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记忆——我们79高中毕业生

适情雅趣

<p class="ql-block">时间过的真快,不知不觉,我们流水中学79届高中毕业生离开校园已整整四十六个春秋。每当回忆那段时光,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忽有故人心上过,回首山河已是秋”。四十六年过去,不知有多少人走出了我们的视野,有多事淡出了我们的记忆,唯有高中时的那段快乐时光和与老师的那份情感,深深的镌刻在记忆里,如陈酿的美酒醇香浓郁,越品越觉得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高中时的那段时光,无疑是我们一生最难忘的记忆。我们一起在知识的海洋中探寻奥秘;一起在学朝农的劳动中锻炼身心,一起在西沟梁开荒种地,一起在砖窑旁欢呼我们的劳动成果,一起下乡支农体验农事,一起拉沙搬砖新建校园,一起在吊桥上嬉戏,一起在放学的路上留下欢声笑语……</p><p class="ql-block">那时的我们正值青春妙龄,天真单纯,靓丽阳光,充满着对未来的幻想和对美好的憧憬,充满那唯有梦幻年华才有的幸福和欢乐。</p><p class="ql-block">我们与老师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严学笃教而不遗余力,不但传授了我们知识,更教会我们做人。尤其是我们的班主任邓老师,他严谨的教学风格和对学生的关爱让我们深受感动。忘不了他利用休息时间给我们补课时的情景,忘不了他忙中偷闲给我们辅导功课时那疲惫的身影。“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他的句句箴言,如同指路明灯,照亮了我们迷蒙的方向,为我们的学习增添了无穷的动力。我们永远感谢邓老师为我们的辛勤付出,永远铭记他对我们的谆谆教诲。还有教历史的阙老师、教化学的张老师、教物理的孙老师、教音乐的李老师、教英语的刘老师、教数学的谢老师等任课老师,他们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为我们传道受业解惑呕心沥血,让我们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1979年春,随着高中三年最后一声下课铃敲响,结束了我们一生最美好的高中生活。我们这届“既不但学工、学农、学军,还要批判资产阶级”的高中毕业生,就这样踏上了各自的人生道路。</p><p class="ql-block">毕业后,有的回家务农,有的当了工人,有的从军戍边,有的教书育人,有的从政为官,有的下海经商,有的自主创业,还有的随库区移民离开故土远走他乡。然而,无论是选择了什么样职业,无论是当年的理科生或是文科生,我们这届高中毕业生从未放弃过追求,都在以各自不同的努力书写着各自不同的精彩华章,展现着“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不拔,从不向命运低头,从不向困难屈服的人生风采。</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上学每天都要经过的流水老街。老街一面倚山,三面环水,隔江眺望,它就像江中的一个小岛,静静的漂浮在碧绿的水面。老街人杰地灵,能人辈出。古往今来,从这里走出去的高官贤达,富甲商贾不计其数。</p> <p class="ql-block">1973年修建襄渝铁路,驻扎在流水老街的5851部队撤离时,留下了这个爱民吊桥。吊桥是汛期我们上学的唯一通途,吊桥虽小,却承载着莘莘学子走出大山的梦想,连接着一届又一届毕业生心中燃烧的希望。这个吊桥,是那个年代学子一生都抹不去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移迁后的流水公社人走楼空,没有当初的门庭若市人声鼎沸,它和门前那棵千年皂角树,就像两个耄耋之年的拄杖老人,孤独的守候着生命中最后一段光阴。</p><p class="ql-block">记忆里,我们一起长大的几个发小常在树下看书学习,畅谈人生理想,描绘人生蓝图。而今四十多年过去,每每回忆那段美好时光,总是那么幸福,那么的甜蜜。</p> <p class="ql-block">时光匆匆,人生如梦,我们当年这些正值芳华妙龄的79届高中生,转眼都成了60多岁的花甲老人。忆往昔却总心有不甘,还没有活出个人生乐趣咋就老了呢?还没有来的及好好孝敬父母,咋一下子就老成他们曾经的容颜。心有几许伤感无以言表,几多愧疚无人诉说。</p><p class="ql-block">凄风苦雨我们一路走来,79届高中毕业生虽历经磨难却从不言苦。此刻,想用一首歌词来比喻我们79届高中生恐怕是在贴切不过了。“泰山顶上一棵松,挺然屹立傲苍穹。八千里风暴吹不到,九千个雷霆也难轰。烈日喷炎晒不死,严寒冰雪郁郁葱葱。那青松,逢灾受难,经磨历劫,伤痕累累,瘢迹重重。更显得,枝如铁,干如铜”。</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我们79届高中毕业生个性的倔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