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男耕女织,勤劳朴实是兴平人民的良好美德和生活习 惯。满清末期民国初年,政治腐败,兵荒马乱,苛捐杂税, 田赋繁重,农民只靠农业自耕自养,不能维持生活。兴平县 的妇女用她们勤劳的双手,把兴平土 布由"穿布"到"换 布"发展成为一种商品,为我县家庭经济,花布市场繁荣作 出了重要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清末民初到解放前,将近二百多年间,兴平人民就没有 买布穿的习惯。自种、自织、自穿习以为常,间或有富裕之 家,为儿孙行结婚大礼,扯买上两件衣料,直穿到老。兴平 所织的"穿布",选料精细,织染严谨,布料平整坚韧、质 地柔软,裁制服装,似绒象呢,外表美观,西安与外县人民 对兴平"穿布"十分喜爱,美其名曰"茂陵呢"。由此名声 大振,招来了甘肃、龙川镇,张家川一带客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征求当地 人民裁剪习惯的同时,把原来一尺五寸口面,改成 一 尺口 面,长度十多丈或长短不一,叫作"换布"。换的意思是"以 物易物",就是说甘肃客商,把当地自产自制的"羊毛褐子" (即毛织的宽布,被面)羊毛袜子、手套等手工毛织品,带 来换取土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着市场形成,也出现“换布”尺口不一,无法进行市场管理等蔽端。花布行业经理们,通过市场调研,决定统一用五二口的布面向市场。主要是这种口面的布市场反映好,裁剪不浪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了好的办法,下面就看推行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①先行宣传,用传单与布告方式使家喻户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②在 四城门设专人检查,不合格的布匹不许进入市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③在检查 布匹合乎长度标准时,在两头盖章,不够标准及短尺不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④商会派专人协同各公会派人巡回抽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一个月的城乡大力宣传之后,"五二布"逐渐出现在 市场上,经过了严格的四门检查、盖章标记,大有成效。由 此"五二布"在尺度上、质量上有了显著的提高,花布市场 呈现出一片繁荣气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客商往来,络绛不绝,促进花布行店 大为增加,由起初三、四家发展到二十余家,布贩也更加增 多。这样一度花布行业在兴平市场中,起着左右市场的作 用,给兴平花布生产也起着促进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五二布"质量提高,在生产工序方法上力求细 致,精益求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木匠把纺车由双轮改为单轮,铁匠改制了铁 锭,同时农村妇女改细了浆布工序,纺线求细,织布求密。经过 改革以后质量明显提高,数量增长一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此土布在我县家 庭收入上起到了主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无论是纳捐上税,逢年过节, 忙天开镰钱,供儿上学钱等,都要来自"换布"的收入,以 解决家庭的一切开支和困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解放后工厂林立,机械发达,集体劳动,物价稳定,人 民生活起了巨大的变化。尤其在土改后每人都分得了土地, 妇女都参加了农业生产劳动,农业战线热火朝天。妇女得到 了彻底解放,过着集体幸福生活。同时,科学与机械化代替 了笨重的劳动,"五二布"由此而消失了。</p>