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名的农机专家吴相淦

一路走过

<p class="ql-block">  吴相淦(1915~2005),是我外婆的小弟弟,也是世界著名的历史学家吴相湘的亲弟弟,我叫他三舅老爷。吴相淦出生于湖南常德百胜巷贺八巷。据资料,吴家居于常德东门外百胜巷、贺八巷,屋宇相连,门户相通,横跨两条巷子。如今,他的故居,当年的荷花嘴是“美国教会设立的懿德女校”,曾是常德市机关大院。当年吴相淦家里留存的四座窨子屋,其中有三座于本世纪初在红卫社区棚户区改造时被拆除,仅仅剩下百胜巷26号三舅老爷家和28号另一位开油行的杨氏窨子屋犹存。这两座窨子屋虽然年代久远破损严重,但青砖的封火墙、玻璃亮瓦天窗、岩石门槛、飞檐翘角、石板天井和雕龙横梁等窨子屋的特征仍依稀可见。那硕大的铆钉将墙体与木结构完美地咬合在一起,显示出窨子屋的标志性特征,这些遗存都具有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欣赏价值。</p> <p class="ql-block">吴相淦的祖父,就是二十世纪初中期享誉海内外的常德大河街“立成和油行(主要经营出口桐油业务)”的老板吴爱亭。父亲是清末秀才,曾留学日本宏文师范,在日本参加过中国同盟会。1919年,5岁的吴相淦进入湖南常德区立初级小学读小学,在那里读到三年级。1922年,随父亲举家搬到湖南长沙,随即转入长沙楚怡小学继续就读。1926年升入楚怡中学。1927年“马日事变”后,汪精卫集团叛变,楚怡中学因为参加街头宣传等活动而被停办。他随即转入长沙明德中学,读至1933年春季高中毕业。毕业后在家自修了半年,1933年秋季考入金陵大学农学院,跟随美籍教授林查理(C.H.Riggs)修读农具学专业。1937年毕业,成为我国最早的农具学专业3个本科毕业生之一。毕业后留在金陵大学担任农具学助教。</p><p class="ql-block">抗战爆发,金陵大学西迁,吴相淦回到湖南,在长沙岳麓山湖南高级农业学校任作物学教员兼农科主任,直到1940年春。1940年2月,至成都金陵大学从事农具助教工作。但他到成都不久,便因常德家中叔父婶母去世返家奔丧。后在湖南安江国立十一中(后为湖南省立第十职业中学)职业部任农业教员,后任教务主任,直到1942年2月。然后转入湖南省立高级农业学校任作物教员兼农科主任,至1943年2月再回金陵大学任农具学讲师,1944年兼授华西大学川康农工学院农具课程。</p> <p class="ql-block">  1943年,吴相淦在成都加入了中华农学会。1945年,吴相淦获得美国向中国导入农业工程计划奖学金。该计划由时任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副主席和国民政府农林部驻美代表邹秉文先生与万国农具公司倡议并支持,由国民政府教育部在中国重庆、昆明、成都、西安四地同时公开招考,共组织10名毕业于农科大学和10名毕业于工科大学机械工程系、并且有两三年工作经验的共20名学生去美国学习农业工程,由万国公司提供包括学费、生活费、购置书籍仪器费和离校实习的差旅费等在内的全额奖学金。这20个人是中国首批赴美学习农业工程的研究生,学成归国后,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农业工程专家。</p> <p class="ql-block">1948年,南京城内人心惶惶,逃往台湾的想法比比皆是。吴相淦为了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实现中国的农业振兴,毅然决定留在南京,继续从事教学研究工作。同年,金陵大学农业工程组改为农业工程系,吴相淦成为首任系主任,同时在系内开设主系课程。</p><p class="ql-block"> 1949年 与金陵大学讲授农具课的美国人林查理合著《农业机械学》是我国一部重要的高等农机教科书,也是20世纪40年代我国早期农机学者对农机专著。</p><p class="ql-block">1950年 《农业拖拉机》主要内容是欧美的农业动力机械,成为我国50年代重要的农机著作之一。该书年内11月即出修订版,主要是增加了苏联拖拉机的介绍。1951年 翻译《耕作原理》</p><p class="ql-block">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吴相淦一直工作在农业工程科研和教育的第一线,历任南京农学院农业机械化系、农业机械化分院、镇江农业机械学院(今江苏大学)农业机械化系教授、系主任、名誉系主任。</p> <p class="ql-block">主要成就</p><p class="ql-block"> 第一,三个专利。</p><p class="ql-block"> 1947年11月18日,吴相淦的研究成果“拖拉机双向行驶设计”获得美国专利,1951年4月17日被正式颁发专利证书。这是他在农业机械方面首个个人获得的专利,也是中国人首次在美国获得农业机械方面的专利。</p><p class="ql-block">1988年,他与学生丁为民(后任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院长)一起研发的“农牧区畜力发电机组”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989年,他在之前的研究基础上再次深入,在畜力发电的基础上,综合利用风力能源发电并进行提水利用,发明“畜力风力联合发电提水机组”,并申请获得实用新型专利。</p> <p class="ql-block">吴相淦在杭州西湖留影</p> <p class="ql-block">  第二,翻译编写农业著作。</p><p class="ql-block"> 1948年吴相淦回国后,就开始与一直在金陵大学教授农具学的美国人林查理(C.H.Riggs)一起编著《农业机械学》一书,该书于1949年问世。1950年,吴相淦又单独编著了《农业拖拉机》一书,并于同年对该书进行修订,增加了苏联拖拉机的相关内容。这两本书与当时清华大学教授刘仙洲的著作一起,形成了“北刘南吴”高等农机教科书的局面。</p><p class="ql-block">由于我国的农机教育事业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刚刚起步,所以农机专业相应的教科书也相当匮乏。致力于此的吴相淦笔耕不辍,在相继问世了两本教科书后,他又翻译了国外教材《耕作原理》来对农机教学进行补充。1964年,他的《农业机械运用学》问世。十年- 期间,他还参与编写了《农机手册》、《驾驶员教材》和《拖拉机维修》等书籍。80年代起,吴相淦开始致力于农村能源的开发与利用,1988年出版了《农村能源》一书,成为农村能源方面的重要书籍。同年,他还与张松明一起编著了《农业机械运用学原理》一书。</p> <p class="ql-block">  第三,论文发表。</p><p class="ql-block"> 1937年,吴相淦在金陵大学学习农具学时的毕业论文题目为《犁之设计与拉力研究》。论文对犁做了简单介绍,然后分亚洲、欧洲和美洲三个地区来介绍犁的演变历程。吴相淦想从犁在世界各地的演变过程中、特别是在中国的演变过程中找到犁被人们不断改进以增进工作效率、合乎地域需要的过程,从前人的思想中获取设计适应新时期、新国情的犁的设计灵感与改进方法。1947年,吴相淦在美国留学时的硕士论文题目为《中国水稻机械化的初步探索》,回国后仍然在水稻机械方面做了延续性研究。</p><p class="ql-block"> 20世纪50~60年代,吴相淦相继发表了论文《马尔采夫犁在江苏盐渍土上应用》、《水稻直佈机试验报告》。进入80年代后,又相继发表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回顾与前瞻》、《我国能源结构分析与农业现代化》、《八十年代我国农业机械化展望》、《八十年代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经济抉择》、《我国2000年农村用能与农业机械化预测研究》等论文。</p><p class="ql-block"> 20世纪90年代左右,吴相淦又带领学生对农村能源的利用进行研究。发表了《立轴V形风力机气动模型的建立及实验验证》和申请课题《超细煤粉与碳5混合气及甲烷等作为内燃机代换燃料的研究》</p> <p class="ql-block">吴胡淦研究的农业工程机械</p> <p class="ql-block">吴相淦研究的农业机具</p> <p class="ql-block">  第四,参加国际学术会议</p><p class="ql-block"> 1981年,吴相淦以中方技术委员会成员身份在北京参加中美能源会议;1982年参加长沙国际支农会议;1983年参杭州国际小规模农业机械化会议。1985年,吴相淦受中国科协委任,担任中国赴印度农业工程代表团团长之职,赴印度参加中印农业工程学术讨论会,代表中国提交了《中国当前农村能源的开发与研究》、《中国的设施农业》、《农业工程技术在中国棉花生产上的应用》和《安徽省水稻种植》等论文,与印度就农村能源、农业食品加工技术、某些农业工程技术的计算方法以及中国农村科普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学术交流。</p> <p class="ql-block">吴相淦参加美国举办的农业工程机械万国博览会</p> <p class="ql-block">吴相淦书席国际农业工程展览会议</p> <p class="ql-block">吴相淦出席国际农业工程研讨会</p> <p class="ql-block">  第五,献身中国农业工程事业</p><p class="ql-block"> 吴相淦始终致力于中国农业振兴事业。1947年在美国留学期间,经他的老师、艾奥瓦大学教授戴维生介绍,加入美国农业工程师学会成为初级会员。虽然回国后失去了联系,但是对其影响深刻。在美留学期间,他与其他留美学生一起组织了中国农业工程师学会筹备会。该组织成为后来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的起始点。吴相淦曾历任农业能源工程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和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p><p class="ql-block"> 留学归国后,在金陵大学执教期间,吴相淦积极推动院系改革,将农业工程组升级为农业工程系,担任首任系主任,同时开设主系课程。他建议,在大学二年级第二学期、三年级第二学期开设农业工程概要课;还提出将此课程分为农业土木工程学概要和农业机械工程学概要两大部分。他在《“农业工程学”在我国农学院之地位及其内容》中写道:“在大学农学院中普遍开设农业工程课程,自为将来实现农业机械化之有效及必经之方法。短时期内,或将为人物议此课程全属空中楼阁,但日后之成效,非可以一日论短长也。”农业工程系成立之初,主要经费是由单位及个人捐款,较为紧张。吴相淦节俭使用,建设农业工程馆,并游说美国农机公司赠送教学用农业机具。同时,利用展览会等多种形式,鼓励青年学子学习农业工程。在他的努力下,农业工程系的报考人数逐步增加。</p><p class="ql-block">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成立南京农学院,同时成立了南京学院农业机械化系。吴相淦继续担任教授及系主任一职,同时承担着教学与科研两项工作中国成立之初,政治运动频繁,由于吴相淦之前的国民党党员身份和与美国人士之间的交流与交往,使他一度陷入反复的政治学习之中,耽误了许多科研精力。1952年,他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在1957年的一次民盟座谈会议上,他先见性地提出“应恢复农业工程系,学习苏联建立农业机械化系面太窄了”的意见,结果被民盟划定为“ 分子”,理由是“反对学习苏联”。为此,他失去了农机系系主任、运用教研组主任、人大代表、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南京分会理事长等职务,甚至从三级教授降为四级教授。直到70年代末才恢复名誉。但是,吴相淦对此并未感到后悔,当他在80年代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一次农机化学术报告会上,看到他美国的同学时说:“看到班上的同学,今天到中国作报告很有感触。无端的政治打击,耽误了我和许多优秀知识分子的工作时间,确实可惜。但是,我对于放弃美国的高薪、优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回到祖国,献身于农业工程、农机化事业一事绝不后悔。”</p><p class="ql-block"> 1985年经农牧渔业部高教司批准成立农村能源研究室,吴相淦任研究室主任,负责培养博士研究生。在他的学生中,有金陵大学农业工程系首届本科毕业生蒋亦元院士、原东北农业大学校长史伯鸿、南京农业大学农业工程学院副院长彭嵩植和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诸慎友等农业工程专家。</p> <p class="ql-block">吴相淦为金陵大学农业工程系挂牌</p> <p class="ql-block">吴相淦执教50周年庆典</p> <p class="ql-block">吴相淦出席博士生毕业答辩</p> <p class="ql-block">吴相淦和师生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吴相淦对于中国农业工程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得到了国家的充分肯定。1991年7月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12月,经国家人事部批准,成为暂缓退休的高级专家。</p><p class="ql-block"> 1992年吴相淦突然昏倒,醒来后生活不能自理。在与病痛抗争多年后,于2005年6月24日不幸逝世,享年91岁。</p><p class="ql-block"> 吴相淦教授卧病后,他的儿女为了继续其未了的农业工程教育事业,向他所在的工作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捐款,在学院设立了吴相淦奖学金。吴相淦奖学金每年评选一次,奖励20名同学,每人奖学金1000元。吴教授去世后,该项奖学金依然向在校学生发放。</p><p class="ql-block"> 2017年11月24日,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展览馆举行了隆重的吴相淦铜像迁移仪式,副校长胡峰,吴相淦女儿吴恩泽为铜像揭幕。南京农业大学校史馆里对其生平和贡献进行了专栏介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吴相淦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证书</p> <p class="ql-block">吴相淦九十岁生日时的庆寿花篮</p> <p class="ql-block">吴相淦重病期间学生前去看望和照顾</p> <p class="ql-block">吴相淦铜像</p> <p class="ql-block">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胡锋、吴相淦的女儿吴恩泽为吴相淦铜你揭幕</p> <p class="ql-block">南京农大师生缅怀吴相淦先生’</p> <p class="ql-block">南京农大校史展览馆介绍吴相淦生平事迹</p> <p class="ql-block">  吴相淦对中国农业工程教育发展影响是深远的,虽然离开我们多年,其英容笑貌我们永远记忆犹新。曾记得老人家在长沙开会期间专程回家乡一趟,在我们家看望时他对邻里乡亲十分亲近,没有一点专家学者的派头,村民们都愿意与他拉家常,介绍农业生产情况,特别是农机具的使用。三舅老爷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p> <p class="ql-block">图为吴相淦女儿吴恩泽在常德探亲时与亲友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我的外婆(吴相淦姐姐)吴克刚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吴相淦在家中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吴相淦夫妇的合照</p> <p class="ql-block">吴相淦夫妇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吴相淦与作者小弟弟李琦的合照</p> <p class="ql-block">吴相淦与外孙女的合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