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回忆录三

童趣

<p class="ql-block"> 回忆录三(爱人作品)</p><p class="ql-block"> 慎终思远 亲恩永存</p><p class="ql-block"> ---怀念我的父亲母亲</p><p class="ql-block">2.从履历中了解母亲的艰辛和不易。一路走来,母亲坎坎坷坷,饱经风霜,历尽沧桑,生死别离,悲欢离合,承受常人难以承受的磨难、煎熬和苦难。人生的三大不幸,幼年失母,中年丧夫,晚年丧子,都让母亲遭遇到了。身边亲人骨肉的一个个意外离去让母亲又一次次的遭受心灵冲击和创伤。含辛茹苦,不知付出了多少辛酸苦难,奇迹般地养了我们姊妹九人。儿女养育大了紧跟着又竭尽全力,尽其所能,不同程度不同境遇的关心、照顾、带大了三十多个孙辈。竭尽心力照管维护经营大家庭,一生中心里唯独没有母亲她自己。一生中全部时间不是操持家务,就是带孩子,顾孙子。平凡的生活见证了许多母亲的不平凡而伟大的人生。生在乱世荒年的母亲又逢关中地区连年旱灾,尤其是扶风地域的塬上更是干旱致使庄稼年年基本上绝收。饥荒战乱连连,家道渐渐败落,失去了母亲避护,外祖父“牵着一头高头大马(母亲语)”驮着生活用品,带着姨母和母亲一起淌过渭河,颠沛流离于户县周至一带。几年后又至眉县,外祖父重新组建家庭,姨母也成了家。十二岁时母亲作为童养媳也来到了自己的家,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从我记事起,家里就贫苦。印象中母亲白天除了天天做饭,带孙辈,喂猪,喂鸡,晚上还得借着月光纺棉线,半夜点着油灯织棉布。棉布织好了用土法灰条子染布,染好了又用土法浆洗晾干后与三姐一起给大家做衣服;用穿烂的衣服制成浆布晾干做鞋边,拧麻绳,千针万线的纳鞋底做新鞋。(13年的时候,我还有幸穿着三姐做的千层鞋,用着二姐辛苦纳成的花鞋垫)。母亲身体本就廋弱,经常看见母亲饭做好了,家务安顿好了,人也累到了极限。累了困了吸口旱烟,喝口茶。身体疼痛不适,每天就用吃去痛片或止痛片或安乃近片的药物解除病痛。日复一日,一年四季,一辈子,就没有个能好好休息的时候。如诗曰:月下手摇纺线车,夜半又启织布机。缝补浆洗无停歇,饥寒交迫留自己。2000年前后,我了解到了一些保健品。知道了螺旋藻、钙片和505元气袋等保健药品的作用,才开始给母亲用上了些营养品一直到逝世。母亲曾说,“这个绿片片(螺旋藻)把我几十年的咳嗽都治好了”。我生活的年代,无论国家,还是社会中的每个家庭应该说都已经走过了生活最难熬的阶段。虽说穿过补丁旧衣,吃着粗茶淡饭,但也不曾有饿着肚子时候。国家改革开放前社会文化生活已经都比较好了。可以想象,如果从八零年再倒推二十年,国家一穷二白,老百姓贫困交加,孩子多的家庭日子又该会是多么的难熬和艰辛。真不知父亲母亲是怎么熬过来的。就是在那样的艰苦环境下,竟还能养育养活和一手带大了除了双胞胎二哥过继给姨母家顶门立户外的我们姊妹八人实在是件极不容易的事情。</p><p class="ql-block">3.从经历的事情中了解母亲内在的善良。记忆里,小时候的我每年暑假都有个任务,就是用架子车来回接送外婆来家里“歇忙毕”。那时候家中本已生活清苦,母亲却还会极尽孝道。每天早上必须给外婆吃两个荷包蛋。我馋的再想吃,那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仅有的几个母鸡下蛋,还得用它来换取点灯的油和盐钱。直到外婆去逝很久,我才在大人们的闲聊中知道外婆其实是与母亲没有一起生活过几天时间的继母。邻居家有个大妈,儿子去逝的早,晚年腿骨骨折,多年卧病在床,痛苦不堪。常常看见母亲给大妈送吃的用的东西,买药送药、清理卫生和聊天解闷。那个年代,日子都难过,家里见天会来乞讨要饭的人,每当遇到这事母亲总会和言以对,并给以食物相送。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代,人们普遍认为要发家得先发人,人多力量大,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理念更是深入人心。而且,认为儿多女多是祖上积德行善的结果。母亲经常被作为命最好的人的代表和迎亲送亲的贵宾,被请过去娶媳妇嫁闺女以给他们带好运送福气,并认为母亲是能带给他们好命运的福星。每当这时,母亲也总会愉快的参与和给予人家尽力帮助。</p><p class="ql-block">4.从日常生活了解母亲传承的家族美德。生活中母亲是极其俭朴的。我不记得母亲给自己做过或买过新衣服。穿衣一直还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老传统。九十年代初的时候母亲身上穿的衣服还有补丁。2000年前后,我开始注意到在每年母亲生日时都买一套新衣服。衣服多了母亲自己舍不得穿就会送人。送给更有需要的亲人或过去对我们家庭有过帮助的人。母亲从不爱说闲话,也不怎么述说往事。从未听到过母亲说道别人的是是非非。母亲从不浪费一丁点粮食。亲眼见过母亲炒个洋芋丝也会用泡过洋芋丝的水滤出淀粉,积少成多后用开水冲着喝。吃个糊汤饭会把碗底擦的干干净净。母亲从不喜欢欠人情。父亲刚逝世那几年,每年八月十五姐姐们都会早早送来节礼,可是到了十五晚上我们会一个月饼和水果也吃不到。原来母亲悄悄拿着节礼送给了以往帮助过我们的人家。数年来母亲总以自己的方式回馈着最难的时候曾经帮助过我们的好心人。我给母亲购买电视时,电视机在乡村还是很希奇的东西,绝大多数人家都还没有。母亲常常会泡好茶水邀请乡邻来家里观看电视节目。几十年在外工作的我,外出去过的地方很多。每到一处我都会给母亲带点外地特产回来。母亲品尝一下,然后就会放下留给别人吃。还说,“再好吃的东西,过了喉咙也就没啦”。早年家庭的贫困也培养了我过早的自力更生观念。在我十岁左右时,看见左邻右舍家中都有葡萄树、核桃树,可以吃上水果,我就自己去渭河滩上找到果园,挖到果苗给家里栽植葡萄树核桃树。五十年前我亲手栽植的核桃树现在仍然可以在老宅收获到果实。母亲家教很严历。小时候自己做错了事,就会受到的惩罚。如果那一天看见母亲先关大门后关二门,我就知道自己要挨揍了。得赶紧设法翻墙或上树跑掉。等母亲气消了,我认个错也就没事了。过往艰难的岁月,辛劳一生的母亲,平日里难已见到有愉快欣喜的表情。12年夏天女儿出国去英国留学前,我们一家三口回老家看望母亲,母亲在大哥家小憇的时候,让我不经意间抓拍到的母亲慈祥愉悦的笑容,成了我们对母亲美好回忆的遗照。</p><p class="ql-block">5.从口头禅了解母亲的人生信念。母亲属于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人。虽然没啥文化,时常说出来的话却总会饱含许多人生哲理。如“记人好处,帮人难处,看人长处”;“吃亏是福”;“老天爷是公平的,人有一亏,天有一补”;“劣子出好好(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欠下的是账,还了的是情”;“吃不穷,穿不穷,打当(计划安排)不到一世穷”;“人要相量(换位思考)”;“人要有自知自明”;“生分结长远”;“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小了不补,大了尺五(防微杜渐)”;“斗米养恩,担米养仇”;“责人之心责己”;“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慈母败儿”;“爱下的抱子,打下的孝子”等等。这些平凡朴实普通的话语,显露出母亲厚重朴素的感情和淳朴厚道的为人,以及人生智慧。母亲的智慧和见解更多的来源于生活的经验和传统的美德。母亲给予了我认知启蒙上的指导。母亲信佛,相信因果,总是用最朴素的道理解释那些无法理解的社会现象,并认为人的一切遭遇都是“命”中注定。每月初一、十五都要给佛祖烧香。94年秋,我的小家庭搬至扶风建行一年后,我回来休假就接母亲来县城团聚。与专程来县上看望我们的三哥一起搀扶着母亲上到了“四面佛”顶,一起游览了法门寺。母亲见到每个佛像都要磕头跪拜,佛像多,头都磕晕了还不肯罢休,坚持把每个佛像都要拜到位。本想使母亲悠闲一下,结果反到把母亲给累着了。如此,足以见得母亲对佛的虔诚和刻在内心的善良。</p><p class="ql-block">6.母亲就像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冥冥之中总感觉母亲是位有“道心”的人。一生勤劳俭朴,任劳任怨,坚韧不拔。一生总为别人着想,从不抱怨子女,从不抱怨任何人。一生无私无畏,无惧无悔,无欲无求,义无反顾。历尽磨难初心在,永葆一颗仁爱心。聚善良良知奉献精神,节俭慈爱慈悲坚强于一身。有人说,没有母亲生命将是一团漆黑,没有母亲世界将会失去温暖,我是极为赞同的。那么多仁人志士将伤痕累累的民族视为母亲,将涛声不断的江河视为母亲,将广阔无垠的大地视为母亲,这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因为,能承受的不能承受的母亲都承受了;该付出的不该付出的母亲都付出了;母亲就像一只船,载着我们的期待和梦幻;母亲就像一颗树,为我们遮挡风雨和严寒;母亲就像一盏灯,给了我们光明和温暖。山,没有母亲的爱高,因为母亲承载了家庭的荣耀;海,没有母亲的爱深,因为母亲护佑了家族血脉传承;天,没有母亲的爱广阔,因为母亲有一个宽广豁达的心胸;地,没有母亲的爱包容,因为母亲有一个颗慈悲善良仁爱的心;太阳没有母亲的爱温暖,因为母亲的爱没有黑天和白天;云朵,没有母亲的爱洁白,因为母亲的爱没有任何的私念;花朵,没有母亲的爱灿烂,因为母亲是我们永远的根。人生中,母亲就是一切。悲伤时母亲是慰籍,沮丧时母亲是希望,软弱时母亲是力量。母亲就是一颗大树,春天倚着您幻想,夏天倚着您繁茂,秋天倚着您成熟,冬天倚着您沉思。人生百年,百年母亲。母亲用她一生的作为和瘦弱的身躯实践了一种叫“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玉汝于成,傲雪寒梅。敬爱的母亲,亲爱的妈妈,天下至深至情的大爱,永记在我们心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