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之星征文】春游许仙故里许家沟村

东方金阁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东方金阁</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美 篇 号:4295509</b></p> <p class="ql-block">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白蛇传》的故事,家喻户晓、老幼皆知,令人喜欢,流传千年,且远播海外,衍生出日本、韩国、印度等版本。西湖上《千年等一回》的旋律响彻长空,如织的游人循着歌声在西湖上寻找着白娘子、许仙的身影,感动着他们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而对于《白蛇传》故事的发源地恐怕却是鲜为人知了。乙巳蛇年龙抬头之日,我和家人一起探游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白蛇传》故事的发源地~许仙的故里许家沟村,是以美篇记,和朋友们分享</span>。这是我拍摄的《白蛇传》故事的发源地的巨幅标识、白蛇传故事的版画和许家沟村的街景。</p> <p class="ql-block">《白蛇传》的故事情节,是从童年许仙(宣)的放生白蛇起,到断桥借伞相逢,到人蛇(精)结缘成婚,到法海施法作梗惩戒,到端午节白蛇现形,到盗仙草水漫金山,再到许仙得子,最后到救母出塔,一个曲折跌宕的爱情故事传唱了千年,许仙和白娘子的爱情等待了千年,故事传唱了千年,表现了人们对自由恋爱的向往和对传统势力的憎恨和抗争。《白蛇传》是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是中国民间集体创作的经典,<span style="font-size:18px;">《白蛇传》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许家沟村村头的碉楼、千年等一回的石雕画和许沟村前的悠悠淇河。站在碉楼的基台上,可放眼淇河潺潺东去,可望巍巍黑山(金山)和山顶的慕仙亭,可览村子全貌。史料载《白蛇传》故事的发源地:河南汤阴黑山之麓、淇河之滨的许家沟村,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的许家沟村。1957年前曾经归属于安阳地委汤阴县,1957年鹤壁建市划归鹤壁市。</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白蛇传》故事梗概的壁画:放生白蛇,断桥相遇,端午节现形,到仙草,水漫金山,拜塔救母。</p> <p class="ql-block">乙巳蛇年二月二龙抬头之日,围绕【寻幽探秘旅行家】蛇年探秘之星征文活动,我又一次专程游览了许家沟村和金山寺。许沟村位于黑山脚下、<span style="font-size:18px;">淇水之滨,</span>是一个不足千人的小村庄。<span style="font-size:18px;">黑山又称金山,</span>这里金山巍巍,淇水风光旖旎,村民世代以捕鱼、养鸭、种田为生,如同世外桃源。这里至今流传着凄美的仙凡相恋的传说故事,吸引着很多专家学者前来探秘。据村民介绍,村民的先祖自元末明初就在此生活,因村中老户姓许而得名许家沟村,后改为许沟村,村子西边数里的淇河左岸的峭壁上有白娘子的道场白娘娘洞,洞里与淇河相通,白娘娘可从水里直达许沟村。照片是村里残留的老房子和开发建设旅游观光小镇的宣传资料。村里现在建有《白蛇传》印象馆。</p> <p class="ql-block">这是村子西头的情缘桥,据传就是当年的断桥,桥下有清瀑飞泄流入淇河,飞瀑声声悦耳,把人引入过往故事中。照片二是村头天然的姜山石,栩栩如生,呈淡淡的金色。照片三是村子里面的【思德】牌楼。</p> <p class="ql-block">许沟村所依的淇河地段是一方风景胜地和风水宝地。淇河,中国诗河,诗经伴着淇河碧波源远流长。吟唱千年,流传至今。卫风《竹竿》诗曰:泉源在左,淇水在右;淇水滺滺,桧楫松舟。形容淇水的美景,这里有泉眼三千,终年源源不断的向淇河补充着温泉水。我拘起清泉水观赏她的清澈,感受她的温婉。这是许沟村淇河段的泉源和泉群。</p> <p class="ql-block">中午我们到淇河特产博物馆旁的村民家品尝了”淇河缠丝鸭蛋“。这里的村民依淇河而生,养鸭是村民的主要生活来源之一,而这里鸭子产的蛋可不是一般的蛋,而是贡品,名曰“缠丝蛋”!其特点是香糯可口,鸭蛋煮熟用丝线切开,蛋黄呈现出橘黄浅黄相间的同心环,如同缠丝,故名缠丝蛋。这一独特的现象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中国科学院曾经前来考察。</p> <p class="ql-block">午后,我登达许沟村后面的黑山(金山),游览金山寺。 金山寺全称金山嘉佑禅寺,是一座千年古刹,始建于唐末,于北宋仁宗嘉佑年间奉旨重修,更名为金山嘉佑禅寺。人们简称为金山寺,也就是白娘子水漫金山的所在地。金山寺台榭参差,殿宇巍峨,楼阁荡荡,松柏参天。寺内有和白娘子相关的甘苦井,寺内的制高点,也是黑山的制高点上建有慕仙亭。金山寺里有众多的白蛇传的故事壁画和长卷,许许多多的善男信女前来上香求佛,祈求爱情圆满。照片是金山寺的山门和天王殿。</p> <p class="ql-block">我登上了黑山之巅的金山寺的制高点~海拔+227米,瞻仰了慕仙亭,歇山重檐的观景亭,双层阅台,高11.5米,占地225米,登上慕仙亭可眺望山下的淇河,俯瞰许沟村。被称为“鹤壁第一亭”,慕仙亭不知是慕许仙还是慕神仙,没有去考证,权当是慕许仙的艳遇又慕神仙的逍遥吧。返回途中我还浏览了碑刻墙,石碑上镌刻着向善仁爱的信条,笔法遒劲洒脱。</p> <p class="ql-block">在金山寺的最低处有两眼泉(井),名甘苦泉(井),又叫三步两眼井,两井间隔不足三米,却是一眼井水苦似黄连,一眼井水甜如甘露,令人称奇。两井有两个六边连体十柱亭庇护。相传是白娘子来金山寺寻夫许仙而不得相见,白娘子悲泣于井边,泪珠落于井中而使井水苦似黄连。我手扶井台俯瞰井水,身影清晰的映照在井水面上,静静的思索着白蛇传这个凄美的传说……。此后,白娘子就发动了水漫金山以抗争法海。</p> <p class="ql-block">这次游览,我还对金山寺所在的黑山(金山)做了简要的考察,山名为黑山是因为其山体由玄武岩组成,玄为黑色,故名黑山是名正言顺。上个世纪黑山周围曾大幅度的开采玄武岩用于道路修筑。第一张照片就是玄武岩矿坑开采后留下岩柱标志。现在已经劈为火山地幔地质公园。<a href="https://www.meipian.cn/3tzhuhfa"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火山地幔窗,淇澳诗情地,枫红打卡园 (矿坑遗址二)傅国庆,2021.10.08</a>。黑山又名金山,我的考证结论是:在山体的表面由于玄武岩岩浆的炙烤和风化,使山体的表面呈现出浅黄到淡红的色彩,如同金色,而人们更乐意把家门口的山叫作金山了,见第二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进而我对泉群进行了地质考察,确认淇河许沟段的三千泉眼,属于断裂构造泉,您可以清晰的看到断层滑动形成的深刻划痕和构造断裂破碎带的糜棱岩。断裂破坏了岩石的完整性,导通了地下深部的含水层,使得泉水呈带状分布涌出,源源不断,万年不涸。</p> <p class="ql-block">淇水之畔,朝歌古都,人杰地灵,历史厚重,这里传唱着唯美史诗《诗经》的韵律,这里诞生了众多人文历史故事,这里留下古贤圣人的足迹,《白蛇传》、《抱布贸丝》等故事就发源于这里。这里是许仙的故里,也是白娘子修炼成道的圣地。南宋时期,随着东京陷落 宋朝迁都临安,这样也把中原的文化带到的南国的西湖之畔,经历代的修编提升而传播至海内外。《白蛇传》故事起于报恩、感恩、演化成善恶之搏、向善、相爱的结局,感化着天下千千万万大众,流传于大江南北海内外,这都是中华文化的传承,相信《白蛇传》永续传唱。</p> <p class="ql-block">2025.03.03 成稿于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p><p class="ql-block">谢谢您的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