾在太糊流域建造堰闸,以时蓄泄。并建立水网圩区维修制度,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天宝三年(公元910年),钱在杭州采用“石圈木桩法”构筑海塘,使之坚固而不易崩塌,对沿海人民生命财产及经济发展贡献极大。。历史上还有钱王射潮筑海塘之说,在百姓中流传甚广。为了纪念他,人们将他立为海神祭祀,于清康熙六十一年从祀潮神庙,雍正五年敕封诚应武肃王,雍正十一年配食海神庙。</p> <p class="ql-block">  伍子胥(?-前484年),名员,春秋楚人,吴国大夫。因父伍奢兄伍尚为楚平王所杀,子胥投奔吴国,佐吴伐楚。后败楚,掘平王墓,鞭尸三百。又佐吴败越,越王勾践请和,夫差同意,子胥力谏不听。又被太宰嚭谗言以致惹恼吴王,赐“属镂”剑令其自刎。子胥预言吴如此下去必为越所灭。夫差大怒,令人用草席包裹伍子胥尸体浮于钱塘江上。传说这天是农历八月十八。伍为泄愤,化身为潮怒吼。故人们把伍称为“潮神”,并相继在海宁盐官和杭州吴山建了伍王庙和伍员庙以祭祀。康熙六十一年从祀潮神庙,雍正三年敕封英卫公,十一年配食海神庙。</p> <p class="ql-block">  从祀的二十位海神都是在百姓心中的功德圆满者。铭牌上简要记载了他(她)们的事迹。</p> <p class="ql-block">  位于正殿后的八角重檐攒尖顶御碑亭。</p><p class="ql-block">‌ 这座御碑亭内矗立着一座通高约五米的御碑,材质为汉白玉石。碑额上浮雕着飞龙和朱雀,双龙抢球的图案栩栩如生。碑身及碑座周围雕刻着飞龙、如意、万字及海潮图案,工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此外,御碑亭的建筑风格独特,碑额上浮雕飞龙和朱雀,阳面刻有雍正皇帝的《海神庙碑记》,阴面刻有乾隆皇帝的《阅海塘记》。这些碑文不仅记录了海神庙的历史,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  走出海神庙,夕阳下庙前的一对汉白玉石狮炯炯有神,尽忠职守。游览下来感觉,海神庙体现的是道教理念,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提倡的“仁义道德礼智信”,在从祀的海神(原本均为普通百姓或官员)生平事迹中,体现十分充分!石狮子倒是不论佛教道教,只要正义就必须维护!</p> <p class="ql-block">  在夕阳下感受建筑与大自然融合之美!</p> <p class="ql-block">  赶在夕阳西下时,捕捉身边美景!</p> <p class="ql-block">  远处的钱塘江,近处的酒店泳池在夕阳中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  冬日树上的鸟巢在夕阳呵护中也如此美丽动人!</p> <p class="ql-block">  不甘夜的寂寞,再度抵潮乐之城接待大厅外感受大潮的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