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坑院”“岚山根”三门峡二日游 2025.2.25.

CL

<p class="ql-block">  岚山根·运城印象是2018年在中国版图上新生出一座特色乡村旅游景区,先后被授予"山西省特色商业街、省级旅游休闲街区、省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和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它位于山西运城市盐湖区东郭镇,南依中条山,北眺古盐湖,距运城市区12公里。</p><p class="ql-block"> 昔日条山荒滩,今朝袅袅炊烟。2017年以来,岚山根人敢想敢干,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在魏巍中条山下,挖石换土,筑路引水,"一锤一钎"苦干300余天,治理沟壑850座,挖石换土68万余方,栽植花木52万余株……建成了现今一座占地1900亩,"六街、两馆、两园、一中心"的乡村振兴共享平台,"农旅文商"一体化,"吃住游玩"一站式的旅游生活乐园。为当地农村和返乡人员开辟了一个新的创业、就业平台。现入驻商户300余家,带动就业2000余人,年游客量达350余万人次,2018年国庆和2019、2021年春节先后多次被山西卫视报道为山西最具人气五大旅游景点。《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多次报道。</p><p class="ql-block"> 2022年除夕CCTV4《年的味道》节目就在岚山根·运城印象录制并在全球播放。</p><p class="ql-block"> 岚山根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运城市委、市政府的文化旅游强市的指导思想,得益于盐湖区委、区政府重商、惜商的良好营商环境和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p><p class="ql-block"> 岚山根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岚山根人"坚决捍卫食品安全,打造共同致富平台"完善的食品质量管理体系,得益于"进了岚山根,就是一家人"同舟共济的亲情氛围,得益于发扬"用良心做事,为卓越而战"无私奉献的团队精神。</p><p class="ql-block"> 青春的岚山根风华正茂,年轻的岚山人怀揣梦想。就地解决"三农"问题,带动三农事业发展,致力打造"乡村美丽、乡风文明、产业兴旺、百姓富裕"建设中国未来乡村,点亮更多乡村振兴之路是岚山根人不懈的努力和追求!文旅农融合发展、构建共同富裕平台"的岚山根模式正焕发着新时代的青春光彩。</p> <p class="ql-block"> 岚山根小吃街</p><p class="ql-block"> 该示范街内共有餐饮服务商户120余家,作坊加工11家,全长320米,它位于景区的主入口。这里汇集了运城及全国各地众多特色小吃,其中小吃街的产品主要有:羊肉串、豆腐脑、羊肉胡卜、泰芒、热米皮、酸辣粉、海泡油糕、手工搓搓、羊汤馅烙面、颜四烧鸡、榴莲芝士饼、乔薯爱玉米、治国扯面、岐山哨子面、开心猫、粉汤羊血等」作坊街主要有,醋坊、油坊、面粉坊、豆腐坊、辣子坊、粉条坊、醪糟坊、馍铺、酒坊、南耀离、用子干干等,这里是岚山根人气最旺的一条街。</p> <p class="ql-block">  蚩尤,是新石器末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最强大、最繁盛的部落联盟首领,是华夏民族进入农耕文明的代表人物之一。蚩尤骁勇善战,被尊称为"战神",也是苗族相传的远祖之一,与黄帝、炎帝并称为中华民族三大人文始祖。</p> <p class="ql-block">运城品牌街</p><p class="ql-block"> 运城品牌街位于景区东侧,全长300米,主要包含运城十三县市区的非遣文化产品和传统品牌名优特产。"携运城品牌,行千里好运"不管是来运城玩的、还是运城出行的人,都能够一站式购齐运城名优特产,带上运城一份好运,赠送各方亲朋好友。它是推介运城、讲好运城故事的一张名片,是运城品牌的展示高地,对外宣传推介的一扇靓丽的窗口 o</p> <p class="ql-block">条山儿女实景剧</p> <p class="ql-block">三门峡地坑院之旅:一场独特的民俗文化体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正月二十八,我和35位伙伴一同前往河南三门峡,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地坑院之旅。清晨7点30分,我们在柳林宾馆集合,乘坐车牌号为晋JZ3715的大巴出发。一路上大家欢声笑语,期待着这次特别的文化之旅。</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三门峡地坑院是黄河流域特有的民居形式,已有4000多年历史。这种下沉式窑洞建筑冬暖夏凉,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走进景区,仿佛穿越时空,来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下村落。</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里完整保留了四合院式的地坑院落布局,每个院子都由四面窑洞组成,中间是庭院。最令人称奇的是,这些院落之间通过地道相连,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地下村落网络。漫步其中,我仿佛看到了先辈们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场景。</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们还参观了展示传统农具和生活用品的展览区,了解到了地坑院建造过程中的独特技艺。从挖土成形到加固防水,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古人的智慧。同行的朋友不禁感叹:"原来古人这么聪明!"</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此次旅行不仅让我们领略了中原地区独特的民俗风情,更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离开时已是夕阳西下,回望这片神奇的土地,心中满是对祖先智慧的敬意。这真是一次难忘的文化之旅!</span></p> <p class="ql-block">  穿山灶,又叫火龙灶,是陕州十碗席制作过程中逐渐演变形成的一炉多灶、灶心相通的独特火灶。当地气候干燥,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了以炖菜、烩菜为主的饮食习惯;在承办宴席时,需要多个锅灶,人们可以根据不同锅灶的火势,进行蒸、煮、炖、焖、保温等操作,灶台数量的多少,决定了做成饭菜的速度,因而有"七紧八慢九消停"之说。</p><p class="ql-block"> 穿山灶,设计巧妙,结构合理,节能环保,成为陕州一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十大碗席起源:</p><p class="ql-block"> 十碗席历久不衰,是因为具有不可替代的自身优势。首先,十道菜搭配均衡合理,营养丰富。有干有汤,有荤有素,有热有凉,有肥有瘦,可谓老少皆宜其次,"十碗席"起源与豫西当地的气候有很大的关系。豫西山区雨量较少,气候干燥寒冷,民间饮食多用汤菜兼之,喜欢香辣咸酸,荤素搭配,以抵御干燥寒冷。</p><p class="ql-block"> "十碗席"就形状而言丝、片、条、块、丁花样丰富,就其制作过程煎、炒、烹、炸、烧变化无穷;就其营养而言荤素搭配,汤菜兼有,香而不干,甜而不腻,补而不燥、爽而不硬。</p> <p class="ql-block">民俗文化园简介:</p><p class="ql-block"> 陕州地坑院民俗文化园是以地坑院民居和黄河文化为底蕴,集游览观光、观摩体验、学术研讨于一体。它由21座即相互连通又相对独立的院落组成,一个院落,一个主题,有地坑院营造技艺、剪纸、捶草印花、澄泥砚、糖画等文化展示和非遗表演,是民俗文化的"大观园"和"小百科"。</p> <p class="ql-block">地坑院类型:</p><p class="ql-block"> 建造地坑院要依照堪舆学、五行学、周易八卦和河图洛书,结合宅主命相来确定宅主的伏位,根据伏位的不同,最常见为东震宅、南离宅、西兑宅、北坎宅。偶尔也有东北艮宅、西南坤宅、西北乾宅、东南巽宅,但不常见。每种类型的地坑院都有四个吉位(伏位、天医、生气、延年)可作为主窑、厨房、门洞、住窑和四个凶位(绝命、五鬼、六煞、祸害)应作为厕所、牲口窑、磨窑、杂物窑等。</p> <p class="ql-block">"山有去脉,水有流向,土有层纹"营造地坑院要与山脉、水势、地气相融合,要以五行八卦和主人命相来定方位,是风水学、建筑学、人文学的绝妙结合,是传统哲学思想"天人合一"的现实体现。相院、方院、下院、打窑、绿化……都有严格的方位、尺寸、数量要求和禁忌;窑洞的功能设置,饮水排水都有科学合理的布局法则。地坑院营造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p> <p class="ql-block">  从空中鸟瞰,一个个地坑院犹如雕刻在大地上的一个个回家的</p><p class="ql-block">"回"字,时刻在等待着,召唤着每一颗远走的心。时光流转,乡情乡</p><p class="ql-block">愁,魂牵梦绕。在抢救保护地坑院,整合特色文化资源,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时代呼声中,陕州地坑院景区应势而生,是中国古村落的典范,成为中国最美旅游乡村。</p> <p class="ql-block">陕州地坑院</p> <p class="ql-block">陕州诗话:</p><p class="ql-block"> 一史一地两原点,是指周公旦、召公爽分陕而治,树立了我国首座界碑;国人暴动,周定公、召穆公共同摄政行事,号"共和元年",从此我国有了明确纪年。</p><p class="ql-block"> 一城一路两天险,是指地势险要的陕州古城和崎函古道。</p><p class="ql-block"> 一关一寺两圣人,是指老子在函谷关著《道德经》,达摩在空相寺参禅悟道。</p><p class="ql-block"> 一白一红两灵神,是指圣洁的白天鹅和"凤凰的化身"的红腹锦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