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今天是恩师李如刚先生88周岁生日,为感恩师父今生赐教使我终身受益,无以为报,特作此篇谢之。</b></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无 欲 如 刚</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体味恩师李如刚先生做人作艺之道</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朱凤翔</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记得姜昆先生在我和陈利军、吴士国、王程的拜师会上,当着很多曲艺界领导和前辈的面说:“李如刚先生的文化水平在同时代相声演员中是很高的,他的艺术也是很高的,他在中国相声界里做人作艺的影响力也是很高的,因此,用德艺双馨、德高望重来形容李如刚先生是恰如其分的。”</p><p class="ql-block"> 45年来,我在师父身上不光学到了精湛的艺术,更学到了学到了很多优秀的品质。我觉得,师父之所以能够有那么多徒弟的追随,有那样好的社会口碑,在曲艺界有那样高的声望,除了他艺术的精湛之外,更缘于他的做人之道。</p><p class="ql-block"> 我觉得师父至少在以下十个方面为我们后人树立了榜样。</p><p class="ql-block"> 第一,一生耿直正派,光明磊落,从不寻旁门索道。恩师一生都在相声圈里摸爬滚打,身上却丝毫没有相声圈里的江湖习气,时时处处都有自己做人的原则和底线,耿直忠厚,实实在在,他做人与作艺一样,丁是丁卯是卯,没有半点旁门索道的鬼花活。因为人正,所以影子就不歪。一辈子活的堂堂正正。</p><p class="ql-block"> 第二,待人彬彬有礼,做事谦和低调。在相声门里,恩师的谦和低调是出了名的。在河北省他又是最有资格的元老级相声表演艺术家,但他从来都没有一点架子,就像是老百姓邻居家的一位和善的老大爷。即使在徒弟面前他也从来没有发过脾气。我的师父就是一尊佛!</p><p class="ql-block"> 第三,甘当绿叶相辅,花红我亦荣耀。恩师在相声行当里是个量活的(捧哏),可他从来没有和使活的(逗哏)争风吃醋过,永远都是老老实实尽职尽责地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这一点尤其值得现在的年轻人好好效仿。因为师父明白,俩人一场活各有各的分工,每个人都把自己的角色演好,这个节目也就成功了。恩师的甘当绿叶的精神很容易让人想到毛主席的两句词:“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p><p class="ql-block"> 第四.热心有求必应,从不计较回报。师父的名头和人品决定了他在省城拥有极广的社会交际面,因此商家、老板找他帮助宣传的人不在少数。这且不说,即使是一个业余的相声社团或是少儿培训组织找到他,要他去给讲讲课辅导一下,只要有时间他一定会满足对方要求,而且从不问价,总是有求必应。用师娘的一句定论那就是:“你师父就是一个社会活动家,忙着呢。”</p><p class="ql-block"> 第五,敬师真心诚意,俯首尽责尽孝。李先生在侯宝林大师的晚年一直为侯宝林大师捧哏,得到了侯大师的真传,这在其他徒弟中是绝无仅有的。为报师恩,在历时八年的时间里,除了相声业务的交流外,李如刚始终是侯先生的贴身护卫,无微不至的照顾着侯先生的生活起居。特别是在侯先生病重期间,李如刚几乎是一刻不停地守在侯宝林的病床前,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为师父养老送终的古训。</p><p class="ql-block"> 第六,处处为人师表,身教胜于言教。恩师在徒弟们面前,总像是一位慈祥的老人,晓之以理地授业。在生活中,也从不以长者身份自居对弟子进行训斥。然而他在每一个徒弟的心中都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尊者地位。这是因为师父做人作艺的行为以及严谨的生活态度都是无懈可击的。在师父身上很难找到半点有悖师尊的瑕疵,他用自己身体力行的人格魅力,为弟子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p><p class="ql-block"> 第七,弟子没有亲疏,不分迟来早到。在师父的心目中,弟子们不论家境贫富、地位高低、是否善谈、专业深浅、入门早晚,都能做到一视同仁。这一点每个徒弟都是心领神会的。能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因为做不到这一点的师父却实大有人在。</p><p class="ql-block"> 第八,不议他人是非,永远看人所长。在恩师嘴里我没听到过他说任何人的是非。记得有弟子曾问师父说,×××某件事做得如何如何不好时,师父回答说:“那关你什么事,跟你没关系,你看看人家那活使得,你要能使成人家那样,你也能出来。”不议他人的是非,只学他人的长项,不仅是师父做人的准则,也是他教化弟子的规矩。</p><p class="ql-block"> 第九,夫妻相敬如宾,一生恩爱如初。师父师娘的感情是有口皆碑的。他们是大学时的同学,几十年来不论生活条件优劣,始终都能恩爱如初。每次到师父家中去,那种浓浓的家庭氛围都会给人一种恬美与幸福的愉悦。特别是听到师母那沙哑嗓音,时不时会甩出一两个意料之外的包袱,真是一种难以名状的享受。和睦的夫妻关系是成就恩师相声事业的基本保证,也是昭示后人的家风之本。</p><p class="ql-block"> 第十,教子自食其力,业成自有公道。师父师母膝下一儿一女,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与熏陶。这和师父对徒弟们的教育异曲同工。想成就一番事业吗?想,那就得靠自己的努力,而不能靠父母或他人的施舍;任何人的成功与否都是有道理的,道理在于个人的人生态度,在于是否适应社会并在社会中找准自己的角色,在于是不是拥有自食其力开创自己人生的决心和毅力。李先生的儿女深谙这一道理,自然也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事业。</p><p class="ql-block"> 以上十大美德的概括未必精准,但我觉得基本概括了恩师的真实人格。如果在十大美德的基础上进一步浓缩,我便想到了一个成语,那就是“无欲则刚”。恩师一生为相声事业精进努力,但他却没有要求相声给予他任何回报。这与他带徒的宗旨一样,只为相声艺术能够薪火相传,却丝毫没想过向社会、向他人、向徒弟们获取任何利益。</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找到了恩师成功的秘诀,那就是“无欲”。在整个社会到处都弥漫着铜臭气息的今天,能够做到无欲不是一件易事,他需要多么淡定的一颗佛心啊!因此我想到,如果给恩师做一个封面,标题一定得这样写:无欲如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摘自朱凤翔2015所作《我和我的恩师李如刚》部分章节)</b></p> 李如刚为侯宝林大师捧哏 李如刚为侯宝林大师捧哏 李如刚为侯宝林大师捧哏 李如刚为侯宝林大师捧哏 李如刚与侯宝林大师在一起 李如刚向侯宝林大师求教 康达夫、李如刚和恩师在一起 侯宝林大师为求字者挥毫泼墨 李如刚和恩师在一起 康达夫、李如刚拜师时的合影 侯宝林大师为康达夫、李如刚说活 康达夫、李如刚与师父师娘在一起 李如刚为恩师量活 康达夫、李如刚演出剧照 康达夫、李如刚演出剧照 康达夫、李如刚演出剧照 康达夫、李如刚演出剧照 康达夫、李如刚演出剧照 康达夫、李如刚演出剧照 康达夫、李如刚演出剧照 康达夫、李如刚与相声前辈马三立合影留念 我和恩师在一起 我和师父师娘在一起 我和恩师在一起 我和恩师在一起 恩师李如刚等曲艺相声名家在我从艺五十周年活动中发来的恭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